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日,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標誌著一年一度的兩會正式啟幕。會議持續進行,文化藝術界兩會代表們們的提案與觀點也陸續呈現,本屆兩會藝術界備受關注的聲音又有哪些?全國政協委員、山東工藝美院院長潘魯生根據自身多年的工作經驗,建言保護傳統村落,修復文化生態。
潘魯生認為我國傳統村落是農村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國民的集體鄉愁。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間90萬個自然村消失,農村文化生態遭到致命破壞,村民失去固有傳統和家鄉的歸屬。不能在新一輪的城鎮化建設中悲劇重演。
2012年4月以來,國家四部局聯合啟動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已認定三批共計2555個傳統村落名錄,取得了初步成效。普查認定是保護的開始,傳統村落保護亟需進一步深化。亟需將保護工作納入法制軌道,從法制層面解決傳統村落的保護紅線與保護原則、保護主體和法律責任、保護機制和保護措施、保護監督和評價執法等問題,從制度上協調和處理好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中的歷史、發展、經濟和文化等問題。
從而,潘魯生在兩會中建言,建議出臺《國家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條例》。具體要重視文化建設,修復農村文化生態系統,激發農村文化發展活力。實施傳統村落民俗修復與口述歷史整理計劃。在一些傳統村落,鼓勵恢復地方性民俗禮節活動,自願舉行宗親祭祀活動,鼓勵恢復本地優秀的鄉約民規。組織專家學者和志願者,幫助開展鄉村口述史整理,修家譜、族譜,留存村落記憶,增強傳統村落凝聚力。
實施“傳統村落手工藝復興計劃”。加強傳統村落特色工藝智慧財産權保護,開展標識註冊,培養傳承人,推動技藝傳習與推廣應用,鼓勵村民從事傳統手工藝勞作,以家庭作坊為主體,前店後坊,成立農村手藝合作社,加強高校和專業設計機構的教育科研協作,幫助村民增收致富。
實施少數民族地區傳統村落連片保護。對少數民族一些根基性的原始聚居地與核心區域,實施成片保護,從整體上保護歷史與自然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