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紅梅介紹“先驅之路”策展緣由及內容
紅梅
中央美術學院副研究員、博士劉禮賓
中央美術學院副研究員、博士江明洋
青年學者“山水”是中國文化語境中的一個獨特概念,它深深地根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無論山水詩和山水畫,歷代文人由自身的境遇與山水發生著特殊的文化關係,形諸筆楮,經典輩出。
在本場沙龍中,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法蘭西藝術院通訊院士吳為山,中國美協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魯曉波,北京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彭鋒,吳冠中先生長子吳可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共同就吳冠中的美育人生展開探討。
在本場沙龍中,法國賽紐奇亞洲藝術館館長Eric Lefebvre(易凱),中國香港藝術館館長司徒元傑,新加坡國家美術館研究員、策展人蔡珩共同就吳冠中先生在海外的藝術歷程、對美育的重視及留下的精神遺産等話題展開探討。
在本場沙龍中,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加州大學-聖巴巴拉分校教授徐一鴻(A.Zee),法蘭西研究院藝術院通訊院士高立昂,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樓宇慶,北京三十五中校長朱建民共同就全球青少年的美育、科學與藝術的關係等話題開探討。
100多年前,中國的有志青年們開始陸續登上波爾多斯號郵輪,歷時一個多月的航行,來到他們法蘭西,開啟了學習現代藝術的歷程。這些先驅者們改變了中國美術的面貌,影響至今。
在當代藝術的諸多門類中,新媒體藝術逐漸凸顯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藝術家們應該如何創造具有中國精神特質和審美價值的藝術語言,又該如何利用東方深厚悠久文化的優勢呢?
在當代藝術的諸多門類中,新媒體藝術逐漸凸顯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然而藝術家們應該如何創造具有中國精神特質和審美價值的藝術語言,又該如何利用東方深厚悠久文化的優勢呢?
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攝影迅速向大眾化、跨媒介、跨領域發展,當攝影由之前需要大量的理論、技術、方法支撐轉變為只需輕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完成的時候,攝影該如何發展?
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使得攝影迅速向大眾化、跨媒介、跨領域發展,當攝影由之前需要大量的理論、技術、方法支撐轉變為只需輕按一個按鈕就可以完成的時候,攝影該如何發展?
袁運甫先生自1956年起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開始了長達50餘年的教育生涯。對於藝術本質的堅守、對藝術風格的開放,對學生個性的寬容,成為他留給我們寶貴的藝術教育遺産。
袁運甫先生自1956年起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任教,開始了長達50餘年的教育生涯。對於藝術本質的堅守、對藝術風格的開放,對學生個性的寬容,成為他留給我們寶貴的藝術教育遺産。
袁運甫先生在1960—1970年代創作的水粉畫,以其明亮鮮艷的色彩、純熟高超的技巧和質樸樂觀的情感,穿越時空的塵埃,引起觀眾的注意。這批畫作對研究中國現代美術以及當下的美術教育都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