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藝術展

首頁> 展訊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03-17 09:57:07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展覽前言

 

  策 展 人:徐恩存

  展覽時間:2009-03-14~2009-04-14

  開幕酒會:2009-03-14 15:00

  展覽地點:9藝術空間

  參展人員:何燦波、張向輝、于榮國

蘊含傳統文化背景的中國畫作為國人據守和反叛幾許的精神家園,經千百年延流至今日。世界的快速發展使越來越多的藝術家開始反思重復傳統的中國畫語境構架和其正統的表現形式在當代文化藝術現實大背景上的缺失和衝突。反思為了推翻,推翻只求進取。當代水墨開始呈現活躍、高進于過往的學術探究氛圍。新的未知、可能性必將造就當代水墨藝術整體的激進發展,融入世界藝術的多元化進程。

藝術家們開拓傳統甚至禁錮的文化眼界,積極創新、無疆探索,讓當代水墨藝術散發出更為廣闊的時代魅力。作風更顯“硬”派的當代水墨開始進軍西方藝術系統,這個真誠生動的産物單刀直入國際藝術舞臺,鮮活的思想內容使得當代水墨與國際接軌從原先的突兀斷壤轉入到現在的平和美好。

世紀線上中國藝術網與九畫廊合作,特別策劃並推薦于榮國、張向輝、何燦波三位優秀的當代水墨藝術家共同舉辦此次“ 水墨 ”展,他們使用中國古老的“水墨”媒材進行創作,卻都分別有著各自獨特的風貌。于榮國的紙本水墨山水中由進道的理念肆意的張揚,但他早已將水墨的傳統山水境界轉向了探求當代水墨話語之境;張向輝抽象化了文人的半壁江山,將東西方的意境追求以玄意的方式糅合在一起;何燦波的都市符號是人群,是光芒,也是物欲下的人性衝突,以極簡訴求無限;在這三位才華卓著的藝術家作品中,有著西方人本理念的凸顯,也存活著東方士大夫節氣的意蘊流淌。他們的當代水墨並非由筆入宣的簡單滲透,它暗指整個生態環境的基本對弈準則,東方和西方,個人和群體。兩者在不斷磨合中推進精銳的文化趣味,也是水墨藝術存留並高揚發展的對應策略。他們共同透過這個方法向觀者展示了在當下時代的物品特質。

水墨語境依託當代文化背景,加之不同藝術家新興的思維模式,將單一的傳統山水情境昇華成枝繁葉茂的艷麗奇葩。當代水墨摒棄了傳統水墨看似明朗的事實構想,將傳統文化配合當代新知,有了新的境地追求和導向。

盡其善的水墨作品,觀者一眼便能洞察出作者對創造力本身的解析和不打折扣的思想內涵。這裡所説的內涵更多體現在“物幻”和“靜思”兩個層面上,它是不受約束的自由體,天馬行空又出入一致。“靜思”能得畫中物動,入木三分。“物幻”則強調了水墨所指向的幻生和幻滅,也指明與藝術體系所對應的大環境在不斷更新換代,以及不同時期的藝術家思想內涵的延續性。而這種延續又不是完整的,它的斷層面需要我們去反思和探究。學術探究和體驗契合著面向客觀的處世情懷,當代水墨能在整個藝術領域穩健攀升也取決於它能客觀描述矛盾,表現形式或平和或激烈,作品背後總蘊藏著無邊際的推力,凸顯自身文化色彩的教養和心態。當代水墨是先天成性和後天物造的理想結合。在這個趨勢下的描述,是共通的,同生一家,同度一生。正因為如此,藝術家們不得不“思前想後”,在對立面上看自己,這種處在群體中的個體體驗是值得放大的時代景象,是眼光前瞻而大膽的審視標準,這種飽含真誠的內斂必能造出大世界,如若灑脫則更顯大胸襟的情懷。

當代水墨藝術正是不偏不倚地沿著這條不明正負的路往前走,值得讓人期許。畢竟,在這個多元化藝術的世界中,當代水墨的存在本身,已經是最足為人道的延續。謹此與諸君共勉。

簡 介

 

相關展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