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美哉書籍——2011深圳書籍設計論壇”昨日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1 10:10:26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寧成春:我們為什麼做書?



▲寧成春在2011深圳書籍設計論壇上演講的題目是《書籍設計的工藝之美》,他希望通過演講喚起人們對設計的重新思考。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攝

  作為書籍設計界的元老級人物,寧成春在2009年關閉了他的設計工作室,至今已經有三年不再做書。不過,不再進行具體的書籍設計,不等於不再關心設計,相反,三年來遊走在全國各地考察民間手工藝的經歷,讓他對書籍設計有了全新的體驗,在昨日的論壇上,他和深圳讀者一起分享了這種感受。

  作為三聯書店的老設計家,有人説在寧成春的帶領下形成了三聯圖書的設計風格。上世紀80年代,他留學日本,從日本現代圖書設計理念吸取營養,再把它體現在一本本的設計中。無論是《書和人和我》第一次用特種紙設計封面,《考古人手記》採用活頁式設計,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50週年》的金制國徽的特殊工藝處理,他都能設計出書的獨有氣質和文化品位。

  從2009年起,寧成春和朋友一起進行一個手工藝項目,從西藏到雲南,從西北到東北,從兩廣到江浙,他的足跡遍佈全國各地,民間手工藝的美讓一生從事設計的他嘆為觀止。在昨日的演講中,寧成春朗讀了日本人柳棕悅的一篇文章《工藝之美》“看到那些精美的傳統手工藝,我想起了在日本看到的《柳棕悅全集》,特別讓我的日本老師郵寄了一套給我。”寧成春介紹,柳棕悅是日本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民藝運動倡導者,今天的日本現代化産品中大量保留的民間藝術元素,都與柳棕悅的積極倡導有關。昨日的演講,寧成春不再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而是著重展示了古代民間的各種百姓生活用品,“這些東西美得不行。而我們現在的設計,大多數重炒作,重享樂,沒有人把簡樸做成美,大多數把奢華做成美,這樣的風氣是病態的。”寧成春認為,這種病態的風氣也影響到了書籍設計,“現在的書籍設計都在做奇、做怪,大家重視的不是審美,而是資本運作。在病態的社會風氣下,設計學也成為幫兇。”

  寧成春此次演講的題目是《書籍設計的工藝之美》,他希望通過演講喚起人們對設計的重新思考,“我希望年輕的設計師能思考我們為什麼要做書?我們是為了誰在做書?做書是為了錢嗎?是為了得獎嗎?還是真正為了讀者。”在這一點上,他特別提到兩個人,一個是做讀庫的老六,“他做的書在編輯方法上有革命,是真正為讀者服務的,而不是商業炒作,而且他成功了,我覺得未來的書會向這個方向發展。”另一個是書籍設計師朱贏椿,“他避開了現在非常惡劣的設計環境,堅持自己的標準,是真正為讀者設計的。”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