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孫振華:設計師能為城市做些什麼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2-19 20:31:29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2012年12月,“四城市文化交流會”台北年會有個論題:“設計師能為城市做些什麼”?乍一看,這個問題過於直白,好比問:清潔工能為城市做些什麼?理髮師能為城市做些什麼?這還用説嗎,盡職盡責,做他們該做的唄!

分配論題的時候,深圳組織方最早準備把這個題目分給我,籌備會上,看著“申都功臣”大俠一幅成竹在胸的樣子,就順水人情,把這個題目讓給他了,幸災樂禍地暗想,到時候看你怎麼説吧。

不按常規出牌是大俠的一貫風格,這次年會發言也是如此。明明論題是“設計師能為城市做些什麼”,大俠反過來,把問題變成了“城市能為設計師做些什麼”?

他的講題是“從青年設計師之死談起”,一個26歲的年輕設計師經常加班,不堪壓力,最終選擇了跳樓自殺,這個案例是對整個城市的發問:如何減輕設計師的壓力,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只有在一個有利於讓設計師生存、發展的城市,才能指望設計師為城市做些什麼。

強調設計對一個城市的重要,容易神話設計師。實際上,設計師在設計之前,首先是被設計的:一方面被他的知識、學養、眼界、技能所設計;另一方面被他的城市所設計。設計師的生活品質、工作條件和強度,與城市的設計水準密切相關。設計師不是橫空出世,包打天下的英雄,他在為城市做什麼的時候,一定是有所憑藉和依託的,他只能在被給定、有限制的條件下進行設計。

這個論題的香港發言者曾兆賢的演講也很有新意,他從香港的花牌設計入手,牽出了設計師的另一個不被人們關注的作用。

花牌是香港的傳統工藝,它用鮮花加各種輔料製作而成,廣泛用於店舖開業、婚宴、殯儀等各種儀式和慶典中。花牌在香港有它的歷史淵源,而且,每間花店都有自己獨特的歷史、營運模式、設計造型、承傳及發展方向。在花牌這種傳統設計的背後,承載了獨特的社會功能、與社區的依存關係,這些構成了香港地區獨特的花牌文化。

講者對花牌的關注源於一次舊區重建的逼遷,一家花店因為小區重建,被迫遷離賴以生存的深水埗小區,無奈將花牌部件及工具等暫寄于講者所在的香港兆基創意書院

講者和另一位教師利用這次機會,帶領幾位學生,就花牌的行業及工藝特色進行了深入的田野考察,他們讓學生在學習花牌的基本扎作技術之餘,重新審視花牌的工藝美學、花牌與都市發展和空間的關係,並探索在傳統花牌的框架下實驗創新的可能。

這次教學和研究活動的成果是他們出版了一本名為《花牌》的書,記錄了香港傳統花牌工藝的歷史,書內有精緻的插圖,解析花牌的部件結構、講解花店的營運流程及花牌的製作方法等,此書為深入地研究花牌提供了寶貴的第一手資料。

花牌研究為“設計師能為城市做些什麼?”的問題,提供了另一種解答。

一般而言,人們總是將設計和創新聯繫在一起。而香港的花牌研究告訴我們,設計師可以不創新,可以選擇守舊的立場,做一個本土文化的守護者。他們可以為城市做這麼一件事:拒絕遺忘,保護傳統,讓它們不至於被一波又一波“創新”的浪潮所淹沒。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