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南都娛樂週刊:網路歌手已到分化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8-15 13:49:47 | 文章來源: 南都娛樂週刊

 楊臣剛和香香作為第一代網路歌手,他們的歌曲傳唱度高,卻也被批粗糙、低劣

楊臣剛和香香作為第一代網路歌手,他們的歌曲傳唱度高,卻也被批粗糙、低劣

 川子的歌曲直指現實,在豆瓣網、微網志上頗受追捧。

川子的歌曲直指現實,在豆瓣網、微網志上頗受追捧。

 許嵩最初也是在網上發片,現在成了大牌公司的簽約歌手,而且儼然是新一代的唱片銷量一哥

許嵩最初也是在網上發片,現在成了大牌公司的簽約歌手,而且儼然是新一代的唱片銷量一哥

“網路歌手”一度不被認為是個美譽,它被眾多樂評人及圈內人所不齒,眾多歌手也避之唯恐不及,仿佛一與它沾邊,便意味著口水、粗糙甚至低劣。然而今非昔比,時至今日,依靠網路發佈歌曲及宣傳的歌手群體早已因日益龐大而發生了分化。除了十年前由雪村發端、楊臣剛及龐龍發揚光大、而今是慕容曉曉接棒的草根歌手,也有了如川子、邵夷貝一樣通過豆瓣走紅的民謠歌手,更産生了如許嵩般成為大牌音樂公司“一哥”的偶像歌手。網路歌手一詞從出現至今,它的定義已被置換、被擴大,也涵蓋了太多的曲解和輕視。如今這個群體已升級換代為2.0新版,也到了該被人重新認識的時刻。

采寫_本刊記者吳立湘

前傳

網路歌手1.0:紅遍全國,也爛遍大街

楊臣剛和香香作為第一代網路歌手,他們的歌曲傳唱度高,卻也被批粗糙、低劣。

網路歌曲最早興起時,代表人物主要是刀郎、龐龍、楊臣剛、香香等網路草根歌手,載體則是其時尚被傳統唱片業忽略的無線單曲、網路下載、彩鈴等業務。在“十三月唱片”老闆盧中強心中,網路歌手無疑是一種突破傳統唱片行業的嶄新概念,作為第一個挖掘雪村的製作人,他現在仍在懷念那個瘋狂的時代:一夜之間冒出了無數“神曲”,雪村的《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楊臣剛的《老鼠愛大米》、龐龍的《兩隻蝴蝶》。當然,更讓商人盧中強懷念的是在這些歌背後瘋狂的彩鈴下載量,有據可查的是,當年《老鼠愛大米》單月下載量高達600萬次,而龐龍的《兩隻蝴蝶》,更是連續六個月創造彩鈴銷量榜第一,累積下載超過一億次,成為華語樂壇有史以來最賺錢的歌曲。“因為這個,包括後面我發掘的《老鼠愛大米》,我第一次拿到了風投。”熟悉音樂的都知道,在唱片業江河日下的2004年,能拿到風投,是件多麼困難的事情,而據盧中強總結,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看中了我挖掘網路歌曲的能力”。

可惜名利不能雙收,網路歌曲即便獲得了風投青睞,卻不能得到主流樂壇認可—製作粗糙、節奏簡單、歌詞低俗、情感虛假,網路歌手們也在大眾心目中留下了低劣的印象。連業界老前輩金鐵霖,都在無數接受採訪的場合憂國憂民:“觀眾長期接觸這種‘快餐盒飯’,我擔心整個國民音樂的欣賞水準就會降低。”

在文藝青年聚集的豆瓣網上,鳳凰傳奇成了農業金屬代表,楊臣剛是“象徵主義歌曲之父”,龐龍更是動物歌曲流派,這些戲謔而蔑視的字眼,像個“檢疫不合格”的藍色肉戳,深深印在了第一代網路歌手的身上。

進行時

網路歌手2.0:唱民謠、唱搖滾、成為銷量第一

草根、文藝、小眾、90後,甚至是部隊文工團,在這個時代,都主動或被動地與“網路歌手”扯上了關係。通過網路走紅、依賴網路宣發的“網路歌手”,其實包含了更多類型。而這幕後,則是傳統唱片業與傳統宣發方式的倒下。

傳統派網路歌手

商演性價比高,備受演出商偏愛

代表:慕容曉曉

在楊臣剛、龐龍大火之後,網路歌手仍不乏“神曲”,《香水有毒》、《求佛》等等在民間傳唱度甚高。到2010年,《愛情買賣》網路下載過億,其傳播簡直到駭人的地步。無論是歌曲本身、歌手形象或是傳播情況,都表明瞭原唱者慕容曉曉走的是傳統派網路歌手路線。

現在彩鈴下載早已過時,甚至連鄉鎮用戶,都學會了用電腦下載歌曲。但傳統網路歌手仍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在承接小型政府晚會的演出商江先生看來,這些歌手演出費不過幾萬,“而且他們十分聽從我們的安排,唱的歌耳熟能詳,性價比十分高。”對於成名前只賺3000元一個月的慕容曉曉們看來,這已經是一份相當不錯的收入。

其實傳統派網路歌手也並不滿足於“一曲歌手”的名號,且不同於謝軍在《那一夜》之後的《又一夜》、《再一夜》等圈錢之作,慕容曉曉新發單曲《觀音勸善文》的針對人群與《愛情買賣》就有不少區隔,楊臣剛也在草莓音樂節上帶來了重金屬版的《老鼠愛大米》。然而,很明顯他們所期待的新受眾群體對他們很難認可—在一張流傳甚廣的照片中,一群搖滾青年排成一排,集體向楊臣剛伸出了指頭,相信我,那絕對不是大拇指。

由網路而進入體制

轉正的歌手,身份的保證

代表:龐龍、鳳凰傳奇

在剛剛結束的《八一特輯·藝術人生》上,龐龍與鳳凰傳奇都是一襲軍裝,他們的身份是“第二炮兵政治部文工團演員”。相比一旁的陳思思、李丹陽,明顯可知他們更能引起觀眾激烈的掌聲。在盧中強看來,二炮能讓鳳凰傳奇進入體系,“正説明瞭他們也開始從老百姓的喜好出發,另外一方面也説明體制越來越人性化。”

對於曾獻上過《軍旅歌曲專輯》的龐龍們而言,進入體系是一個雙保險,一方面能實現他們“對軍人的嚮往”(龐龍語),而不可否認的是,軍人肩上那些杠杠,也讓他們有了身份的保證和更多進入央視演出的可能。這份曝光,對不太受主流音樂界認可的網路歌手而言,“可以維持他們一直不停地商演,我相信,鳳凰傳奇一年的演出費能超過千萬。”盧中強總結道。對央視的《歡樂中國行》、《心連心》而言,邀請他們也更容易讓地方政府滿意,起碼,少了一份鄉鎮幹部亂摟抱女歌手被拘留的危險。

網路上的搖滾與民謠

貼近時事民生,是歌手也是意見領袖

代表:川子、邵夷貝

若把“網路歌手”的稱號安在川子身上,他的歌迷應該是充滿疑惑的:川子怎麼就和楊臣剛混為一談了?但細論川子出名的路徑,莫不與網路休戚相關。其實,這個稱號多少有點“被”的意味,在《鄭錢花》被網友瘋狂轉載的一年前,他連網都不會上,直到現在,他的豆瓣小站也主要是助手在打理,所以有時他自己也疑惑:“我怎麼就成網路歌手了呢?”

然而,川子所在的十三月唱片,則是極為擅長利用網路的公司,從網路首發單曲,到視頻網站採訪,再到在淘寶售賣專輯,最後才落地為在各大音樂節、各大城市進行演出。甚至,十三月還將謝天笑、川子、山人樂隊等歌手共同拉來參與網路爆笑短劇《拉手幫》,在網上也頗受關注。

顯而易見,與前述的兩類“網路歌手”相比,川子迥然不同,不論外在的形象、內在的歌曲氣質,還是所面對的受眾群體。他的歌曲貼近現實,比一般情歌更具有力量:《幸福裏》被網民們奉為“最牛房奴之歌”;《我要回家》則直指2010年的“殺童案”,當他在音樂節上唱起,歌迷們都瘋狂地隨他揮舞拳頭。

由網路起步、在文藝青年中號召力強大的還有邵夷貝。與川子一樣,她創作的歌曲也大多關照現實,因而隱隱有了意見領袖的地位。她的視頻《大齡文藝女青年之歌》在網上廣為流傳,正是邵夷貝走向歌手之路的起點。其後,在中國文藝青年的集散地豆瓣網,邵夷貝的人氣突飛猛漲,支援者數量遠超陳綺貞、張懸成為第一,她振臂一呼應者雲集的號召力更由網上延展到了網下。邵夷貝在接受本刊記者採訪時説,“在網路發歌,是看你的靈光一現或者你的才華,而不管你多有背景,或者多有人捧,網路是個很平等的平臺。”她曾拒絕不少唱片公司的邀約,樂得自己獨立操作,問她為什麼,她馬上反問:“簽約了還要管我創作,也不見得能投入多少,為什麼不自己做?”

川子的歌曲直指現實,在豆瓣網、微網志上頗受追捧。

由網路而簽約大牌公司

受眾群的銷量一哥已經誕生

代表人物:許嵩

採訪85後許嵩時恰逢一件大事—本來是他在海蝶公司的大師兄林俊傑轉投環球旗下,忽然之間,這個簽約不到半年的“前網路歌手”,如今竟然成了25年老牌音樂公司的“一哥”。

從許嵩的銷量成績出發,“一哥”稱號則並不是完全不可想像,《蘇格拉沒有底》銷量近日突破20萬,在唱片業滑坡的當下,連海蝶老總盧建都感慨這必將是今年的第一銷量。而比銷量更有説服力和更少水分的則是,“他現在商演價格30萬,一年基本上走過了別的歌手五年的路程”。

這是一份實打實的成績。他獨立製作的兩張專輯,雖然被詬病充斥著周傑倫式的中國風,但僅僅憑藉網路的宣傳和淘寶的銷售,就達到了2萬和5萬的銷量。像所有撿到的寶貝一樣,簽約許嵩也是盧建偶然聽同事的女兒談起,她們高中班上大多數人都很喜歡許嵩,而盧建也發現購買專輯的大部分是高中生和大學生群體。許嵩的這份“90後粉絲”特性,也明顯反映在個人行為上:他基本不用新浪微網志,更喜歡的是有400多萬粉絲的騰訊微網志,評價每條狀態轉發率都在3萬以上,甚至他有首歌就叫《微網志控》,十足反映90後性格,“只是喝一碗楊枝甘露,你掏出手機拍個不休”。更為青少年心性的則是,他選擇海蝶的最大原因,因為“它基本上不管我創作,我每次都在家裏錄歌”。

若仔細聆聽,從“個體戶歌手”到簽約歌手,這個身份轉變為許嵩帶來的進步,目前看來更多是製作和宣傳方面體現出的優勢。他創作歌手的特質讓他跳脫了一般網路歌手的水準局限,也迎合了無線時代的90後浪潮,但如何受到主流市場的認可,如何保持網路歌手的原始活力,都成了眾多以他為代表的網路歌手的難題。

許嵩最初也是在網上發片,現在成了大牌公司的簽約歌手,而且儼然是新一代的唱片銷量一哥。

1   2   下一頁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