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國新:共圓中國夢 需要中國服

時間:2015-03-03 | 片長:汪國新:共圓中國夢 需要中國服 | 來源:中國經濟網

全國兩會召開前夕,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汪國新,汪國新委員今年參加全國兩會準備提交17份提案。其中第一份是關於共圓中國夢 需要中國服的內容。汪國新委員認為,國服是一個國家時代的符號,代表著民族文化及民族特徵,在國際社交場合,更是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尊嚴和文明。因此汪國新委員準備在全國政協第十二屆第三次會議上提出“共圓中國夢、需要中國服”的建議,以服飾符號塑造具有民族感和時代感的國家品牌形象。

汪國新委員説,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自堯舜以來,對於一度享有“衣冠王國”美譽的中國而言,秦朝漢服、明朝中裝、清朝唐裝、民國中山裝等國服形式的歷史演變,見證了中華民族的發展、變革、崛起 。“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之乾坤”,衣冠之事與治理天下相連,足見其重要。

汪國新委員認為國服文化是帶動服裝市場經濟的新動力。自改革開放30年以來,我國服裝製造業是國外服裝品牌的加工廠,即使達到西服60億套的驚人生産量,卻仍然因為缺少自主品牌,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形勢影響下,面臨倒閉、轉行或依賴其他行業支撐發展等不利局面。立足13億人口的國服文化的普及,無疑可以為我國服裝市場帶動最大的“內需”,提升服裝製造業及相關産業鏈,突破國內服裝供應飽和狀態的局限,在拉動經濟年産值千億效應的同時,為樹立中國服飾品牌創造機會。

在此國家強盛之際,共圓中國夢、增強民族認同感,從改變國際場合清一色西裝的局面開始,汪國新委員呼籲確立代表國家形象的“中華國服”,普及具有歷史感的國服文化。

中國經濟網北京3月2日訊 (《中國經濟資訊》雜誌記者 梅淑娥 專欄)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