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藝術 品味生活 您的位置: 首頁>設計·新媒體
 關鍵詞推薦
 瀏覽中國網欄目

越減越妙

藝術中國 | 時間: 2006-12-07 15:11:45 | 文章來源: angela@UI
作者:Angela
 

    看到一組文具的圖片,感慨廣告設計別出心裁的同時,又發現它們無意中道出了設計的一個重要現象。

    那就是:優秀的設計往往源於巧妙的減法。

    朋友推薦我一本很棒的書——《最佳設計100細則》(此書同時還勸告設計師:使用公認的設計原則能增加成功設計的概率,優秀的設計師有時並不理會設計原則,但是,他們這樣做,儘管因違反原則而付出了代價,他們往往會進行一些補救,取得最佳的效果。如果沒有這個水準,還是遵循設計原則為好。此為題外話。),其中好幾條都與此現象有關,比如:

    1、可識別性:任何人,不論其感知能力如何,都能一眼識別出設計,都能使用該設計;

    2、奧卡姆剃刀原理:如有兩個功能相等的設計,那麼選擇最簡單的;

    3、不必要的元素降低設計效率,增加不可預料結果的幾率;

    4、識別優於回想:對事物的識別記憶比對事物的回想記憶要強;

    5、……

    另外一本最近比較火爆的《Don’t Make Me Think》一書的作者也談到:“去掉每個頁面上一半的文字,然後把剩下的文字再去掉一半。”

    他稱此為“Krug可用性第三定律”。這是他受益最深的一條原則,“有力的文字都很簡練。句子裏不應該有多餘的文字,段落中不應該有多餘的句子。同樣,畫上不應該有多餘的線條,機器上不應該有多餘的零件。”

    可見不論是傳統行業,還是網際網路行業的同行,都認同這個説法。

    尤其在産品功能越做越多,越做越複雜的當今,通過簡潔高效的界面設計,保證用戶能正確地、輕鬆地使用産品,越發顯得重要。

    道理大家都很清楚,我希望表達的是,當我們在解決設計難題的時候,要吝嗇,再吝嗇,每一根線條、每一種顏色,都要把它想像成自家錢包裏的現金,能省下一點算一點,而不是總想著增加什麼東西來解決目前的問題。

    當然,怎麼省,省在哪,省得是否適當,仍然是一件錯綜複雜的工作。

    相關圖片: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昵 稱 匿名

 

相關文章
· 小論中英文網站的設計差異
· “中國設計”將成2006北京國際文化創意博覽會亮點
· 體驗:設計不能承受之重
· 傳統繪畫藝術與現代藝術設計
· 設計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