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21日(週日)下午13:00,在北京798藝術區聖之空間內,一場主題為“數字時代的視覺革命”論壇將啟幕。本次論壇由中國數字藝術協會和聖之空間、料閣子17號共同主辦,蒲果毅當代藝術項目贊助,馮夢波、繆曉春、張小濤、豐江舟、卜樺、焦應奇、譚力勤、王智遠等多位跨媒介創作的國際著名藝術家和段煉、王春辰兩位長期致力於此項學術研究的學者、策展人、批評家進行訪談和對話。
本次自由交流論壇的策劃和發起人中國數字藝術協會秘書長王泊喬介紹,本次論壇將遵循理解和溝通的準則,摒棄講演式論壇模式,強調主持人和嘉賓的互動,還將針對不同主題進行深層交鋒、論辨。
還將從自身的體驗和感受出發,面對面與觀眾分享他們在接觸數字工具和新技術後所衍生出來的創作概念,以及在數字化時代來臨的大背景之下,對自我主體意識的認知以及對創作表達的影響。
數字藝術既是開放的、暫態的、跨學科的藝術,又是多媒體的、進程性的、散漫的、概念的依賴語境的藝術,同時也日益傾向於與受眾的互動性發展。在藝術類型的進化過程中,虛擬藝術逐漸消解著傳統藝術的生動與美好,並致力於推動過程式藝術模式的發展。那些具互動性、遠端控制性和基因特性的圖像處理不僅鼓勵跨領域間的合作,更傾向於用不斷挑戰人類整個感知系統的界面來解構參與者的感知。現在有很多介入虛擬藝術的沉浸式作品,包括建築、雕塑、繪畫、劇院、電影、攝影,甚至是全景圖或幻景這類歷史性圖像媒體。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多維度的世界,作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今日的數字藝術是虛擬現實與圖像世界的重組,能夠深入地發掘互動以及延伸性圖像潛在的美學價值。在新媒體、數位媒體和數位圖像藝術的革命中,合成時代與今天的視覺秩序是什麼?全球化時代的數字藝術的特徵是什麼?新藝術如何通過技術來實現視覺轉譯的?數字時代視覺藝術的傳播方式及其影響是什麼?數字時代的藝術的未來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