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設計”,聽起來離我們並不遙遠。這幾年,設計已經成為了風靡亞洲的顯學。而設計師在中國也是一種很酷的職業,她象徵著地位、財富,以及像電影一般華麗時尚的生活。翻開如雨後春筍般萌生的潮流雜誌,我們可以發現越來越多中國設計師的面孔。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中國人還不太願意花錢消費本土設計。就設計風格而言,中國也尚未催生出具有魅力的當代中式風格。更為嚴酷的現實是,中國設計並沒有擺脫“廉價”、“劣質”、“抄襲”的壞名聲,似乎唯一競爭力就在於令人心動的低價。
就在此刻,北京798藝術區原創設計大賽如火如荼進行。與其他設計比賽有所區別的是,這個比賽口徑更為寬鬆,不論專業人士還是愛好者,只要你有符合參賽要求的作品,都可以角逐。而比賽的內容涵蓋廣泛,包括環保設計、公共設施設計這樣的大塊頭,也有生活用品、電子産品這樣的小設計。
為什麼如此強調原創?如今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進入中國,間接也為中國設計師提供了很多機會。可現實中,太多的設計是仿傚或者抄襲國外的設計,比如“歐范兒”或者“日范兒”。每當一個域外設計師走紅媒體,我們便不難找到大陸的形象代言人。如今對“設計”的理解還停留在形式上,覺得設計就是把東西包裝得比較漂亮,“看上去很美”就皆大歡喜。
現在人們説起設計和創意,都喜歡結合商業環境來談。本次原創設計大賽的説明上關於産品的成本有較為細緻的規定,比如一定的生産數量需要的成本定額,例如以2000個製作數量為標準,環保設計類,産品每件製作成本不高於人民幣50元;傢具設計類,産品每件製作成本不高於人民幣200元;辦公設備設計類,産品每件製作成本不高於人民幣100元。看來,作品創意還在作者心中醞釀的時候,潛意識裏就已經在和商業消費掛鉤。一個成熟的設計師並不急於反抗商業化,而是嘗試能不能給所謂的商業化帶來另一種面貌。大部分的公眾和廠家對設計都沒有成熟的看法,認為藝術和商業天壤之別,而內心深處也更推崇“為藝術而藝術、為設計而設計”的作品。
從某種程度來説,中國原創設計受海外媒體的影響過大。單從西方媒體獲得二手經驗,無法把自身的中國經驗融入作品中。另一方面,媒體介紹明星設計師,作品往往不是主流的,無法為老百姓生活帶來實際變化。而這些明星設計師,他們本人的個性、生活經歷可能比他們的作品更加吸引人。因此wallpaper或者I-D並不能直接拿來做參照係。創作能力永遠是個人的,她的獨一無二性會使模倣變得十分滑稽。
西方面對問題的方法是科學的,中國則是抽象的,混沌的。因此中國設計要想受重視,在於它能不能有獨特的貢獻,不是簡單代表東方或者西方。標簽式的中國元素容易讓人一眼看穿。中國元素未必一定要敲鑼打鼓式的龍鳳呈祥,能夠提煉出一些簡單的線條,收藏一些中式而不顯眼的技藝,也能為中國創作一些新圖騰。
對設計師來説,怎麼樣處理中國元素,往往比呈現中國元素更為有趣。比如説由自身經驗出發,研究中國傳統布料、手工藝,不失為重新發掘中國元素的一條道路,也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
其實我們身邊的事物經常被忽略,從日常中,中國老百姓最普通的生活用品中發掘出美感,而不是簡單的移植,這才是本事。中國的風格應該是一種更深層次的東西,比如運用中國的哲學理念和思想進行創作。日本的無印良品,就是非常成功的設計範例,她處處體現出日本文化“空靈”的禪意。
優秀的中國原創設計還在路上。首先,讓我們把藝術請下神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