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寶泉:陰澍雨繼承了潘天壽浙派大畫傳統

時間:2018-07-20 | 片長:00:01:55 | 來源:藝術中國

“田野山林之中,樹木質樸,花草動人,各自呈現出精彩的生命樣式。透過它們,我看到了天地自然的軌跡,也看到了自己真實的生命樣式。

用簡潔的言語,訴説原初本真的情感。遠離繁雜,復歸內心的平和,回到精神的原鄉——我的故園。”

——陰澍雨

7月11日,“故園——陰澍雨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此次展覽是“文化傳承·丹青力量——中國藝術研究院中青年藝術家系列展”之一。展覽位於中國美術館4號廳,共展出陰澍雨近年來中國畫新作50余幅,以寫意花鳥畫為主,題材多樣,畫風質樸,呈現出陰澍雨花鳥畫的風格特點。

作為70後中國水墨畫壇的代表,生於華北燕趙之地的陰澍雨曾負笈求學于南北兩大美院,多年來一直堅持以藝術創作為先導,理論研究與教學實踐互補共進。他堅守著中國畫的正脈,秉承了明清以來的文人畫傳統,江南煙雨的溫潤,北國茂林的雄強都滋養了他。因此他的作品看似簡淡疏率,實則精緻典雅,每一筆都折射出勁健的筆力,散發著飄逸的墨彩。

寫意是中國文人畫的傳統,陰澍雨認為要理解中國畫的“寫意”,必須厘清技法層面的“寫意”與觀念層面的“寫意”之間的關係。從展覽的作品來看,筆墨語言的輕鬆活潑處處流露著“寫”的意味,無論是巨幅樹木還是小品花卉,用筆都能瀟灑簡潔、凝煉準確,墨色也在流暢的線條、塊面中自然呈現出濃淡枯濕的韻律。“意”的傳達同樣是在這樣的“寫”中,建立起與自然的情感交流,“寫”出了花鳥的生命本真。他不僅觀察細緻入微,更能把握物象的本質,用流動的筆墨在靜態的畫面中賦予花鳥生命的溫度。

例如《墨花草蟲集》中的一幀小品,蝴蝶是細筆勾勒、皴染,尤其觸角線條中段的提起,似斷似連地産生律動感,仿佛在枝頭探尋花粉的蹤影;莖葉卻是大筆渲染,氤氳之間墨色慾滴;花的勾勒,長線短線快慢交錯,一筆略帶飛白的莖自上而下,從花到葉連接起整個畫面。蝴蝶、花、葉顧盼相生,尺幅雖小而構圖完整、層次分明,耐人尋味。

故園是精神的寄託,也是情感的歸宿,無論“夢到故園多少路”,還是“孤舟一係故園心”,“故園”二字總是心頭沉甸甸的分量。陰澍雨筆下的故園,在田野山林之中,樹木質樸,花草動人,精彩紛呈。透過它們,可以看到天地自然的軌跡,也能看到真實的生命樣式。故園是藝術的故園,更是心靈的故園,正如陰澍雨在展覽自述中所言:“用簡潔的言語,訴説原初本真的情感。遠離繁雜,復歸內心的平和,回到精神的原鄉——我的故園。”

本次展覽將持續到7月22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