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致搖滾樂舊日精神領袖:與其相見不如懷念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3-07-08 09:39:25 | 文章來源: 南都娛樂週刊

鋪天蓋地的歌迷差評,讓黑豹樂隊不得不做出官方聲明:“我們仍然堅持我們該堅持的……希望大家感受到我們的誠意”,但仍抵不住歌迷對他們“沒了靈魂”、“唱作力減退”、“造型洗剪吹”的吐槽和質疑。同樣,歌迷也不理解,曾經是中國搖滾樂標桿的何勇和張楚怎麼來上娛樂綜藝節目了?相對好一點的是舌頭樂隊,至少在音樂節現場,台下的歌迷對他們依舊熱情,依舊對他們的演出狂嘯不已。

為什麼這些昔日搖滾老炮復出頻頻遇冷,甚至收到歌迷強烈的反彈?

是歌手的問題麼?他們被指責為向商業妥協,創作力疲乏、創新力不足、不再生猛不再有心氣。過去的搖滾偶像早已沒了過去的權威,過去超級精神領袖的地位被商業目的蠶食。

抑或是歌迷出了問題?——他們粗暴地定義了這些昔日搖滾偶像的屬性,對他們的改變視而不見甚至大為反感。或許他們根本不想這些偶像再出來,希望他們永遠在記憶裏永垂不朽。一旦這些昔日偶像跳出來試圖打破這個局面,就會引來粉絲的反彈。

本期觀點尋訪多名資深搖滾歌迷,他們回顧自己的成長史、聽歌史,他們也捫心自問也反思時代環境,讓我們和他們一起用理性來思考:到底為什麼與舊日偶像不能相見歡?

采寫_本刊記者 蔣夢瑤

黑豹樂隊成立25年來經歷數度人員改變。

黑豹樂隊成立25年來經歷數度人員改變。

沉寂多年的老牌搖滾樂隊黑豹再一次更換了主唱,

7月他們將發行新專輯。

曾經的“地下之王”舌頭樂隊解散十年之後,

近期于西湖音樂節吹響了復出的號角。

張楚、何勇登上了綜藝節目《天天向上》,

張楚透露他也即將發行他的新專輯。

鄭鈞違背了自己的諾言當上了《中國最強音》的評委,

幾個月來每個週五給選手們打出yes or no。

內地搖滾教父崔健的3D音樂電影《超越那一天》也在日前上映……

諸多搖滾老炮突然重出江湖活泛起來了,

但似乎輿論反響卻不如想像中的熱烈,

黑豹新造型被痛批為非主流,

張楚、何勇也讓一群歌迷直呼幻滅……

似乎歌迷們並不買這些昔日偶像的賬。

反思壹

歌迷已走得太遠,老炮還在原地?

審美差距

中國搖滾樂在經歷90年代的爆髮式生長時期,至今已將近20年,昔日的搖滾中堅力量,大多已經邁入不惑的年齡。40歲到50歲,用理查德古博的話來説是一個幻想破滅的年齡。無可避免地,這群昔日偶像們也進入了這個尷尬的時期,創作力衰退、對當下環境麻木,這些搖滾老炮在經歷漫長的創作空白期後,奉上的作品已無法達到這個時代的審美標準。黑豹的新單曲就被評為“作曲、編曲辨識度不夠,歌詞也相對含糊,不能夠傳唱,也無深意可究”;而何勇、張楚、鄭鈞等人雖然近來頻頻露面,但他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新的作品了。

西湖音樂節發起人朱建一手促成了這次舌頭樂隊的復出演出,在他看來,“舌頭這一次復出並不是簡單的重組,而是在原有的音樂道路上的一種繼續,他們的現場依舊是很激動人心的,他們的音樂依然很棒。”朱建在上世紀90年代曾採訪過黑豹,在他眼中,黑豹在竇唯離開之後就一直沒有起色,“因為他們的音樂已經鬆弛,他們在不斷老去,但沒有新的好的音樂推出。他們在接近二十年的時間裏可以説一事無成,這種復出沒有意義。”

另一方面,當年被這些精神偶像們感動的年輕粉絲已經長大,他們的視野變得更為開闊、更深刻。他們前進的腳步早已超越這些昔日的偶像。與此相對應,已經進步的歌迷對舊日偶像的原地踏步感到失望。樂評人內陸飛魚就認為:“我能理解他們尷尬和瓶頸,只是我對好音樂、打動人心的音樂的標準不曾降低,而他們卻真的低了。好音樂、好藝人多的是,不能在一棵樹上吊死,也不能做保守的聽眾和傷感的遺老遺少。”雜誌主編許許最早聽黑豹、唐朝還是在大學的時候,現在他已經很少關注這些樂隊了:“並不是我自己的成熟而導致我不再喜歡搖滾樂,只是可能因為這些搖滾歌手的生活得到改善,對時代生命的感悟已經變得遲鈍。曾經我們喜歡的搖滾歌手,已經唱不出我們現在的心聲,唱不出我們的共鳴。”

反思貳

請在過去原封不動,直到永遠?

青春歲月的印記

在對這些搖滾樂隊的排山倒海指責聲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是:“他們已經不再是昔日的XXX了”,“XXX已經變了,他們讓我太失望了”。當搖滾老炮再次作出嘶吼咆哮狀,那群他們曾經的癡迷者卻在大聲地指責:他們變了。

回憶和期待是一種簡化和剪輯現實的工具。對於搖滾歌迷,在青春期的某個時候,他們和這些樂隊共用過屬於特定時期的某些隱秘。而當這些偶像改變了造型改變了曲風再次出現在他們面前時,對歌迷而言幾乎是一種對過去歲月的叛變。黑豹最好停留在竇唯做主唱的時期,張楚、何勇最好活在十多年前的那場紅磡演唱會,數個資深搖迷向本刊記者表達了這一願望。黑豹樂隊的資深歌迷“落在低處”顯得特別的寬容,黑豹是他的啟蒙樂隊,帶領他進入搖滾樂世界,“這些老炮出來的時機太尷尬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太火了,起點太高了,已經成了一種標桿。但這種標準被樹立之後,很難去超越。尤其是黑豹,竇唯時期的印記太深,現在的黑豹要打破這種印象太難。”所以在他眼中,不難理解為什麼舌頭復出收穫的反應比較黑豹要好。十年之前吳吞是這支地下之王樂隊的主唱,十年之後,依舊是他領著原班人馬復出,一個樂隊能夠保持其本色十年不改變,這種意義已經超越了音樂本身。而這也是頻繁更換主唱,連創作都已經易手給他人的黑豹所無法做到的。對此,NOVA娛樂主理人相徵卻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歌迷應該要更寬容一點,你自己都已經改變,為什麼你還要自私地要求你曾經的偶像不改變,仍活在自己的記憶中呢?真正成熟的歌迷應該是跟著這些歌手成長。坦白來説,我覺得黑豹在新作品的創作上比張楚和何勇都要好,因為他們好久都沒新歌了。至少黑豹有一種從頭開始再出發的狀態。”

反思參

搖滾歌手最好以身殉道,拒絕中産、拒絕平庸?

理想主義的責任

流行文化心理學認為,偶像是粉絲的非理性自我投射。二十多年前的文藝青年、搖滾青年初識黑豹、魔岩三傑,大陸搖滾樂正處於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黃金時期,他們雖身處邊緣,唱出的卻是一代人一無所有的心聲。這批資深的搖滾迷對於搖滾樂的認知來源於這樣特殊的環境,由是他們為搖滾樂定下了理想主義的屬性:搖滾樂就是拒絕妥協,拒絕與主流、拒絕與商業同流合污。當看到這些昔日的搖滾偶像頻繁參加演出,參加主流的電視節目、當評委、上選秀節目,儼然以一種中産階級的面目出現,歌迷們産生一種被理想背離的放逐感。

所以當黑豹以洋氣的裝扮拍攝了封面照,何勇在電視上與主持人插科打諢時,這部分粉絲淩厲高喊黑豹已死,他們背叛了搖滾。相反,舌頭解散十年後,在音樂節上的第一次復出依舊讓歌迷們覺得激動,就是因為他們覺得他們屬於搖滾的那種氣質仍然存在,他們沒有被商業化,沒有妥協,依舊堅固得像顆滾石。相徵並不認同將搖滾歌手與理想主義等同的歌迷言行,“職業的藝人是要擁抱商業的,並不是説做搖滾就一定要特別窮特別苦,只有中國有這種情況,一旦你賺了錢了,那就是不好了。我曾聽過有人説我不再喜歡XXX了,因為他的音樂太好聽了,好像這些歌手去擁抱商業就變得不好了。我其實還是支援音樂去和商業結合的,只要是在不影響你作品表達方式的前提下,這都是好的。”許許也對此有相似的看法,“搖滾樂他可以有一個自己獨立的姿態,對整個社會批判的立場,這是他的生命力,這並不表示,你要對主流媒體或平臺保持距離,利用這個平臺讓更多的人知道何勇張楚,這是個好事。但要注意的是,音樂並不是投機,不要把它來當做生意,服從內心的情況,真實的表達情感才是最關鍵的。”

學者看

馮應謙:他們沒有恢復一無所有的狀態,對歌迷來説就不夠

馮應謙,香港中文大學新聞學院院長、流行文化研究者

關於音樂表達,歌迷與社會都在改變

他們(指搖滾老炮)成名的時候是八九十年代,現在跟那時社會環境變化很大,現在的聽眾跟以前的也有差異,那時的搖滾主要是回應社會的一種聲音,是把對社會的不滿,透過音樂表達出來。所以在某一個時間,某一個歷史時刻裏面,他們所産生出來的聲音,在這段時間是有意義的。但是在不同的年代你用同一種風格表達,其實已經不合適了。比如在西方如果要表達不滿的聲音,他們現在會用hiphop表達。如果現在還用同樣一種東西表達,搖滾可能只是變成一種音樂的欣賞,比如説我會聽美國60年代的一些搖滾,但我們沒法知道當時歌迷聽完音樂之後的(心情)。

關於曾經,歌手與歌迷一同經歷的一無所有……

跟西方有點不一樣的是,中國的搖滾歌手以前物質上可能有貧富差距存在,過去是一無所有的狀態,他唱的時候是表達社會一種很底層的聲音,但現在很多搖滾歌手都變成中産階級了。(歌迷還是希望這些搖滾歌手仍一無所有?)對,因為這是他們這一代歌手錶達的聲音,搖滾的憤怒就是從這裡面出來,如果他們沒有恢復那種狀態,只是在用音樂的音色去表達的這種狀態,(可能對歌迷來説)是不足夠的。(歌迷成長了卻希望老炮仍然是過去的樣子是不是太苛刻?)要求以前的搖滾歌手能夠表達歌迷們現在的心態,我覺得有點不可能,如果有一批現代的搖滾歌手出來,而且他們真正表達他們對於社會的聲音,有新的音樂出來,才能夠達到這些歌迷的要求。

關於復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復出的歌手有一些還是希望把他們心裏面的東西講出來,音樂都是一種表達,他喜歡做就應該繼續做。(涅槃因為柯本自殺已停止了樂隊活動,但他們的地位反而更堅固……)他們變成了一种經典,所以他們只能夠成為一種所謂文化的標記,只能夠代表著某種記憶,但是不可能重新再做一些新的音樂等出來。觀眾大多都願意在社會裏面尋找某一類文化印跡,他們在現在的音樂裏面沒有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還是以這种經典作為文化標記,並盼望這種文化標記能變成現在另一類的音樂出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