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鵬:我們正在創建一種新的展覽模式

時間:2018-02-11 | 片長:00:05:26 | 來源:藝術中國

視頻>

伴隨VR、AR技術的來臨,藝術本身及其人們對藝術的認知發生了明顯改變。作為展示藝術作品場所的美術館,其既有的展覽形態同樣面臨挑戰,以往經典的“白立方”仿佛已不能滿足人們的觀展需求。2017年7月15日,“.zip未來的狂想 | 小米∙今日未來館”在今日美術館1號館開幕。本屆今日未來館帶來了27組藝術家的27件作品,實體展覽涉及裝置藝術、實驗音樂、聲音影像、空間交互,也包含圖像、聲音與光源、裝置等一系列作品,大膽突破了美術館以往的展陳方式,並通過“未來館之夜”等創新公教活動與觀者進行互動。藝術中國近日專訪了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高鵬就“今日未來館”當前的巡展情況和未來展覽模式表達了他的想法。

藝術中國:請您介紹一下今日未來館的策劃初衷。

高鵬:我來今日美術館工作今年是第八年。在這樣的一個八年當中我發現了很多問題,比如説很多的專家或我們認為非常好的展覽,觀眾進來看的時間可能不超過十分鐘,甚至五、六分鐘就看完了。特別是到了今天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隨著交通的擁堵,很多人去一個實體美術館的觀展代價不僅僅是門票,而是時間。他們需要一個小時甚至兩個小時的長期交通到了這個館裏面,難道就是為了看這五六分鐘、然後再花一兩個小時回家嗎?

這一系列的問題導致我在想,未來的美術館,特別是實體美術館,它到底方向在什麼地方?它所要承載和推廣的藝術形式會不會發生變化?這些實體的美術館和觀眾應該産生怎樣的互動?其實這是美術館從根本上面對的三個問題。它自己是什麼樣?它承載什麼樣的藝術形式?它和它的受眾如何産生關係?這三個就是我們探討今日美術館未來館的基本問題。

所以基本上今日美術館未來館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展覽,它其實是我們自己對未來預期的一個研究性的實驗項目。我們希望在未來的五到十年之內,這樣的一些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會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這就是我們做今日美術館未來館的基本初衷。

藝術中國:除了主題展覽之外,今日未來館是否有其他相關活動同期舉辦呢?這些活動的意義又是什麼?

高鵬:我們在想除了展覽的形式和展覽的內容豐富之外,我們希望有更多的活動。傳統的公教活動基本上就是講座給大家講藝術,但這是有限的,你還是站在高高在上的角度告訴觀眾如何來理解。如何讓觀眾更好地自發地去學習、能理解這些藝術作品,這個其實就是我們提出的叫作“未來館之夜”。它相當於在每一個週末我們會有很多的藝術活動,也很好地利用新媒體的媒介。新媒體的作品是隨時可以改變的,它不像一張張作品如果要換它就要把它取下來,因為我們的展覽大廳建立之後,藝術家在家裏隨便發一個多媒體信號,展廳所有環境可能就發生改變了。而且可以通過不同領域的聽覺的藝術家、視覺的藝術家來進行互動,比如很多做聽覺、做音樂的,它可能就是一個編碼和聲音進行互動,這個現場就改變了。所以觀眾的某一個聲音、某一個互動,它這個圖像又發生改變。所以整個美術館的活動、週末的活動裏面就産生了多方面的可能性,觀眾也對它進行了二次創作和二次傳播。所以你會發現似乎每一個週末都變成了一個新的開幕式。而且不同領域的人都願意介入,不僅僅是視覺的、聽覺的、身體的,包括我們這次和國家大劇院,包括跟西藏的歌者,包括很多的聲音領域的人其實都發生了很多不同的交叉的合作。觀眾其實到最後如癡如醉:原來這個展覽可以有如此多的變化。他不會覺得這些作品永遠不再改變,只是不同的人來講解而已,它每一次作品都不一樣,所以這對公眾來説是特別有吸引力的。

所以這也導致今日未來館第二屆的時候,很多觀眾不是説來一次兩次,而是不停地來,因為他發現每次來其實內容都不一樣。

藝術中國:今日未來館的巡展情況是怎樣的,相對於常規藝術展它的特點和優勢又在哪?

高鵬:它的巡展不僅僅像傳統要有高額的運輸、保險、包括人力。整個巡展的過程當中已經巡了兩站,一站是成都正在展覽,還有一站在紐約的曼哈頓。以後我們會把這兩屆,大概也容納了幾百個多媒體藝術家,也因為這件事情在不停的巡展,有不同的藝術家也加入到我們整個的聯盟。

我覺得可能在全國的很多美術館當中,它可能只需要一些最基本的設備,作為我們的這個聯盟和美術館的母體,我們只需要把這些作品通過網上發給它,然後每個月作品都可以進行更新,可能這種新的展覽模式會重新建立起來。所以它的巡展不會像之前興師動眾的,我們搬著設備一站一站地跑,可能會變成一個母體,這個平臺會把全球最好的,而且很多國際的大展,也都是可以很容易就進行實現了。

所以這個是我們通過這個展覽發現了很多新的模式,我相信這個展覽也會慢慢影響國內很多的館,如果它想做新媒體展覽的時候,它整個運營模式包括布展、包括整個展覽的形式都會發生很大改變。

現在光給我們遞意向的就已經超過幾十家了,所以我相信當我們的這個平臺模式和更多的藝術家加入的話,如果我們有源源不斷的作品更新的話,將來很有可能,這是你無法想像到的一種模式。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