傻瓜效應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5-27 16:16:54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傻瓜效應

關鍵詞:

傻瓜效應 以物觀人 科技全自動 大智若愚 主體零散 人的抽離 價值正負意義 我物故我在 省時省力 持久不可變通

自動:“傻瓜”效應

中國古代秦嶺一帶有一地區取名為“瓜洲”,這裡的人非常誠實講信用,也能吃苦耐勞,每當受雇傭時,他們總是不聲不響埋頭苦幹,從不歇手。這樣人們便誤認為他們愚蠢呆傻,進而把頭腦不聰明的人叫做“瓜子”、“傻瓜子”。清代《仁恕堂筆記》中便有“甘州”(今甘肅)人謂不慧子曰“瓜子”,由此看出傻瓜的特徵。傻瓜相機及其他自動化産品亦具有此類特徵,即按主人的意圖,埋頭苦幹,不會超人類變通應變,我稱這種行動化狀態及影響為“傻瓜效應”。其實自動化的探索在我國古代就有所體現,相傳三國中諸葛亮就曾發明瞭打仗時使用的半自動化的“木牛流馬”,魯班也曾用木頭做成自動“木鳶”,在天上飛三天三夜都不下來……隨著時代的演變科技自動化在我們這個時代和未來更加普及。

舉例傻瓜相機即一種由程式自動曝光照相機,這種照相機的光圈和速度均由照相機內的電子程式電路根本膠捲感光度和被攝主體及環境的情況自動設置,無需攝影者干預而實現自動攝影,為單鏡頭反射式照像機相比,傻瓜相機具有簡便易用的優點,隨著電子技術的發展,傻瓜相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多,如自動卷片,自動閃光……傻瓜機除了裝卸膠捲和按快門外,其他功能都可自動完成…..即傻瓜可以自動照像,因此傻瓜相機給我透出兩個資訊,一是相機本身的傻瓜化,它可以吃苦耐勞,自身承擔責任;二是相機的使用者的傻瓜化,可不動腦子不須變通地使用相機,即使業餘者也能達到清晰的效果。可見傻瓜效應是一種主體靈性物化的表現,也是一種主體人的抽離狀態。“傻瓜”這個詞由此也會成為自動化産品和被自動物化的人的代言。

“效應”與“傻瓜效應”

①物理的或化學的作用所産生的現象和結果。如,熱效應、光電效應。

②指由某個典型的人或事件引發産生一批同類型人物或事件的現象:如:蝴蝶效應|電腦網路效應。

傻瓜效應是由中國瓜洲地區的人和實例引出産生的普遍性特徵的人和事,當下傻瓜是由傻瓜相機的自動化特徵,引出一種普遍的自動化特徵的術語和名詞,“傻瓜”除了具有技術性的自動化特徵,還隱含當下人對這樣時代特徵體驗和感受,傻瓜自動化也由以前的單一機械自動化,發展為智慧、感應、遙感自動化。藝術家可以借助科技傻瓜的語言來表達對現實中各種傻瓜的感覺,也探討它帶給自然、人、文化、經濟的感覺和影響,傻瓜藝術即是對現實傻瓜的藝術轉換。

自動,顧名思義,指通過機器自身的被動方式完成發明者設置好的工作,整個過程無需人來干預,只需要簡單按動一個鈕,即可達到客戶想要的最終效果。

手工即由人主動通過腦力、體力完成整個過程。在這個人造自動化産品普及的情況下手工産品因稀少和心理品質而收到關注,但多處於邊緣狀態。

舉例:純手工鞋墊産品説明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手工鞋墊來自於民間手工藝人,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這種用千針萬線納成的鞋墊是民間喜悅祥和之物,有消災避難之效,可保祐主人不受邪惡傷害,步步平安,永葆長壽。時至今日,手工鞋墊已成為國粹,更是一種文化,為當代人增添了不少的生活樂趣。

自動,手工在品質、功效上的分析。看圖對照如下:

産品 完成品質 功效 造價

洗衣機 一般 省時省力、持久 低

自 電飯煲 一般 省時省力、持久 低

動 掃地機 不能面面顧及 省時省工、持久 高

化 無人駕駛飛機 遇事應變差 減少人身死亡 高

傻瓜相機 不可變通 便利 低

産品 完成品質 功效 造價

手工洗衣 乾淨 費時費力 低

手 手工做飯 好吃 費時費力 低

工 手工掃地 能顧及角落 費時費工 低

化 手工駕駛飛機 遇事應變能力強 易人員死亡 低

手動相機 成像好,可做效果 費時費腦,難學 高

中國以農業人口占很大的比重,隨著科技的進步,“瓜子”在中國的意義也慢慢地發生轉變,由古代的“瓜子”轉向機械工業科技智慧化的“傻瓜”。中國目前的經濟增長、“實現四個現代化”不得不靠發展自動化技術得以實現,以科技為主要力量,不實現、晚實現就意味著落後挨打。

自動化藝術的語言特徵及文化背景

“哥們交給你啦!”

“放心吧,交給我,甭管啦!”

這是我們這些懶漢經常對我們的自動化産品暗暗的心靈溝通,也是老北京市民時常答應

朋友託付的語言方式。只須動動按鈕或嘴皮子,便可以達到你想要的效果或結果。整個過程自動完成不須人工干預,這也是自動化藝術的語言特徵,我設想著展覽現場或這樣的藝術,藝術家只須挑選或製作一個自動物體幫你完成你交給它的任務,享受駕馭物的快感的同時完成作品。實施作品過程中觀者互動技術為傻瓜狀態,主觀能動性也處於一種傻瓜狀態,這樣的藝術是否有意義。這幾年我一直在思考著作者、觀者與現實的人的精神抽離後物化的感受,讓作品意義自動轉換,將選擇的思維提高至100,作品實施中或與觀眾互動中追尋一種大智若愚的感覺,也似一種心理高壓下借物(潛意識)排遣的快感。自動傻瓜藝術是一種人在社會與時代中的逐漸被物化的體現,人的精神由“我思故我在”轉向“我物故我在”。與早期解構時期現成品不同,又區別於人本主義作品中作者和人自動化心理的存在性;同時從科學技術入手,是一種以物觀人,而不是以人觀物的視角,是體現人的生存的科技物化狀態,也是藝術觀念與科技技術結合的一種嘗試,在傻瓜中尋找介入現實意義,探討傻瓜效應對人、自然、文化和經濟的影響和關係。

傻瓜效應更純粹地將藝術的“業餘化”更加純粹化,藝術家只須將作品交給一個“傻瓜”去實施,實施時的藝術家似一個“傻瓜”,互動觀眾也成了個“傻瓜”,僅此而已。藝術傻瓜效應揭示人們從其他人本關注的精神失落轉机向物與人的精神影響上來,關注另一種領域的思維走向。

當代文化藝術以驚人甚至超前的速度與現實一致,它的媒介及感受都具有“此在”的特徵。電子自動化科技及娛樂消費快感時代,深度模式被削平,歷史意識消失導致主體性喪失而零散化。

當代人在緊張工作、體力耗盡後使用“傻瓜”時處於一種非我的狀態,只能以物代勞,物化轉移,以物標識,以物補償。人在以往時代多餘的焦慮沒有了立身之地,剩下的是體驗不完整的世界和自我,體驗一個變了形的外部世界。人已成了一個非中心化主體,無法將此刻和歷史乃至未來並存,變成了一個缺少身份的自我,沒有中心的自我。

主體零散成碎片後以人為中心的視點被打破,主體意向性自身被懸置,主觀感性消彌,世界已由人的世界轉向物的世界,人的能動性和創造性消減,剩下的是“傻瓜”式的人和“傻瓜”式的物,情感淡漠,也沒有一點表現的熱情。只有藝術家變成了“傻瓜”的機器,作品才能達到純客觀的程度,藝術感知和藝術感性魅力淡化,藝術也成了傻瓜的代名詞。

辯證:自動化科技現實背景

在我的記憶裏,自動最小的體驗是十歲左右(即80年代中期),當時有了自動鉛筆的出現,這也可能是輕工業産品自動化小小的體現,然而這小小的體現,讓我們這些年少者欣喜若狂,年弱的我們對於削鉛筆是件極其痛苦的事,有了它只需將不同精細的筆芯插入一個小機關裏,手輕輕按幾下,就出來了你需要的字的效果。

後來中國又陸陸續續出現很多自動化産品,如自動傘、自動手錶、傻瓜相機等,到現在傻瓜産品發展更為普及化,如自動洗衣機、電飯煲、榨汁機、自動掃地機、自動播種機、無人駕馭飛機、自動門、人工全智慧機器人甚至人工生命社會,自動化也由以前的機械自動逐步轉向電氣、電子、智慧化發展。中國自動化的發展從八十年代起步,小到家庭輕工業産品大到軍事航空等尖端科技進入社會各個領域,以至無孔不入。到今天在我們生活中自動化傻瓜産品已成為我們不可缺少的夥伴,甚至生活中一但離開它,將無法正常運轉。然而自動化技術將給我們帶來什麼,我們卻很少關注。

兩千多年前,農夫開始了用踩水車或推水車來灌溉農田,我國的先哲莊子見了這小小的現代化便大發感慨説,用水車澆田是培養懶漢並助長人們偷姦耍滑,儘管莊子的思想有些偏激並未得到大多數人的認同,但是兩個多世紀以來,還是不少人在不斷提出科學的負面效應這一問題:科學技術是一種雙刃劍,既會降福於人也會降災於人。最廣泛最深入人心的莫過於在本世紀初美國喜劇大師卓別林在喜劇《摩登時代》中對科學技術負面效應的批評和諷刺,他用模倣自動流水線上工人的一連串的誇張動作,習慣成自然地帶到生活中的動作和行為,巧妙地諷刺了自動化對人精神世界産生的異化作用。

傻瓜産品、自動化電子技術的出現給人們帶來了省時、省力、便捷的高效率,讓人們從痛苦的體力、腦力、耗時的程式中解脫出來,並將精力集中于自己專業,做到人類所做不了的工作,現實積極意義毫無質疑,但同時中國隨著辦公自動化廣泛應用一些操作向著高速、單一重復的特點發展,強迫體位在操作中佔比重越來越大,很多自動化行業的出現使人們失去了體力、腦力的鍛鍊,身心匱乏,依賴於設置好的自動化産品加速了人類的精神異化和物化的作用,在不同的領域都會潛在影響人類的精神發展。

一. 在現代的藝術教育中電子自動文學、繪畫、音樂等傾向普遍存在:

(1)目前電子網路中出現了一種自動寫詩軟體,這種軟體的出現很受青少年的歡迎,只需要你輸入你想要的詩的開頭文字或提要,此軟體就能自動幫你創作出一首你滿意的詩和文章。

(2) 自動繪畫效果也已普及,藝術工作者或愛好者,通過電腦軟體,無須紙墨侍候,便能達到你預設的效果,藝術也進入影像電子化,如建築效果圖,壁畫效果,膠片效果等。

另外電子音樂也同樣流行,文化藝術已大量滲透進傻瓜式電子自動軟體,其功能雖然為創作者省去了大量時間及腦力勞動,但時常效果不如手工藝術變通鬆動,顯得生硬、模式化。

同時使人的情感淡漠,失去了這些藝術的審美和情感培養,導致了人的許多活力喪失,與大自然的流離,而使人自身的生命體驗能力大幅下降。

二.隨著自動化高科技水準的大大提高,對勞動力的使用在逐漸減少,導致失業率增加,就業問題突出,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增加犯罪率,甚至部分弱勢群體走向違法犯罪的邊緣。

自動化的發展使中國這個人口大國千萬人口大量的失業,90年代的下崗就是一個典型案例,很多以往從事手工技術的群體,由於不順應科技的發展而被淘汰,只能每月200元生活保障,生存能力低下,從而導致犯罪。

三.自動化高科技對傳統文化的影響。人們生活方式日趨自動化的同時,也使許多民間的傳統工藝退去大眾生活舞臺,甚至從社會生活中逐漸消失,這對人類傳統優秀文化遺産的傳承十分不利,手工藝産品的失傳大多原因源於自動化倣品的出現。舉例部分手工藝産品人工操作上工序複雜,自動化流水線産品很快衝擊手工産品市場。

四.高科技智慧自動對於人類安全的影響。目前很多名牌大學博士、研究生利用電腦自動化網路進行犯罪,據有關部門統計,僅2001年全世界由於電腦病毒和駭客襲擊千萬損失就達1600億美元。實踐證明,技術越來越尖端,對它的人文關切就越重要,對它的人性要求越高。最近人類虛擬的高智慧電影《變形金剛》上映,雖屬虛構但未來不可預知。人類自己創造的自動化産品甚至達到超智慧,危及人類自身。

五.當下和未來的人類利用自動化科技製造出批量的人工生命産品如人工動物、植物、人工自然降雪、人工彩虹,使人們越來越嚮往與自然親密接觸,與自然的距離感增加,甚至改變人與自然的關係和生態。

當下和未來自動化以人工生命社會為趨向。人造自動現象(彩虹、霧、雪)、人工機器植物、人造機器人……人類已初步實現其基本形態,。對於技術研究,是科學家艱苦鑽研的成果,藝術家更感興趣的是現今自動化科技最大化情況下,對未來的設想,會對未來産生什麼效應、感覺。假設我們未來虛擬一個人工的社區、村落,它們會怎樣發展,以一個什麼狀態出現,和人類的關係怎樣?

六、 全球科技自動化帶來的經濟增長,商業獲利,使經營者和統治者暗自驚喜;但同時經營者與國際競爭,即使深知自動化帶有消極影響,也不可能剎車,那樣會換來挨打或失去經濟利益,失去話語權。中國在這樣大的現實情境之中,也同樣被陷入這種國際競爭之中,對於自動化科技的實現更為迫切,由此中國已經走向以科技為動力的時代,人們的精神世界由意識形態也轉向科技帶來的消費形態。

………

自動化科學技術發展導致了生活及生産領域的單向度性。當代工業社會的特徵是“生産過剩”,而整個社會的存在必須依賴於過度生産和消費商品,科技自動化越進步,生産得越多,要求消費的商品也越多,為了讓過度生産從而使整個社會得以延續,統治者或經營者製造出“虛假的需求”以實現強迫性消費,“虛假消費”,使人們無意識反抗,理所當然的全面商品頭腦化、物化、無暇顧及精神修養。迫於社會壓力、慾望、誘惑,消費者則努力達到自動化帶來的享樂和快感,與此同時視線及人生觀轉移,抗爭弱化,生産領域的單向度性是一種由生産自動化和技術進步所導致的勞動者被同化的現象,當機械和電子自動化不斷降低著勞動量和勞動強度,自動化工廠工人的勞動無異於打字員、播音員,只是勞動時間不同,勞動特點和生産工具的變化深刻地改變了工人階級的態度和意識,意識麻木,不再對抗,當下精神症狀的轉移是首要的關注點,這也是藝術家作品中除去媒介之外應體現的感覺。

自動化科學技術的發展的工業社會人們由近代的直接意識的對抗漸漸向單向精神麻木不爭轉變,應特別警示科技物化操縱人、控制、支配個人的潛意識,避免人受技術、金錢的支配和奴役,如何在發展科技自動化的同時避免造成人的物化,促進人的精神和社會物質的全面發展與完善將是現實關鍵的問題。

結語

中國自動傻瓜效應的另一視角試探藝術創作的可能性,視點由人與人的關係向物與人的關係轉移,從以往創作觀念和過程來看是作者、人的主觀能動性為主導,關注歷史人本線索,在介入現實文化、自然、經濟中得到體現。而傻瓜效應是人腦思維、意識在創作中達到“傻瓜”的狀態,探討作品的社會及文化意義,語言單純、感受直接也是科技物化對當代藝術的一次介入。自動傻瓜效應創造的品質、價值正負意義的驗證,也需人類歷史的沉澱得以證實,但至少我們需要嚴肅地提出這一話題。

張海濤

2007年4月初稿

于2007年12月25日修改

 

     1   2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