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English version, please click here.
【玉成其美】
世人常説“美玉無暇”,但是無暇的美玉少之又少。琢玉藝人巧思妙想,因材施藝,巧奪天工,琢制出一個個寓意美好的作品,讓人嘆為觀止,愛不釋手。正所謂:“玉不琢,不成器”。
玉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時代。人類在打制和磨制石器的過程中,把玉從石中分化出來,用於生産、配飾、禮儀等不同領域。紅山文化的玉豬龍雕琢精細,造型古樸雄渾,神秘悠遠。良渚文化玉琮外方內圓、上大下小,陰刻線精緻細密。後來,玉集實用性、審美性、象徵性于一體,發展成為王侯權力的符號、君子品性的表徵以及文人把玩的對象。
玉因其美質、色彩、紋理,有不同的文化內涵和寓意。《禮記聘義》中子曰:“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玉本身被賦予了擬人化的品德,成為君子的象徵;“有女如玉”則以玉來比喻女子肌膚如玉,光澤動人之美感。玉除了比德、比容外,琢制後的作品還蘊含著吉祥寓意,從而表達人們對美好理想的追求,如美玉良緣、事事如意、玉成其美等等。
隨著大工業的發展,傳統琢玉技藝更顯手工的價值,因此,玉雕也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珍藏在中國工藝美術館的四大國寶《岱岳奇觀》《含香聚瑞》《群芳攬勝》《四海歡騰》堪稱時代瑰寶,也是玉文化和琢玉技藝的延續。
玉文化在中國源遠流長,凝聚了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念和文化特徵。國人對玉的喜愛源於內心,並持續至今。當代社會中,玉器雖不再具備傳統禮器功能,但今人仍然佩戴玉石首飾或收藏、把玩玉石。
【何以中國】
在21世紀全球化潮流之中,什麼才是中國?
哪些是我們幾乎遺忘的民族記憶?
哪些是在世界文化潮流中,當代中國的精神特質?
我們將基於什麼來創造中華文明在世界中的當代貢獻?
“何以中國”系列短視頻節目立足中國歷史,尋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下的復興,探尋通往中國文化深層精神內核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