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設計

“美哉書籍——2011深圳書籍設計論壇”昨日舉行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11-11 10:10:26 | 文章來源: 深圳商報



劉曉翔:沒有不好的題材,只有不好的設計





  來自北京的劉曉翔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首席設計師,自2005年開始作品連續奪得“中國最美的書”,2010年更是憑《詩經》摘取“世界最美的書”。似乎與朱贏椿的情趣、自由形成鮮明對比,尚在體制內的劉曉翔顯得理性而嚴謹,他主張“秩序創造美”,吻合著他設計之作中令人感受到的“內斂的激情”。

  在昨日的演講中,劉曉翔以《琴瑟在禦:書籍文化主體的雙重性》為題講述文化和設計的關係。這一命題正是自己基於所處的設計環境有感而發,劉曉翔告訴深圳商報記者,不管是作者和編輯,目前對設計還不太理解,他們總是將設計僅僅當作服務來對待,從屬於文本,這樣導致的後果就是設計師不能發揮自己的創造性。他記得有一次設計一本物理書,作者自己畫了幅國畫,非要作為封面,可與文本完全是風馬牛不相及的表達。設計是非常個性化的事情,好比曹雪芹筆下的黛玉,文本具有抽象性和不確定性,每個讀者心目中都有一個黛玉,如果要求設計出完全符合作者對文本的視覺想像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劉曉翔認為,書籍文化的第一主體,就是文本,而設計是獨立於文本之外的第二主體,兩者是並行合諧相處的關係,“這種認識決定了我設計一本書的時候,文本僅僅是供我使用的素材,就好比導演手中的劇本,怎麼表現劇本的內容那是導演的事情,當然導演也要尊重劇本的,我也是尊重文本的,不然可能就被編輯、出版社炒魷魚了”。

  劉曉翔在出版社從事書籍設計20年,出版社一年出版二千五六百種新書,其中大部分是教材。對於這一類題材,設計的功能只是為了梳理閱讀層次。劉曉翔所做的書實際題材不少,所獲“最美的書”也都是供職之作,有理工類,有學術著作,也有社科文學類。在旁人看來,體制內做設計多少有些像“戴著鐐銬的舞蹈”,可他卻説,“自由與否在於設計師,任何題材都是能設計好的,沒有不好的題材,只有不好的設計”。

  《王羲之與蘭亭序》獲得過“中國最美的書”稱號。對於這本書的設計,據劉曉翔介紹,當初接到這個題以後和作者討論這本書的形式,自己先後兩次到了蘭亭,看看王羲之當年的一些遺跡。《蘭亭序》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他把書匣設成碑的形態,不僅記敘了事件,也抒發了作者的心態,黑色的書匣子和白色的封面和紙張配合王羲之的書法,有一種能象徵古代出淤泥而不染的意味。“通過這個設計,我在文本到形態的轉換中表達了自己對祖先古典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上一頁   1   2   3   4   5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