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美哉書籍——2011深圳書籍設計論壇”昨日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1 10:10:26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呂敬人:我的理想是開一家概唸書店



▲呂敬人此次深圳演講的題目《留住書籍閱讀溫和的回聲》體現了在電子閱讀來勢洶洶的今天,他對紙質閱讀仍然充滿信心。深圳商報記者 韓墨/攝



2011深圳書籍設計邀請展展出的書籍中不乏“世界最美的書”,其中就有這部呂敬人設計的《中國記憶》。  (資料圖片)

  一家知名日本雜誌在介紹呂敬人時,使用了“溫故知新”這樣一個詞,在電子郵件滿天飛的今天,呂敬人仍然保持著手寫書信的習慣,在每年出版20多萬新書的現在,他最喜歡的是到國家圖書館的倉庫裏去瀏覽塵封的古籍,而在拼音文字越來越多地充斥我們的視線的時候,呂敬人卻熱衷於對漢字的重新建構和圖形化。“不摹古又飽浸東方神韻,不擬洋又煥發時代精神”,在呂敬人身上,流溢著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對於傳統的紙質書籍,他更是情有獨鍾。

  紙質書要越做越少,越做越好

  呂敬人在中國當代書籍裝幀設計史上,無人堪與比肩,他被中國內地書籍設計界公認為第一人。在電子閱讀來勢洶洶的今天,他對紙質閱讀仍然充滿信心。此次深圳演講的題目《留住書籍閱讀溫和的回聲》,也正體現了他的這一觀點。“電子載體確實太快捷、太方便了,這種潮流不可抗拒。但紙面閱讀是千年書卷文化保留下來的閱讀習慣,這種習慣不會輕易改變。就像現在進來那麼多洋快餐,我們怕嗎?不怕,我們還是吃大米飯的。”呂敬人輕快地説。

  不過,正因為面臨這樣嚴峻的考驗,作為書籍設計師,呂敬人特別強調,今天的閱讀已經不僅僅只滿足人們傳遞資訊的目的,而是成為一種詩意的享受,這就對書籍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需要設計師的能力擴大,設計師要像導演一樣,運用各種手法,讓讀者得到閱讀的美感。一本好書不再僅僅是有益的,更要有趣。書籍設計也不再停留在平面,而是要利用空間、時間,進行一個故事的編織。書是一個生命體,不能只有漂亮的臉蛋。”

  作為一個愛書人,呂敬人喜歡坐在柔和的燈光下,捧一本書,細細欣賞紙張翻動帶來的美感。在LV專賣店的書籍廊裏,他看到書被作為藝術品銷售,這也許就是紙質書未來的發展方向。“我希望未來的紙質書越做越少,但能越做越好。”説到這裡,呂敬人特別談到自己的理想,“我想開一家概唸書店,裏面銷售一些沒有書號的,特別的書。可能沒有文字,可能只是展示一張紙的肌理,人們可以在這裡一邊喝著咖啡,一邊做自己喜歡的、充滿想像力的概唸書。”

  中國書籍設計整體水準落後

  最後,談到中國書籍設計的現狀,一向保持微笑的呂敬人也忍不住皺起了眉頭。他坦言,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書籍設計的確有了很大飛躍,在國際上頻頻獲獎,受到世界關注,取得了令人自豪的成績。但同時,中國的大眾的、普通的書,卻有90%不合格。呂敬人説,“這些書有的是設計不合格,有的是裝幀不合格,有的是編輯思想不合格。很多國家,一本《牛津字典》可以做八年、十年,我們有沒有這樣的耐力,我們能不能沉下心來、克服浮躁,好好地把一本書做好?”

  呂敬人提倡少做書,多做精品書,不要粗製濫造,認為今天的插圖走向低谷,就是因為講究成本、講究短平快。“我認為中國整體書籍水準和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還相差20年到30年,非常遙遠,這不是聳人聽聞。但不意味著喪失信心,因為現在有很多設計師、出版人在努力向國際高水準努力。”讓呂敬人感到振奮的是,目前國內的書籍設計展覽、論壇越來越多,全國書籍設計展已經連續舉辦幾屆,他希望深圳作為一個讀書的城市、閱讀的城市,能多舉辦這樣的活動。

  在做展覽的同時,呂敬人也主編《書籍設計》雜誌,希望通過理論探討、新觀念介紹,提升書籍設計整體水準。“明年我們要在日本舉辦《中國當代書籍設計展》,在推出中國書籍設計的同時,讓我們的設計師看到國外高水準的設計,我堅信‘眼高手低’,只有眼界高了,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水準。”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