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七:深受住房問題困擾
國內熱播電視劇《蝸居》
法國《論壇報》網站題為《當中國年輕人難有住房時》的文章説,有些産品的價格在一年的時間裏漲了一倍,這是一種令政府擔憂的社會威脅。
26歲的王利(音)剛剛花了160萬元人民幣在北京市中心買了一套兩居室。他貸款30年,每月向銀行還款3500元。在國有企業工作的他月薪只有4000元。他希望用這套新房引來生活伴侶。他説:“我想結婚。我覺得有了房子,姑娘們會對我另眼相看。”
王利在大城市年輕男子中頗具代表性,對於他們來説,買房子是與結婚同樣重要的事情。
這位年輕人買房得到了父母的支援,但並非他所有的同胞都有這樣的運氣。各大城市中心的房價自2009年4月以來重新上漲,許多年輕人推遲婚期,或被迫離開大城市。他們的處境對於政府來説已變得傷腦筋,因為後者看到一部分百姓被排斥在市中心以外,退縮到骯髒不堪的郊區。英國薩維爾斯諮詢公司認為,上海某些房價在一年的時間裏上漲了一倍,市中心房價每平方米在4萬至10萬元之間。法國巴黎銀行分析師特雷弗鄭(音)解釋説,“在中國,房地産是給那些有錢人的。這是一個真正的問題,我看不到它的出路”。
在等待的過程中,前來北京碰運氣且被迫住在陋室的許多年輕人在猶豫是否應回到自己的家鄉。2 6歲的李田(音)家在重慶,他説,“我來首都已經8年了。可我知道,一旦我要結婚,就有可能回家。我不可能在北京買房,這對我和家庭來説壓力過大”。月薪3000元的他和朋友合租一套60平方米的住房,距離他位於五環的上班地點大約有一個半小時的路程。他剛剛在老家父母家附近買了一套房子,每平方米6000元。他認為,“在北京已不可能買到每平方米低於1萬元的房子了,而且還有可能在郊區”。
新加坡《聯合早報》題為《中國年輕人為高房價焦慮》的文章説,中國大城市房價的狂漲態勢,正成為年輕人集體焦慮的來源。南韓《先驅經濟》題為《房價暴漲改變中國人的生活》的文章指出,在北京,不滿100萬元的房子幾乎銷聲匿跡了,而這種價位的房子曾是普通百姓實現有房夢的一線希望。廣州等地的房價都突破歷史最高。中國老百姓紛紛嘆息説,即使活上兩輩子也買不起房。
暴漲的房價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許多年輕人為保持自由之身而放棄買房;結婚後不分家仍然依賴父母一族人數在增加;甚至因為買房負擔過重而不要孩子的夫婦也日益增多。
如果不是家境非常好,年輕人要想在自己買的房子裏開始新婚生活,幾乎是白日做夢。很多人結婚不拍婚紗照、不請客。來到城市的打工族中許多曾夢想在城裏安家過上體面生活,如今則越來越多加入“回家務農”一族。
特點八:面臨情感困惑
法國《費加羅報》題為《中國獨生子女成為“閃離”一代》的文章指出,“閃離”意指一結婚就分手,這在中國是個新現象,因為獨生子女一代邁入結婚年齡而數量急劇增加。1979年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誕生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們一遇到婚姻挫折,就毫不猶豫地離婚。
重慶兩名新婚燕爾年輕人的一切似乎都很美好,他們在這個大城市舉辦了體面的婚禮,然後赴巴厘島享受一個星期的天堂般的蜜月。但在當地一個紀念品商店裏,丈夫拒絕了新婚妻子任性的要求,浪漫由此變成了蕾澀。回國兩個星期後,這對28歲的新婚夫婦就分手了。
重慶市民政局一名負責人表示:“80 後一代的婚姻非常脆弱,有人上午登記結婚,下午就來辦離婚了。”
這些極端的例子揭示了一種趨勢:中國離婚率激增,特別是30歲以下的人。1979年,北京全部人口中的離婚率為40h),2009年激增到3g%。這一變化反映了經濟高速增長30年後、由新一代人的行為引發的社會劇變。如今,在北.京和上海等最發達的城市,80後佔登記離婚總數的四分之一。
迅速離婚的動機之輕率讓當局吃驚。北京市豐台區一名周姓法官説:“年輕人以自己的性格為理由為離婚辯護,並拒絕妥協。有人因為自己的另一半打鼾而提出離婚;”首要的因素是這些獨生子女絕不妥協的性格,由於沒有兄弟姐妹,他們被父母寵壞,從來沒有分享的習慣,眼裏揉不進沙子。
本文選自《路途客-留學移民內參》 騰訊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