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您的位置: 首頁 > 熱點關注 > 設計·新媒體

蟲洞——王鬱洋個展在Boers-Li畫廊開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9-11-07 19:29:18 | 文章來源: 藝術中國
王鬱洋在他的作品《人造月》前


2009年11月7日下午,蟲洞——王鬱洋個展在北京草場地Boers-Li畫廊開幕。本次展覽將持續到12月13日,參觀時間為每週二至週日,每天11:00 至 18:00。

王鬱洋1979年生於中國黑龍江省的哈爾濱市,現在工作生活于北京。對媒體的社會力量、當代社會所信奉的“圖騰”式事件或物體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的懷疑以及對這些懷疑的探討成為王鬱洋藝術實踐中最為人矚目的地方。近年來王鬱洋參加了一系列國際性的年輕藝術家群展,而《蟲洞》為王鬱洋在北京進行的第二次個展。本次個展的展品將會包括藝術家近年來的重要作品《今夜我將為何物》、《塵歸塵》、《人造月》、《再造登月》。這些作品的創作媒介涉及裝置、攝影、影像;除此之外,王鬱洋也會帶來他的最新作品《電》和《紋飾》。

在2007年的作品《再造登月》中,我們可以看到,王鬱洋精心佈置了戲劇似的場景,模倣了人類第一次登月的情景。同時裝置中其他的元素都重現了那個時代媒體對於登月的反應。這件作品討論了沉迷于媒體報道細節的、歷史記憶中壯觀的、富於戲劇性的元素,為當代藝術創造了一種具有模糊性質的第一感覺。這一主題同樣出現在了王鬱洋2008年的作品《今夜我將為何物》中。這件作品轉化了來自亨利.米勒對應尼采的哲論: “今晚我願意想一個人,一個孤獨的人,一個沒有姓名、沒有祖國的人,一個我所尊敬的人,因為他和你絕無共同之處,這便是我自己。今晚我將考慮我是何物。” 王鬱洋再造的月球表面上停著一架已毀的著陸艙、閃爍的冷光及一個宇航員——這個離家如此之遠的人可能會因此而引發一種新的沉思。月亮的形象同樣出現在《人造月》中,這是一個直徑4米的球體,它由各種各樣的燈泡組成的。這件作品同王鬱洋另外兩件關於月亮的作品有所區分。這件以詩意的紀念碑似的形式呈現于觀眾面前的作品,其強烈的視覺感,更能引起人們對於當今技術、環境角色的改變的關注。

本次展覽還展出了王鬱洋最新完成的兩件作品《電》和《紋飾》。前者通過醫學手段,將一次大腦活動轉換成了一塊電池中的電能,後者將兩性的不同器官轉換成了一個富有時尚設計感的符號。和以往的關注科技與經驗的彼此改寫的作品不同,這些作品在視覺上試圖將身體認識與科技崇拜融合成當代社會“圖騰”,而實際上營造的卻是一種不真實的懷疑感。

一貫支援王鬱洋創造的新媒體策展人李振華為本次展覽貢獻不少,也是他將展覽命名為“蟲洞”。在天體物理學中“蟲洞”是連接宇宙區域的時空細管,它提供了時間旅行的可能性。而在本次展覽中,它則提示著藝術家在母題和語言上一種靈活的狀態。

藝術家王鬱洋
 
1   2   3   下一頁  


注: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尚無評論

 

相關文章
· 國內裝置藝術:難擺脫邊緣境地 缺乏懂行買家
· Anish Kapoor的大型裝置作品在古根海姆博物館展出
· 攝影師Wim Tellier將在南極做最大的攝影裝置藝術項目
· 赫斯特裝置展上的“鉛筆竊賊”被捕
· 2009年特納獎裝置作品稱霸 再遭評論界質疑
· 中德青年裝置藝術作品展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