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長江:培養青年人才,力促精品佳作

時間:2015-03-04 | 片長:吳長江:培養青年人才,力促精品佳作 | 來源:藝術中國

青年美術人才是中國美術事業發展的希望,新中國成立以來的許多優秀的美術作品都是由青年美術家創作的,産生了廣泛而良好的學術影響和社會影響,並在美術史上留下了足跡。今天,青年美術人才在數量上呈倍數增加,但在品質和創作水準上卻難以比肩過去,尤其是從作品上看,同樣存在有高原、沒高峰,閉門造車、缺少生活感受等現象。作為中國美術的後備軍和生力軍,如何發現和培養一批高素質、基礎紮實、視野廣闊的青年人才,孵化青年美術創作精品佳作的學術和傳播平臺,並進而使之具有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

目前存在的問題:

1.由於高校擴招,進入各大美術院校學習的青年學生呈逐年遞增趨勢,而畢業生也呈現同樣遞增趨勢。每年國內專業美術學院畢業生數量達兩萬餘人,其中,進入大學、畫院、美術館、美術研究機構等國家單位工作的畢業生不到1/3。一部分進入市場機制中的公司和企業,或者自主創業。有很多底子好的青年美術家放棄了美術創作。另一部分畢業生散落各種藝術區、藝術村,成為自由職業美術家。這些青年美術人才實際上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而且,隨著體制改革的深化,這些青年美術家在數量上會持續增加。

2.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國內出現了很多自由職業美術家,其中大部分是青年美術家。以北京為例,自由美術家的數量達1萬餘人。這些美術家相對缺乏引導和管理,一方面是人群的管理,另一方面是藝術創作的引導。自由職業美術家大多依靠畫廊、拍賣行等商業維持生活和創作,這使得他們的創作缺乏思想和精神上的引導,甚至出現為投收藏家和畫商所好而放棄藝術操守的情況。對於這些自由職業青年美術家而言,未來的創作之路還很長,如何從中遴選基礎好、實力強的美術家,並引導他們創作更多優秀作品,則充滿挑戰。

3.今天中國美術創作的主體是中青年美術家,尤其是以青年美術家為主。他們在院校所學並不一定完善,而畢業之後又缺乏更多機會來提高自己的創作實力,拓展自己的創作空間。因而更多地被社會氛圍和輿論所影響,出現體驗生活淺嘗則止,甚至閉門造車、畫照片、畫網路下載圖片等情況,導致藝術創作嚴重脫離實際,不接地氣。因此,如何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文藝素養、創作能力,拓寬他們的人文視野、藝術眼界,尤其是在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培養國際視野方面,已經成為一個緊迫的現實。

4.今天的青年美術人才雖然數量眾多,每年又有大量的畢業生進入社會,但是這些青年人才的地域分佈不均,80%以上生活在東部地區,尤其以北上廣等大城市為主。在西部地區和北部地區,青年美術人才的流失現象嚴重,影響到中國美術事業發展的地域均衡性。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從國家層面加強整體設計和推進,通過中國文聯、全國青聯等單位的合作,設立中國青年美術家成長基金,並分設具體項目基金(後述),由中國美術家協會等專業單位具體承辦執行。設計長期的推進計劃和不同的細化項目,形成吸引、發現、培養、扶持、管理青年美術家,加大宣傳推廣力度,鼓勵青年美術家創作具有中國性、民族性、時代性的優秀當代美術作品。讓包括自由職業美術家在內的青年美術家形成合力,參與和推動主流文化,同時也為積蓄人才力量,助力優秀人才成長奠定基礎。

2.設立展覽專項基金。(1)扶持、整合“全國青年美展”等原有的大型全國青年美術創研平臺;(2)對社會開放,定向支援部分青年藝術類項目,發出主流文化的聲音,植入主流美術標準;(3)對部分主流美術參與度較高的優秀青年美術家進行定向支援,為他們舉辦小型個人展覽,出版畫冊,宣傳推廣。

3.設立創作專項基金,與高等美術院校、專業創作機構合作,確定一批主題性、時代感強烈,符合當代青年興趣的新課題,通過研究生畢業創作、美術家年度創作等方式進行定向創作支援。

4.設立交流專項基金,與各地美術家協會、專業創作研究機構合作,針對非本地青年美術家設立駐地計劃,讓他們深入祖國不同地區的現實生活,去感受、體驗、寫生、創作,讓不同地區的青年人才匯集起來,交流心得經驗。

5.設立研究和傳播專項基金,與研究機構和主流媒體合作,推動青年藝術理論批評學者對同齡青年美術家的研究、宣傳、推廣,擴大優秀青年美術家和理論家的積極影響。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