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 Built This City
一部關於“科隆製造”電子樂的紀錄片。
時間:2009年5月9日 22:00 免費入場!
地點:侃普俱樂部(工體西路8號Coco Banana摟6層, 65524945)
主辦機構:歌德學院(中國),科隆C/O POP音樂節,Acupuncture Records
媒體支援:搜狐文化cul.sohu.com
5月2日至16日,在每個週六晚十點的侃普俱樂部,歌德學院(中國)將聯手電子音樂盛會Intro 2009與科隆C/O POP音樂節,共同推出“德國電子樂”系列第12集之“Intro 外場”電子樂主題電影放映活動。
電子樂憑藉其多變的個性,已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到電影配樂當中,但在全世界範圍內,卻極少有影片關注電子樂這種極富創造性的音樂本身。此次在中國首次放映的三部電影,分別從歷史、現狀和虛構的角度展示了電子樂的發展歷程及電子音樂人的生活狀態。
作為世界電子樂的中心,德國是電子樂的重要發源地,是電子樂先驅的故鄉,也是當代電子樂最重要的輸出國。但在中國,與依然還被稱為“非主流”的搖滾樂相比,電子音樂更顯得獨立和小眾。歌德學院(中國)致力於推廣電子樂在中國的接受和認知,從2007年底開始,策劃組織了多場“德國電子樂系列”活動,讓中國樂迷有機會欣賞到德國頂級電子樂藝人的演出。在國內首次戶外大型電音盛會期間進行電影展映與交流,是希望越來越多本土年輕人在關注電子樂這種音樂形式的同時,也對電子音樂的文化現象有所了解。音樂是對生活的反映,各國的文化也都具有一定相通性,希望這三部影片裏西方國家電子樂文化蓬勃發展的縮影,對尚處在青年期的中國電子樂具有積極的意義。
除了電子樂主題電影放映,德國電子樂系列12中還包括“Intro外場”的電子音樂論壇國內版與國際版,以及“Intro 日場”中兩位來自德國的頂級DJ,M.A.N.D.Y. Philipp與Chris Liebing的演出,5月的北京將為電子樂而狂歡。
影片介紹
作者/導演:Thomas Kappeller & Sebastian Züger
廠牌:C/O POP(Kiwi Köln聯合製作)
發行時間:2006年3月
發行公司:Rough Trade(G/A/S) 與 Kompkt (出口)
德國科隆是國際電子音樂之都,90年代活躍在那裏的音樂人、DJ和音樂廠牌無意間建立起來的品牌“科隆之聲”如今在世界各地的俱樂部和舞廳享有盛名。這部紀錄片回顧了科隆作為電音之都的成長史,同時放眼未來。“它描繪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迪斯可亞文化”,前Whirlpool Productions成員、科隆廠牌KOMPAKT旗下著名音樂人Justus Koehncke這樣形容這部電影。
影片通過各類訪談、音樂錄影和獨家的現場演出描繪了一幅當今科隆音樂人的肖像畫——他們從世界各地聚集到這個電子音樂的麥加聖地朝聖,並決定在那裏繼續自己的夢想。A-MUSIK、KOMPAKT、TRAUM、WARE、SONIG等各廠牌不斷地發掘具有潛質的新人。而如Mouse on Mars或Wolfgang Voigt這般名聲在外的藝人也仍是一如既往地活躍,為成功的新人搭建平臺,造就了今天的ADA 、DOMINIK EULBERG等新星的誕生。
POPKOMM曾一度是世界上最大的音樂盛會,它的突然搬離頓時抽去了科隆原本的風華。然而這個城市以它固有的頑強來應對改變,並另辟蹊徑。C/O POP音樂節的成功運營與本地廠牌的蓬勃發展超乎了一切市場預測。身兼DJ和SPEX編導的Tobias Thomas如此總結:“科隆之聲是一種情緒。” ——一種顯然是科隆特有的獨特情緒。
影片包含藝人:Holger Czukay, Volker Müller (Studio für Elektronische Musik des WDR), Dr. Walker // Mouse on Mars // Sonig // A-Musik // Kompakt // Justus Köhncke // Hans Nieswandt// Ware // Dominik Eulberg // Areal // Auf Abwegen // iD.eology // Niobe // Basswerk // Sp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