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李健:在大時代的邊上 淺唱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1-01-17 08:35:34 | 文章來源: 南方人物週刊

 李健:在大時代的邊上 淺唱

李健(姜曉明)

本刊記者 陳彥煒 實習記者 吳鳴發自北京

李健坐在三里屯一間咖啡館的露臺喝聖培露。這是産自義大利北部的天然有氣礦泉水,瓶身閃亮的紅星一度被歐陸國家視作身份的象徵。李健説,他經常喝這款水,迷戀它的味道。

之前,人們知道 “水木年華”,卻不知道李健;後來,人們又見王菲並愛上《傳奇》,還是不知道李健。隨著《傳奇》的走紅,大眾才慢慢認識這位熟悉的陌生人。他曾經唱過一首《風吹麥浪》,被人認為是個隱喻——他一直站在麥田裏,王菲是一陣風,伴著“傳奇”,麥浪吹起,他的身影才得以浮現。

1996年,尚在清華唸書的李健信手寫下《傳奇》的前半部分旋律。6年後,剛離開“水木”的他住在四合院,夜晚陰冷,前程未卜,他提筆續寫6年前的曲子並填詞,最終成就《傳奇》。李健一度主唱《傳奇》,但那時他只是青年們心中的小眾歌手。王菲將它唱紅,已是8年後的事情。李健説:“王菲翻唱了一首歌,也從喧囂中翻出了一位在大時代邊上淺唱的歌手。”

很多人説,李健的魅力正在於他的“慢”;姚晨覺得,李健讓她想起張國榮;汪峰説,李健即使衝動起來,也安然若素;媒體將歌手李健稱作“男版王菲”,將創作者李健稱為“音樂詩人”。

2011年1月21日,李健受邀將在廣州長隆國際馬戲大劇院一場名為crossover(跨界)的盛宴中,將《傳奇》與長隆第5代大馬戲《魔幻傳奇》相連。兩位演員將在高達5米的吊環上,完成一系列高難度懸挂、飛接等表演,演繹《霸王別姬》的經典:將軍持劍江畔,心已冷,刺骨寒。音樂漸起,《傳奇》如約而至。

我不否認因王菲而紅

人物週刊:有人説,與其説《傳奇》成就了你,不如説是王菲成就了你。

李健:這的確是一個無可爭辯的事實,也不是丟人的事情。我們需要榜樣的力量去引導聽眾。大眾是相信權威的。王菲其實早就幫過我,而春晚這個契機又太強大了。兩個最強的東西聯合在一起,效果是顯而易見的。我從不否認,王菲對我的事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物週刊:之前你説,你不喜歡中國的晚會歌曲,《傳奇》卻因晚會而紅。

李健:《傳奇》是晚會歌曲的一種顛覆。看過那麼多臺晚會,哪臺晚會的歌曲讓你感動過?它們都是臨時定制的,違背了創作的規律。在晚會上,我們一般不用音樂或藝術的標準去要求歌曲,就像賑災晚會,不能用藝術的尺度去評判賑災歌曲的價值。在我看來,中國的晚會歌曲有一些是成功的,完全符合晚會的需要,比如《走進新時代》、《難忘今宵》。

人物週刊:王菲當時應該有很多種選擇,為何她最終演唱了《傳奇》?這並不是一首新歌。

李健:王菲一直很喜歡我寫的歌,我的歌她基本都會唱,《傳奇》是她最喜歡的。她從2004年就開始唱,退出歌壇的幾年也一直在唱。她復出演唱的第一首歌就是《傳奇》,這種機緣無法複製。

人物週刊:純粹從音樂人的角度,你如何評價王菲?

李健:真正的天才都是無師自通的。她沒有學過音樂,也不會樂器,就靠感覺,對音樂的領悟力、理解力與生俱來。品位後天可以培養,但天分很重要。張亞東説,王菲平常嘻嘻哈哈,錄起音來完事很快,狀態一下子就能找到,而且非常精準,哲學上這叫到達了自由王國吧。

人物週刊:從朋友的角度,你如何評價王菲?

李健:王菲挺高尚,她做了很多幫助別人的事兒,但從來不去到處説。她也從來不會在背後説誰不好,心胸挺豁達。一定要看過很多人、經歷過很多事,才能到達她今天的狀態。她是一個悟性很強的人,無論音樂上,還是宗教上,她可以一點即通。也許,她已經超越了歌手這個概念。

人物週刊:《傳奇》在春晚剛唱完那會兒,公眾評價並沒有那麼高,但這首歌越來越紅。

李健:好的歌曲是有大資訊量的,得反覆解讀,才能真正喜歡。現在KTV點播,前幾名永遠是《傳奇》。我一直覺得我的歌不適合卡拉OK,因為需要安靜的、用心的聆聽。卡拉OK在我眼裏跟音樂毫無關係,它就是一座健身房,是人們排汗、消愁、發泄的地方,是純娛樂的。

音樂不是時尚活動

人物週刊:你經常提到清華給予你很多東西,這所學校給了你什麼?

李健:清華教會我把人生看淡。很多老教授並不富有,但他根本不稀罕那些物質的東西,榮辱不驚,內心充滿強大和驕傲。那叫追求自由,哪怕只有內心的自由。

人物週刊:你脫離原來體制內的單位,就是為了自由?

李健:國家部委雖然工作和收入都很穩定,但遠不能讓生活或精神隨心所欲。物質上沒有滿足,心靈上沒有依靠,我幹嘛不圖其中之一?要麼去賺最多的錢,要麼就選擇真正的熱愛。

人物週刊:水木年華的名聲遠遠超過“李健”本身,為什麼選擇離開?

李健:我跟水木年華的盧庚戌等還是好朋友,但在音樂上,我們有很多不一樣的追求。如果我是很職業化的人,為了錢、為了名委屈自己一下,一起做也行。但我不是。我在音樂上很難做出妥協,只有離開,才能不再受任何人的束縛和限制,想寫什麼,就寫什麼。所有的風格是自發形成的,而不是規定的。好的藝術家,包括文學家,都應該是純自我寫作。

人物週刊:你有音樂潔癖嗎?

李健:有,我還是崇尚音樂的專業精神,推崇專業人士。音樂是門藝術,不是一個一廂情願的遊戲,更不是一場簡單的時尚活動。現在很多文藝青年搞搖滾樂隊,先留頭髮,再學吉他。他們把音樂當時尚,就跟染發一樣。都是瞎鬧,沒任何技巧,也沒有任何音樂的成分。

人物週刊:你的音樂一度被視作小眾,如何平衡藝術與市場的關係?

李健:不平衡。我就是個內容生産者,讓公司去經營。種出來的是桃就是桃,至於給它包裝成什麼去賣,怎麼去賣,那不是我的事情。

中國音樂就是網路歌曲加晚會歌曲

人物週刊:你一直強調,中國聽眾需要音樂審美教育。

李健:我們70年代的人,審美教育為零,80、90年代的人可能好一點,但90年代的人有一點很不幸,他們從小接觸的全是R&B,全是流行音樂,還不如不受這個教育。我希望可以像歐洲國家一樣,孩子小時候能接受古典音樂和流行音樂的雙重教育,因為沒有培養就談不上欣賞水準以及品位。在中國這樣一種競爭激烈、快節奏的大環境當中,孩子們以數理化考試為第一目標,美育、德育都排在後面,而在德國,是先找出有音樂才華的人去搞音樂,剩下的才去搞數理化。

人物週刊:你也不能要求大眾都去聽古典音樂。

李健:是不能要求這樣。但某類音樂在中國太火爆,只能説明中國存在審美教育的問題。為什麼説郎朗了不起?郎朗在中國真正引領了一個古典音樂潮流的出現,所以他的了不起不僅僅是因為鋼琴彈得好。並不是讓大家都去聽古典,聽多樣化的音樂最好。美國和歐洲都多樣化了,中國音樂還不是。

人物週刊:那中國音樂是什麼呢?

李健:中國音樂就是網路歌曲加晚會歌曲。更要命的是,網路音樂讓人都不去買唱片了。要改變這種狀況,只能寄望于國家。作為音樂人,我只能説唱片賣不好,還是因為創作得不夠好。歌手能改變什麼?只能改變自己。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