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喜歌劇院版《魔笛》即將上演 不按常理出牌

時間:2017-06-22 09:07:57 | 來源:網易娛樂

資訊>生活>音樂>

柏林喜歌劇院版《魔笛》海報

魔笛

對於一個藝術家説,如果能夠打破常規,完全自由進行創作,其成績往往會是驚人的。”美國喜劇電影大師卓別林曾這樣説。但是對於傳統藝術形式來説,“打破常規”往往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自信。1791年9月30日莫扎特的《魔笛》首演,在當時並沒有獲得特別的熱烈歡迎,因為這部歌劇有兩個打破常規的舉動:其一,這是一部德語歌劇;其二,這部歌劇中融入了歐洲各國的民間音樂。這對於自17世紀初就開始統治歐洲的義大利正歌劇來説是一種顛覆,但是之後每次再演,《魔笛》的人氣不斷地增高。在200多年以後,“打破常規”再一次發生在《魔笛》身上,德國柏林喜歌劇院邀請英國1927劇團,花費兩年的時間講這個童話故事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並通過投影的方式與演員的表演相配合,打造超出一部新潮的歌劇體驗。7月21日-23日,柏林喜歌劇院將把這版“打破常規”的《魔笛》帶到北京,于天橋藝術中心上演。

歷時兩年創作 經典遭遇質疑

巴裏·科斯基出任柏林喜歌劇院以後,選擇《魔笛》進行創作,他説“呈現這部作品是有不少壓力的,導演《魔笛》最大的挑戰是真心接受它的多元化,任何試圖從單一方面去闡釋這部歌劇都註定要失敗的。你要衷心地為劇情的荒誕和矛盾歡呼,接納和愛上其中的幻想、魔法、超現實主義以及那直抵人心的情感。”巴裏·科斯基在觀看了1927劇團的《在惡魔與深藍色的海之間》後,對“1927”糅合啞劇、雜耍、漫畫、拼貼畫的獨特美學著迷,並力邀他們參與到《魔笛》的製作中。

不同於巴裏·科斯基,英國1927劇社對於《魔笛》沒有任何包袱,他們花費了2年的時間設計《魔笛》需要的背景畫面。劇社創始人之一保羅説:“我們對美的追求是沒有界限的,最重要的是合適”。劇中有上百種突破劇院常規舞臺的設置:小飛象、會飛的笛子、少女銀鈴等等。保羅説“我們竭力地創作不同的影像,讓所有觀眾在看我們的劇目時,覺得自己在觀看一台魔術表演、一本會動的故事書、一次前衛的冥想、一部會説話和歌唱的默片或者一副與我們生活別無二致的繽紛畫作。”這樣一部“打破常規”的歌劇在首演前,遭遇了很多質疑。然而,《魔笛》在美國、中國、英國及歐陸等多地巡演後,隨之而來的是一片叫好。《洛杉磯時報》報道:“巴裏·科斯基已經將魔笛改變成了一部令人大吃一驚的實景真人卡通片,這讓之前所有的批評聲都就此沉默”。

背景都是故事 舞臺可以做“減法”

傳統歌劇常常在舞臺上搭建龐大的背景以烘托氣氛,而《魔笛》捨棄了這種繁複的物化布景。“1927”的另外一個創始人蘇珊娜表示:我們在《魔笛》的創作過程中嘗試做‘減法’,“有些情節是可以單純地通過視覺畫面就呈現出來的,不是非要通過演員對話或者各種道具才能解釋兩個角色之間的關係。”比如劇中捕鳥人帕帕基諾是一個詼諧的角色,舞臺上通過一個簡單的鬼臉替代了一長串搞笑的對話,讓觀眾更容易體會到劇場情境。

新版《魔笛》的舞臺布景就是一塊白色的背景板,只留下幾扇可裏外旋轉的門用於演員的進出。場燈落下,單調的舞臺好像被仙女的魔法棒瞬間點亮,所有的舞美效果,都通過投影成現在白板上:天使在螢幕上方飛翔,邪惡夜後以碩大的蜘蛛形象現身,蜘蛛網遍及螢幕,足有三層樓高,花兒如魔術般在慢鏡頭中開放,大象漂浮在雞尾酒杯上……1927劇團為《魔笛》製作了上百個動畫場景,創造出獨特的戲劇體驗。

演員“戴著鐐銬” 鋼琴“僅此一架”

《魔笛》的創新給演員提出了一個極大的挑戰:為了配合背後看不見的動畫效果,演員需要緊貼著白色背板演出,可移動範圍只有10-20釐米,在表演過程中演員雙腳基本不動,只能靠上肢動作和面部表情來詮釋角色。然而,這種限制卻並不會影響人物內心情緒的放大和傳達,整場演出根據音樂、劇情的發展設置了918個提示點,音樂每走到一個點動畫就會相應跟著變化,演員亦需要跟著動畫畫面的變化來“配戲”。可以説是演員和動畫一起承擔起了情感共鳴的這項重任,例如第一幕王子在拼命逃跑,兩旁的樹急速後退,王子兩條腿迅速交替,這些在逃生時速度層面的資訊都通過動畫來傳遞的,演員主要是進行演唱,和面部表情的演繹,這樣的組合將喜感、滑稽表現得淋漓盡致。

此外,本次《魔笛》的演出還動用了全國唯一一架“擊弦古鋼琴”,主創方認為擊弦古鋼琴的使用不可替代是因為這架琴在文字呈現對白的同時,承擔了情緒的表達和意境的營造功能,擊弦古鋼琴的音色更符合劇中的“默片”風格。

“最潮”《魔笛》即將在2017年7月21至23日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上演。製作人烏爾裏奇·蘭茲説“事實上,不到首演的那一刻,你永遠都不會知道,但是,當我們第一次在臺上看到歌唱家、音樂、布景和動畫合成的時候,我們都覺得,這必定會是非常特別的一個版本。那一刻我們都像孩子一樣,被這激動人心的魔法震撼了。因此,我們認為,觀眾肯定也會有同樣的感受!”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