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上午,政協小組討論會一結束,作家莫言就被記者層層包圍起來。與去年初次上會相比,莫言今年不僅打破了沉默,還親自做了一份提案。因為曾在檢察日報社工作十年,莫言對本報記者格外關照,特許了30分鐘專訪。這也讓記者有機會了解到莫言提案産生的過程以及他的創作規劃。
首份提案取材文學作品《蛙》
檢察日報:了解到今年您提交了一份提案,關注了獨生子女和失獨家庭。您的作品大多關注農民農村生活,提案是否也取材于農村?
莫言:獨生子女家庭和失獨家庭都面臨養老、保險、醫療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也不僅僅只存在於農村。實際上,獨生子女的數量,城市遠遠大於鄉村,失獨家庭,城市肯定也要比農村更多。所以,提案是針對全國的情況。説句話容易,但是,給他們照顧,給他們補助,錢從哪兒出,怎麼落實,誰來核實,誰來執行,都是非常複雜的問題。
檢察日報:寫提案之前,您是否也進行了調研?
莫言:我以前寫過《蛙》這個小説,小説裏也涉及計劃生育的問題,而且,我當時曾對獨生子女家庭和失獨家庭進行詳細的調查走訪。所以,這份提案依據在文學創作時調研掌握的材料,並作了進一步延伸。
作家會從人性角度分析腐敗問題
檢察日報:獲諾獎之後,公眾都非常關注您今後的創作規劃。
莫言:創作一直是我最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我最大最迫切的願望。但是,獲獎以後社會工作確實特別多,使創作時間受到了一些影響。再過一兩年就會慢慢恢復正常。我肯定要千方百計地爭取最多的時間寫作。
檢察日報:還會繼續關注反腐題材嗎?
莫言:我在檢察日報社工作過十年,掌握大量的素材,反腐一直是我關注的重要方面。腐敗的問題,在國家來講是嚴肅的政治問題,對作家來講還是人的問題,人的慾望跟法規、道德、制度之間的矛盾,並不是説一個清官就沒有錢財方面的慾望,也不能説一個貪官就完全不是一個人,就是野獸。實際上,人性的很多方面都是差不多的。為什麼有的人能夠堅持操守,成為被人民誇獎和愛戴的好官?為什麼有的人會墮落到人民公敵的下場?這裡面有很多值得分析和深度挖掘的地方。
檢察日報:您希望反腐作品産生怎樣的社會效果?
莫言:文學作品肯定會對人有種潛移默化的影響。當然首先要寫得好,寫得讓人信服。人實際上經常需要借一種外力來觀照自我,借一種外部的正確的向上的精神力量,借一種外部的理論對實踐的解釋、對錢財的看法,不斷地校正自己內心的東西,最終達到對自己慾望的克制。或者説,是對人生最寶貴東西的追求,而不是把追求錢財作為人生最高目的,不是把追求肉體享樂當作自己的最高理想。我想這種追求誰都需要,也許可以從文學作品或書籍中得到啟發。
千百萬人的善念會形成一種巨大的道德力量
檢察日報:相信您也注意到,兩會上許多代表委員在談論道德滑坡問題,您怎麼看?
莫言:出現目前這種道德滑坡的狀況,人人都很憂慮,人人都很痛心疾首。但實際上,冰凍三尺並非一日之寒。出現這些情況,涉及我們幾十年來的教育方法問題,或者説社會的主流價值倡導出現了問題。比如儒家理論,當然有它的糟粕,但也有很多的精華。但是,儒家理論在很長時間內全部被當作臟水給潑出去了,潑臟水的時候把孩子也一起潑掉了。現在要重新撿回來,確實難度很大。接續可能比砍斷難得多,砍斷可能一下就砍斷了,接續可能是一個非常長的過程。不過,提總比不提好,意識到了總比沒有意識到好。所以我想希望還是有的。
檢察日報:您的文學作品也會反映這些道德層面的問題嗎?
莫言:這是肯定的。我想任何一個作家肯定有自己比較固定的價值觀念,這個價值觀念實際上影響到他的作品對人物的塑造。儘管不會在作品裏公開地讚美什麼,但是他的傾向性會包含在作品之中。作品中當然也不會回避醜惡。但是,總是會看到善的力量、正義的力量,最終會戰勝醜惡。
檢察日報:您似乎更喜歡用悲劇作結局,以後是否會嘗試改變?
莫言:中國的戲劇過去有一個最常見的套路就是大團圓,這實際上也形成了令觀眾很厭煩的模式。認識到人生的殘酷,認識到社會的陰暗面,也許是文學作品應該發揮的一個功能,應該具備的特質。在一個作品裏面,怎麼樣讓人看了産生光明和希望,有時候也是一個作家需要考慮的問題。在今後的創作中我會考慮。
總而言之,我堅信千百萬人的善念,會形成一種巨大的道德力量。這種道德力量會使很多醜惡現象得到限制,使很多不正確的東西得到校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