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中國當代藝術與全球化影響 與媒體文化的互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2-02-02 13:29:48 | 文章來源: 出山網

當代藝術的界定

在討論中國當代藝術之前,我們首先要對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這一概念術語進行必要的界定與梳理。因為當代藝術的內涵與外延相對來説較為含混,具有一些不確定性。其中還涉及“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和“當代藝術”這幾個概念之間的區別與關聯。其實現代藝術(modern art)與後現代藝術(post-modern art)是從藝術史的角度衍生出來的概念,而當代藝術(contemporary art)只是一個時間上的概念,指當前,當下發生的藝術。在藝術史上,古典藝術(Classic Art)、現代藝術(Modern Art)等概念,既是一種特定歷史時段的藝術,也是指稱特定的藝術風格樣式。而當代藝術正産生於我們生活的當下,其藝術的表現手法與風格語言則是多樣,不確定的。因此我們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認識和界定何為當代藝術。

首先,我們可以從時間上來界定:當代指最近25-30年左右的一個時段,它是一代人成長的時間過程(1981—2011),也是我們親眼見證,親身經歷的時段。當代藝術應該是我們同時代的人所創作的藝術。20世紀初具有先鋒性的現代藝術不斷挑戰傳統,推進新的藝術語言,深刻表現特定時代的文化理念。隨著時間的推移,現代(Modern)藝術已成為一個特定歷史階段(1900—1970)的藝術,並成為一種“新的傳統”(New Tradition)。而當代藝術仍然在我們當下所處的時代不斷延伸與流變。

其次,除了在時間上的界定外,我們還必須關注藝術的時代與文化的特徵。這裡我們應該指出,並不是我們當前這個時代(當代)的所有藝術家的作品都是當代藝術。藝術家必須關注與表現我們當下的文化。關注人類在現實社會中的生存狀態,以及對歷史與未來的反思。在今天的時代,藝術呈現出多樣化的狀態。一些僅僅從事傳統年畫,剪紙,或傳統山水畫的藝術家以及他們的作品,我們只能稱其為民間工藝師或傳統藝術家所製作的民間工藝和傳統藝術,而不能稱其為當代藝術以及當代藝術家。

最後,當代也是一個不斷發展和流變的時間概念。因而也是不斷變化的與不確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今天的當代藝術也會成為歷史。當代的時間跨度也會不斷向未來延伸。很多人在使用現代、後現代、當代這些概念時非常的混亂。因為在20世紀後期至今中國藝術中“前現代”、“現代”和“後現代”可以同時交織並存,所以在當代藝術世界中,仍然存在相當一部分具有傳統藝術與現代藝術風格特徵的作品,因此中國當代藝術是指藝術家對中國當下社會與文化的自由表達所創作的藝術。無論是使用中國的水墨、油畫、綜合畫材、還是影像、裝置等,只要表達對當下中國的思考與感悟,都可以作為中國當代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與西方的關係

1825年法國空想社會主義者聖西門首次將“前衛”這個術語運用在文化上。他在《關於對文藝的意見》一文中指出:“正是我們文藝家將為你們充當先鋒(前衛)。“在整個現代主義時代, 藝術家是文化上的先驅, 他們的藝術創作代表或預示著未來社會發展的方向。在現代藝術中, 所謂的“前衛”是指那些在技法、風格、主題和觀念上不斷進行新的探索的藝術家及其創作, 他們的藝術觀念和創作實踐對社會觀念形態和審美趣味常常具有挑戰性。19世紀德國哲學家黑格爾的歷史哲學觀將藝術看作是人類精神進程中的一個短暫的歷史階段。藝術的發展從象徵型到古典型,再到浪漫型,並最終向純精神狀態演化。由此推斷, 藝術的死亡和藝術史的終結也就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邏輯。當藝術家的創作實踐活動由無歷史感的狀態轉變為按照先驗給定的發展模式有意識地不斷求新求變向前推進後, 藝術自身的不斷發展就必然會走向歷史的終結。

正是根據這种先驗的歷史決定論的理念和藝術進化論的發展模式,19世紀中葉以後西方藝術家開創了一條在觀念上不斷求新求變的現代藝術的發展之路。然而,西方社會在前衛思潮持續了100多年之後的今天,企圖通過文化挑戰來促進社會進步的理想正在發生著根本性的變化。在考慮到藝術演變的時代(時間)因素時, 我們同時還應該考慮藝術生産的地域(空間) 因素。應該指出,西方中心的前衛藝術發展觀決不是人類藝術發展的共同範例和普遍規律, 西方文藝復興藝術和現代藝術的發展只是西方的教育和文化環境的偶然結果,而不同的地域文化環境也都有著自己的文化傳統和藝術範例,世界藝術的發展和藝術家的不斷創新並不是簡單按照進化論模式所描述的線性發展的軌跡前進, 更不是以西方藝術的發展模式為指向不斷趨向統一。

20世紀以來中國走出了閉關自守的封閉狀態,自由藝術家群體在80年代開始出現,藝術家的創作可以不為政府體制內的政治宣傳服務,也不完全局限于傳統型的文人自娛式把玩的傳統水墨書畫,而是面對社會歷史與當下進行獨立的反思與自我表達。1985年11月,美國著名藝術家羅伯特-勞森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在北京中國美術館舉辦了他的現代藝術展。其中除了繪畫外,還有大量的綜合媒材以及新的裝置藝術作品。展覽採用了繪畫、拼貼、攝影、錄影、雕塑、實物等多種材料和手段。各地許多青年藝術家慕名前來觀展。12月,《中國美術報》第22期以近四分之三的版面對該展覽進行專題評議。該展在當時對中國藝術家和公眾産生了巨大衝擊與影響。許多藝術家都在思考當代藝術的語言與文化的表述問題。中國藝壇隨即出現了波普熱。勞森伯格在中國的展覽對於當時的中國藝術界來講是非常重要的,20世紀50年代後期勞森伯格的藝術從抽象表現主義轉到波普藝術。而這次在中國的展覽對當時的中國年輕藝術家産生了巨大的影響,致使中國當代藝術産生了一次轉折。最直接的影響是當時的新“達達”熱潮的崛起,其中最經典的案例是廈門藝術家黃永砯將《現代美術史》和《中國美術史》放在洗衣機攪了兩分鐘。

中國當代藝術在藝術語言與表述方式與文化觀念上既接受西方的影響,同時也逐步形成了自身的觀念與圖形。1989年2月中國現代藝術展首次在中國美術館舉辦。這次展覽既是中國當代藝術進程的一個歷史坐標,同時也是一個新的起點。標誌著中國自由藝術家群體的出現,以及對中國當代社會文化的自覺思考與獨立的視覺表徵。在當代藝術創作中,藝術既關注中國的當下社會現實,同時也反思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化情境中,中國文化的歷史與文化特徵。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