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星”建築師涉足城市設計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2-21 22:06:07 | 文章來源: 東方網

卡特爾(Kartal)是個二戰後發展起來的老工業區,位於橫跨歐亞大陸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的亞洲部分,曾有近100家工廠在這裡安家落戶,生産從水泥到陶器的各種東西。現在,這個區域遍佈廢棄的露天採石場,零星點綴著一些混凝土住宅區,居住著成千上萬名近期從安納托利亞(Anatolia)鄉村地區移居而來的人。

最近,在卡特爾一個夾在許多汽車修理鋪和一座清真寺的住宅區,一個沿街收購廢舊金屬的小販推著木製手推車走過,叫賣聲打破了這裡午後的寧靜與祥和。

卡特爾在2009年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未來:全世界最大的城市改造項目將在這裡破土動工。根據普利茲克建築獎(Pritzker Prize)獲得者口伊拉克裔英國建築師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制定的總體規劃藍圖,卡特爾555公頃的再開發地區將建設成一個摩天大廈林立口大道縱橫交錯口公共空間富有設計新意的城區。未來將有10萬居民在這裡生活和工作,並吸引大量遊客前來休閒購物。

這個全面規劃項目是近十年來城市發展大潮的最新體現,即一些富於想像力的建築師為整個城區創建一個細緻的規劃概念,雖然不細化到對每一棟建築的設計,但城區的整體構造和風格都在總設計師的指導思想下確立。

過去,除少數幾個特例外,城市規劃師的主要職責是規劃空間和基礎設施,而由建築師來另行設計建築物。在絕大部分區域,城市和社區的風格隨著時間逐步發展而成。現在,政府和私人地産開發商轉向邀請著名設計師來同時為城市空間和建築制定規劃,這些獨特的設計在之後的市場行銷中可以被宣傳為引人入勝的藝術家風格。

“我們正在看到一個全新行業的興起,”麻省理工學院(MIT)城市研究係負責城市設計和開發項目的丹尼斯.弗蘭齊曼(Dennis Frenchman)説,“這不屬於地産開發,不屬於建築設計,也不屬於城市規劃,我將其稱之為'城市建造行業'(the city-building industry)。”

有名望的建築師本身就是一個金字招牌。“就像大師設計的茶壺永遠搶手一樣。”弗蘭齊曼説道。

建築師哈迪德在城市建造行業很有經驗。2001年,她的工作室為佔地200公頃的新加坡緯壹科技宜居城(One-North)設計總體規劃,其中包括住宅區和部分理工校園。該開發區已部分建成,各種建築組成的空中輪廓線連綿起伏,宛如流水一般,而哈迪德設計的單體建築和室內傢具也有水波紋線條,可謂交相輝映。

與此同時,在西班牙的畢爾巴鄂港(Bilbao),哈迪德正在重新規劃一個佔地60公頃的河邊半島,那裏以前是個工業區。這個名為Zorrozaurre島的規劃項目將把這個半島變為一個河中島嶼,並順著河岸線建成一連串高低不一的建築,用於居住和辦公。

弗蘭齊曼説,“怎樣讓我的城市脫潁而出口”,這個問題已成為城市規劃的主動力。在全球化趨勢下,這也成了各個城市的政府和地産商為吸引全世界的注意力,爭取更多的資源所做努力的一部分。

弗蘭齊曼説,以往的城市規劃主要關注的是基礎設施建設,如道路和主要建築物選址等,但現在的城市規劃主要考慮美觀和風格,如城市某區域內所有建築的整體視覺效果。

城市規劃的新思維可以追朔至20世紀20年代。當時出生於瑞士的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希望將“機器時代”(Machine Age)的榮耀和效率帶到城市規劃中來,從而設計出他所稱的“當代城市”(Contemporary City),即由60層以上的玻璃加鋼架結構摩天大廈構成的建築群。後來,他還建議把巴黎市中心的大部分建築拆除,換上由他設計的高樓大廈。

柯布西耶的設想只是理論上的,而非真的要去實施,這反映出“機器時代”對科技的樂觀態度,而且它確實預測了二戰後摩天大廈和鋼筋混凝土建築如雨後春筍般興起的現象,現在通常被視為“大城市病”的體現。不過,這種規劃的極端性和全面性至今還在激發設計師們的靈感。紐約大學(NYU)專門研究柯布西耶的學者讓·路易·科恩(Jean-Louis Cohen)説,該設想反映出柯布西耶的一種信念,即“一個人可以改變一個城市”。

這種理念也將影響卡特爾的老工業區,那裏將建起三個蔚為壯觀的摩天大廈群,作為商業和休閒中心,而在沿邊興建規模較小的住宅建築群。該項目預計將持續數十年時間。

哈迪德及其工作室對卡特爾的規劃藍圖涉及建造高低落差極大的建築群,與伊斯坦布爾的多樣化地形相呼應。雖然大多數建築物將由其他建築師設計,但總體規劃決定了開發地區的主要面貌,從街道框架到建築用地大小再到許多建築的體積等;而哈迪德旗下的建築師將設計該地區的空中輪廓線。伊斯坦布爾市長卡迪爾-托普巴什(Kadir Topbas)説,他希望遊客乘坐郵輪沿著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航行時,能看到卡特爾的“城市剪影”。

哈迪德説,她的城市規劃很靈活,可以分步驟實施。由於總體規劃需要幾十年時間才能實現,經濟和政治環境的變化可能會影響其最終結果。“你可以建造一部分,也可以全部建造,”哈迪德説,“但都會有不錯的效果。”

但弗蘭齊曼表示,總體規劃不但需要在設計理念上有靈活性,在建築理念上也是如此。他説,網際網路正在打破居住口商用和工業區域的界限,而哈迪德目前的設計仍反映的是20世紀關於工作和生活的空間關係──即20世紀20年代以來“科布森”(Corbusian)規則的主要理念。弗蘭齊曼説,這些界限在網際網路時代下逐漸變得模糊起來,因為有人在家上班,上網購物,“商業區”或“市中心”這樣的設計概念已經不適用了。

弗蘭齊曼説,能體現城市規劃新方法的一個例子是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的阿拉比亞(Arabianranta)開發項目,其強調數字技術與建築結構的和諧統一。那是個“智慧城”,很多人際交往和工作關係都通過網際網路來實現。這個佔地85公頃的地區預計將於2012年完成,將“網際網路溝通”作為公共空間的新表現形式,3,500個居民都通過網路聯繫起來,彼此共用各種資訊。資訊技術被作為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就像供水和供電一樣。

“資訊技術能幫我們重新思考城市的功能。”弗蘭齊曼説道。

由於視覺效果統一,總體規劃有可能創造出驚人的美麗效果;但出於同樣的原因,總體規劃也可能引發強烈的負面反應。巴西首都巴西利亞於20世紀50年代根據盧西奧·科斯塔(Luacute cio Costa)的總體規劃建造而成。雖然奧斯卡·尼邁耶(Oscar Niemeyer)設計的單體建築物受到稱讚,但公共區域因沉悶無趣而備受人們的苛責。柏林的波茨坦廣場(Potsdamer Platz)在20世紀90年代根據倫佐·皮亞諾(Renzo Piano)的總體規劃重新開發,但因建築風格的平庸和無法融入周圍老城區的詬病而受到批評。

哈迪德的卡特爾項目3D效果圖一看就能認出是她本人的風格,因為其建築和傢具設計以能抓住動感而著稱。卡特爾的城市規劃藍圖有超現實主義的沙丘城堡風格。

但愛丁堡景觀設計事務所Gross. Max的負責人艾克.霍夫曼(Eelco Hooftman)説,哈迪德“其實是個很傳統的建築設計師”,風格受審美推動而非理論推動。該事務所在畢爾巴鄂項目上與哈迪德合作。

哈迪德設計的緯壹科技城是新加坡生物科技園(Biopolis)五期項目中的其中兩期工程,現已竣工。很多單體建築物由其他建築師設計,使用哈迪德的規劃藍圖作為指導,連綿起伏的空中輪廓線和人行天橋保留了哈迪德的設計精髓,緯壹科技城緯壹科技城項目的一位建築師迪龍.林(Dillon Lin)説道。

緯壹科技城“看上去不像是在新加坡”,落戶該地的制藥業巨擘葛蘭素史克公司(GlaxoSmithKline)研究機構的負責人保羅.查普曼(Paul Chapman)説,“大膽的設計和相關的爭論有助於讓我們保持創新思維。”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