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視頻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韋嘉印象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7-09-29 11:48:40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關鍵詞:

敏感、夢幻、傷痛、堅定、博學

採訪感言:

       藝術家的痛苦往往並非來自外界,而是自己的內心。不過這也是他們創作的源泉,而成功的藝術家又有自己足夠的堅強支撐自己的生命和創作

採訪印象:

       長期以來,我都覺得作者和作品都有著天然的聯繫,俗話説畫如其人,但在採訪接觸韋嘉中有著一些困惑,我的外在形象、言談舉止和他的畫似乎沒有特定的聯繫。

       韋嘉是位少年成名的畫家,曾經是全國版畫三年金獎得主,近年來他的架上繪畫更是當代藝術展覽和拍賣會的熱烈追捧。由於形象帥氣,被稱之為藝術界裏“小貝克漢姆”

可以説圍繞在他身上有著很多光環。

       當我在網路上搜索他的畫和他的資料中,感受到的是一種濃重的自我感傷的情緒,看他網路上的照片卻似乎是個頗堂正的青年男子形象。 看不到和畫面中的情緒有何關聯。這讓我聯想同是四川的著名畫家何多苓,一個如此溫婉的名字,畫作也是那樣多情和細膩,不過本人卻是一位威風魁梧的男子漢。

       採訪地點是在北京當代藝術館的書店裏,這裡環境清新雅致,裏面都是各種藝術書刊,閱讀休息環境非常舒適。當真實的韋嘉出現在書店前,我還是感覺到和之前照片上的很大差異,他身材瘦削,上身是一見粉紅色時尚的圓領衫,下身是一條牛仔褲,穿著輕鬆隨意,就象一個街頭一個普通的時尚青年,唯一有點不同的是,蓄了一撇濃濃的鬍子,又顯示了某種異樣的成熟,不過和圈內很多人怪異的打扮,並不算另類。

       採訪進行的異常順利,面對各種問題,他象事先準備過的一樣,都是信手拈來,侃侃而談,旁證博引。説話中氣十足,目光也是堅定自信。他對藝術理論概念很熟悉,同時也非常坦誠,甚至評論自己的架上作品的技法很多是自己琢磨,並非所謂專業。

       採訪間隙,他問我是否抽煙,我不會抽煙,他自己就拿煙到外面,透過窗子,我看他蹲在地上,一手抽煙,一手拿手機,這個動作持續了很久...

一個小時的採訪很快結束了,本來還想繼續深入聊一些對藝術的問題,但由於他晚上就要去義大利參加威尼斯雙年展,所以只好約他回來後再談。

       20天后,在一家三星賓館狹小的房間裏,我又見到了韋嘉,這時他已經回到了北京,頗顯困乏。人也消瘦了一圈,不過他還是很興奮的向我談起來了威尼斯雙年展、巴塞爾現代展、卡塞爾文獻展的見聞。後來我又問到了他作品中傷痛情緒表達的由來,他揭示自己從小到大,渾身的受的傷不計其數,甚至走在工地上別人沒事,自己的腳卻被劃傷縫了很多針,他還給我看了手腕上的傷痕,著實讓我驚訝。不過他話鋒一轉,説比起自己身體上的傷痛,內心中的傷痛才更大,別人認為他已經很值得羨慕的生活和事業並不是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作為成名畫家,他早已擺脫了物質貧乏的困擾,但他依舊痛苦。他流露出對很多美好事物深深的不滿足,他説到了責任,表現出這一代人對責任的無奈和無法回避的煩惱。他承認自己是個悲觀主義者,對未來充滿著不可期待的恐懼。也許這種內心的悲傷痛苦才是他用繪畫語言來化解的主要動力。

       在和韋嘉短暫的接觸中,我仍然感覺到韋嘉身上很多似乎頗矛盾的地方,他作品中童真般的夢幻、傷害、憂傷和他本人的堅定、坦誠;他是個體制內的藝術家,有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和工作,一般體制內的藝術家都會抱怨體制帶給他們的煩惱和不自由,但他沒有,他和周圍的人和事似乎相處的很好,但是他依然不夠快樂,依然沉迷在自己的內心世界,用自己的畫筆在追尋著自己的創作的夢境。

       一個才華橫逸的韋嘉、夢幻的韋嘉、傷痛的韋嘉、敏感的韋嘉、時尚隨和的韋嘉、謎一樣的韋嘉,也許我永遠無法真正參悟到一個真實的韋嘉。作為少年成名的畫家他的藝術之路是很順利的,但誰又知道這一切背後的韋嘉內心的真實心境呢。但無論如何,我仍然深深的祝福年輕的韋嘉在藝術和生活中淡定從容的一路走好。

畫作印象:

       最初看他的畫作是在網上,似乎很純真簡單的畫面,不過在A+A畫展中看到的原作又有另一種感覺,他作品的色調很灰也很統一,基本沒有對比很強烈的色彩,由於是丙稀作品,並沒有油畫特有的筆觸,畫面很薄,我尤其注意到作品的細節,無論是一點血痕、或一把小刀子其實都是用心用力所為,簡約著透著深厚的功力,他的作品就如上好的清茶,初覺平淡,但越品越有味道,越讀越有深意。作品的形式的簡約和內在的情緒張力形成了很強的對比。他的作品有某種不可明狀的神秘感,是一個獨特的奇異的“韋嘉世界”。

       應該説,韋嘉現在的技法和創作思想已經很成熟了,今後他要超越現在的成就也許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藝術中國 | 廣告服務 | 招聘資訊 | 聯繫我們 | 合作夥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artchina@china.org.cn 電話: 86-10-88828128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