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藝術設計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塵之沉——吳旗攝影作品展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8-07-24 16:41:24 | 文章來源: 雅昌藝術網

  礦區在凝重的夜色中發出寒冷的光。那些具有原始技術特徵的工業設施,簡陋、粗笨甚至猙獰。夜竟然也不能將它們醜陋的面孔掩蓋,或者,是攝影者吳旗故意將這些造型怪異、歪七扭八的鋼筋水泥突現出來。總之,吳旗的影像向我們展現了一個陰鬱、冷酷而沉重的礦區景觀。

  時間在這裡好像是停滯的,早期工業文明的面貌恍惚可見。煤礦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歷史中曾經是一個前進的標誌,工業開採、燃煤發電都為人類社會的現代化做出了貢獻。但同時,它也不曾停歇地吞噬著人的生命、殘害著人的身體。難道這是人類發展必然要付出的代價嗎?大到一個國家小至一個家庭,能承受怎樣的代價呢?在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今天,吳旗將鏡頭對準了礦區,對準了中國不可或缺又不斷出現不幸傷殘事故的矛盾源頭。

  穿越黑夜的礦區,如同穿越一個當代大型空間裝置作品的展場;穿越礦區的黑夜,如同穿越一個燈光精心設計的現代舞臺。吳旗創造性地利用現場工業生産的照明燈光和攝影閃光燈,在灰藍色的冰冷中奇異地混合著紫色的溫暖,在熒綠色的窒息之氣中閃爍著明黃色的生命般的火光。這是一片魔鬼出入的混沌之地,夜空中飄蕩著白花花的霧氣,映襯著冬天的枯樹、白雪覆蓋的凍土以及黑得發亮的煤堆。這樣的夜色竟然産生了幾分美感,儘管邪惡難以掩蓋。這夜的美充滿了悲劇的傷感和孤獨的飄渺感。黑夜的礦區之美,是殘酷的。

  誰是吳旗鏡頭中的主角?誰又是悲劇的主角?礦區的工業環境在影像中鮮明奪目,它們龐大而沉重,它們也微小而單薄。值得注意的是,在吳旗的每一張畫面中,都有穿梭于工地的、模糊不清的人影,如遊魂般,飄忽不定卻無處不在。我們看不到任何清晰的面孔,礦工,如同灰塵、草芥,在如此粗劣的生存環境中脆弱而無助。吳旗帶著相機在寒冬深夜的礦區遊蕩,他將整個礦區景象都籠罩在灰濛濛的數字影像特有的噪點之中,他尋找的不是奇異的工業景觀,也不迷戀夜的玄妙與神秘,他的視覺焦點,是那些讓礦區有意義的人的生命。礦區是這些人的舞臺,無論生命多麼輕薄、低賤,他們都會掙紮在這個舞臺上。即便在黑夜,礦工們繼續著勞作。黑夜渲染著礦區的詭異與猙獰,黑夜吞噬著礦工早已脆弱的肉體與靈魂。甚至影像也無法清晰地記錄下礦工們形象,無法將他們以紀念碑的方式來呈現、來敬仰。他們只是一些虛幻的影子,沒有個體的價值。就像我們不會去問,塵埃有個體的區分嗎?塵埃有價值嗎?礦工的模糊影像飄蕩在吳旗的畫面中,它們卻是觀看的焦點。這些灰塵是沉重的,這些生命是堅韌的。因為有了這些模糊的身影,礦區才有了人世間的味道。

  吳旗非常注重影像的造型效果。他精心地用傾斜方式來構圖,利用線條的歪斜、交錯刻意地製造畫面中的不安定因素。他也用光來構圖,將黑夜的礦區處理得光影斑駁、層次豐富。吳旗的主體人物在空間比例上總是微小的,甚至模糊的,但常常是畫面的點睛之筆。灰塵之沉重,體現的是一種無形的力量。

  《沉重的灰塵》是吳旗在數字影像創作以來的第二組作品。他充分有效地利用數字影像的優勢,在《白天不懂夜的黑》一舉成名之後,繼續停留在夜色裏,繼續帶著相機在黑夜裏遊蕩。夜是攝影的一個母題,攝影史上不同時代的攝影師們在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著對時代的思考。夜對攝影具有挑戰性,其成像的技術控制和影像造型的效果都有著多種可能。20世紀30年代攝影師布拉塞(Brassai)的巴黎都市夜生活與攝影師維吉(Weegee)的紐約都市夜生活暴力都為夜的主題內容奠定了框架。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社會,廣饒的夜色中,都市或礦區,上演著不為讓所知的悲喜劇。吳旗的作品開拓了“夜”的數字影像美感,夜裏充滿了動感,展現出緊張與舒緩、美麗與醜陋矛盾並行的夜的感性特質。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專稿] 針孔攝影作坊和攝影討論會
· [專稿]走向後抽象藝術展 現場
· [專稿] 2008的藝術北京
· [專稿] 楊樂中立象藝術展
· [專稿] 新繪畫八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