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English version, please click here.
【時空中軸】
在北京故宮中和殿內,懸挂著一幅匾額,上有乾隆禦題“允執厥中”四字,出自《尚書·大禹謨》,意在告誡君王唯有秉持中和之道,才得以治天下。
從空中俯瞰北京城,會發現整座城市不論如何拓展,中軸線始終縱貫南北,使城市沿中軸左右對稱。這種中軸對稱的城市規劃觀念,自先秦時期便已形成。而今天看到的北京中軸線在元朝就已形成基本形制,一直延續至今。
北京中軸線南起永定門,一路向北經前門、正陽門、天安門、端門、午門、太和門,跨越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神武門,越過景山萬春亭、鼓樓,直抵鐘樓,全長7.8公里,途徑42座皇家建築。整條軸線如同“中”字的一豎,成為貫穿北京外城、內城、皇城的通道;也像一把尺,丈量與標記著這座城市的土地。
孔子曰:“不偏為中,不變為庸”。而這種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幾千年來內化成了中國人的民族意識與內在性格。不論建築佈局、城市規劃,甚至人倫秩序,處處滲透著中和思想對中國人行為觀念的影響。
北京中軸線不止是一條空間的通道,同時也是一條時間的紐帶。2004年永定門城樓復建,北京中軸線起點得以恢復。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由焰火組成的巨大的腳印,踏中軸線淩空而來。奧林匹克公園的建設,也將中軸線向北不斷拓展、延伸,象徵著北京這座古老城市在新世紀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中也者,天下之本也。”中軸線是一座城市的脊梁,貫穿著古代皇權的氣脈,見證了王朝更替、起落興衰;中軸線也是中國幾千年文化與美學的精髓,體現著中國人的宇宙世界觀。
【何以中國】
在21世紀全球化潮流之中,什麼才是中國?
哪些是我們幾乎遺忘的民族記憶?
哪些是在世界文化潮流中,當代中國的精神特質?
我們將基於什麼來創造中華文明在世界中的當代貢獻?
“何以中國”系列短視頻節目立足中國歷史,尋找中國傳統文化元素在當下的復興,探尋通往中國文化深層精神內核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