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城雕美醜誰説了算?部分淪為“權力的藝術”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1-18 15:48:54 |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芝加哥千禧公園雲門

哥本哈根小美人魚雕塑

日前,一項關於“全國十大醜陋雕塑”的評選活動公佈結果,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了一場關於城市雕塑的大討論。

或淪為“權力的藝術”

此次評選由搜狐網發起,歷時3個多月,總投票數近500萬張,最後産生了“全國十大醜陋雕塑”,北京望京新地標、重慶“記憶山城”吊腳樓等10處城市雕塑均名列其中。

有學者認為這場評選活動體現了大眾的文化自覺性,是民眾公共意識覺醒、參與城市決策的標誌。

這些雕塑為何能夠通過層層審批的呢?雕塑家景育民認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城市雕塑的管理者和決策者缺乏相應的藝術審美水準,加之甲方不恰當的干預,使城市雕塑藝術發生了扭曲,淪為“權力的藝術”。

此外,藝術家個人的學術水準、創作經驗、職業操守也局限了雕塑作品的高度,這也是城市雕塑同質化、雷同、模倣甚至抄襲等現象層出不窮的根源所在。

雕塑家吳少湘用“運動式”來形容中國目前的城雕熱潮,一些粗製濫造的雕塑廣場或雕塑公園往往能在短期內拔地而起,各地建設城市雕塑的數量之大、速度之快在全世界均屬罕見。批評家劉禮賓認為,城市中隨處可見的飄帶狀、蛋形或環形雕塑正是一些藝術家慣性思維和盲目跟風的表現。

設計須與公共空間相宜

提起“海的女兒”,我們會想起丹麥哥本哈根;提起小“尿童”于連,我們會想到比利時布魯塞爾……雕塑,因城市而聞名;城市,也因雕塑而昇華。

城市雕塑作為一種空間藝術,具有一定的公共屬性,是社會文化和公共意識的一種表達。公共環境給予了現代雕塑多樣化的解讀,但如果把一尊雕塑不加考慮地放置在任意的環境中,則會弱化雕塑本身具備的文化意義。

藝術家隋建國説:“藝術家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室裏隨心所欲搞設計,但如果要將其作品擺放到公共環境裏,進入到公眾視野中,就要考慮它與周圍環境的協調性、與所在地方文脈的聯繫,要符合本土的文化基調和時代要求。”藝術家不僅可以因地制宜設計與城市相契合的雕塑,也可以主動為自己的雕塑作品尋找適合擺放的公共空間,以期得到最佳的藝術效果。

審美鴻溝體現教育缺失

據悉,此次評選結果完全由網民通過網路票選得出,雕塑家、藝術家、理論家並不參與任何意見。美術專家王明賢在發言時稱:“從專業的眼光來審視,評選結果中有的雕塑其實並不醜陋,也許只是因為大眾還不能接受它的藝術表現方式。”

考慮到藝術本身具備的實驗特性,許多啟髮式的城市雕塑與公眾的大眾審美期待出現偏差也就情有可原。搜狐文化頻道主編雷劍嶠在發言時稱:從評選結果可以看出,藝術家和普通公眾在審美標準方面存在著一定的脫節,而如何讓這兩方面有一個更好的對話,逐漸把這個錯位的脫節彌補上才是本次評選的要義所在。

元典美術館長梁克剛認為,網民與專家意見的相左正是中國全民審美教育缺失的體現。大眾審美期待與精英藝術的超前意識之間存在著鴻溝,而這個鴻溝的填補就是城市雕塑今後的努力空間。藝術家和評論家應該主動地成為橋梁,以開放性的對話姿態向大眾普及、解釋抽象的、觀念化的意識。肖 翔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