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久未見的竇唯近日來了上海,在一個以“潸河水/山河水”為主題的環境藝術展演計劃中,他的身份是參與表演的合作藝術家,當然,也是全場焦點。熟悉他的粉絲明白,無法再用“歌手”來形容今時今日的竇唯,他早已不再唱,僅有的幾次露面,也多是操持樂器,然而,這次的表演方式,還是讓人“想不到”。
在接受專訪時,竇唯透露,之所以隱身演出,是希望大家更關注聲音本身,“而不是舞臺化的套路表演”。
隔簾隱身吹奏
“希望更關注聲音,而不是舞臺化的套路表演”
22日新天地ARK表演當晚,竇唯藏身舞臺上的白色布簾後,一些遲到的觀眾不知道,布簾上的剪影就是當年的“魔岩三傑”,甚至竊竊私語追問:“竇唯在哪兒?”殊不知,他正低調地和父親合作,演奏最新創作的音樂《潸河水》,表演持續了約50分鐘,期間,主辦方香港自然力研究院創始人周雷席地而坐,以毛筆緩緩書寫《水經注》研究筆記,書寫經由投影映于白色幕布上,與竇唯的音樂相互呼應,完成一次以環保為主題的藝術行為。終了,大幕緩緩拉開,現場知情或不知情的人們,“哇”地一聲:是的,竇唯現身了,身材微微發福,他向觀眾鞠躬致意,全程不發一言。短短5秒,他“秒殺”了近乎全場的閃光燈和手機鏡頭,然後,謝絕了主辦方“坐在第一排”的好意,迅速隱身於某個角落。
竇唯露面5秒的現場,很快在微網志、微信上“發酵”,引發的討論從“隔簾的演出形式”,到打著竇唯表演旗號的售票環保展演是否“物有所值”……接受記者的書面採訪時,竇唯如此作答:“我個人覺得這次與自然力研究院現場抄經的互動非常有趣,我此前從未嘗試過,它産生了特殊的效果,也是我一直以來想讓大家在聽我的音樂時,更關注聲音的這部分,而不是看外在舞臺化的套路表演。音樂是用耳朵來聽的,而不是用眼睛看的,如果有想像力,你聽到聲音自然會産生一定的視覺感受,這種感受可能與演奏者的情緒和視覺想像有關,也可能是自發的一種聯想和視覺想像。關鍵在於想像力和敏感,能去聽音樂中重要的情緒,對於這兩者都缺乏的人來説,即使東西擺放在面前,也是視而不見。”
不刻意看選秀
“如果沒有良好的外在環境,這些歌手容易走偏”
近年來的竇唯,離娛樂的世界越來越遠,他小心地隔絕任何可能的喧囂。這次來滬演出,他拒絕了所有面對面的採訪,就連書面回答的問題,也只圍繞環保活動本身,主辦方工作人員轉達其話語,説“怕主題偏了”。於是乎,連去年底剛剛推出的新專輯《殃金咒》的話題,也成了無法觸及的“偏題”,統統被過濾。
不過,從散落的零星回復中,大致還是能描摹出如今的竇唯,究竟在關注些什麼,“我看到不少有關山水污染的新聞和紀錄電影,就在來上海首演《潸河水》之前,我還看到一個《人造風景》的紀錄片,大約拍攝于上世紀八十年代,記錄了中國各地因為人造物、污染物、人造工程所帶來的觸目驚心的景象,讓人非常觸動,也可感覺到中國整體在環境上面臨的問題”。
看得出,竇唯在內心越來越平靜的狀態下,顯現出更多“思考者”的一面,不過,如果你就此認為,他已經“成仙”,那或許又一次錯估了。事實上,他還是那個活在當下的竇唯,比如,在回復記者關於“是否關注歌曲選秀節目”的提問時,竇唯透露,自己也會看,“但不會刻意看,有很多後起之秀,聲音和特質都有特點,但這些歌手如果沒有一個良好的外在環境,容易走偏,落入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