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屈天鵬 楊盼圖片/IC
當英倫萌妞Adele打入美國Billboard排行榜前三甲的時候,她的前輩Amy Winehouse位於北倫敦的公寓門口卻警笛大作,藍白相間的警戒線被拉起,在Amy雙親的失聲痛哭中,警方抬出了這位昔日當紅歌手的遺體。
Amy Winehouse
Amy Winehouse似乎就是為叛逆而生,在朋克稱霸的歐美樂壇,她以白人之軀擁有絕佳的“黑味”嗓音,獨攬5項格萊美大獎;但她也是最具爭議性的公眾人物,抽煙酗酒、罵髒話,卻還“死不悔改”地我行我素;她仿佛出自1950年代的標誌性蜂窩頭、發帶、粗黑上翹的眼線,比Lady Gaga更早得到“雷母”的稱號以及時尚界的關注,在Chanel和Dior的T臺上閃現著她的身影,Fendi的秀請她擔任嘉賓……然而一切叛逆止于7月23日,Amy Winehouse用她的叛逆贏得了成功,也用生命付出了代價。
警方抬出了這位昔日“毒花”的遺體
個性令她成名,卻也讓她走向終點
在歐美娛樂圈,成熟、公正的遴選機制往往有助於真正有才華的人脫穎而出,民主的環境、開放的民眾也樂於接受一些風格獨特的天才作為他們的偶像,甚至有的時候,一名演藝人員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和端正的人生態度反而會因為不夠搶眼而被嘲笑和忽略。成功的公眾人物都需要用獨特的個性給自己蓋上“標簽”。20世紀50年代,貓王將當時只有黑人才唱的藍調引入了大眾流行,在被人們記住音樂的同時,他表演時像公貓一樣劇烈扭動的臀部動作和花哨的裝扮也一起被人們永遠地記住了。如此推崇個性的環境就催生了公眾人物強烈的個人風格,當驚人的才華與驚世駭俗的三觀聯繫在一起後,卻導致了諸如“27俱樂部”這樣的天才早夭現象。
Amy Winehouse
Amy Winehouse
Amy Winehou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