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喬小刀政法大學開講 民謠人講證據不空談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2-16 09:15:19 | 文章來源: 新浪娛樂

 喬小刀政法大學開講 民謠人講證據不空談

喬小刀演講現場

12月3號,中國政法大學第六階級教室的同學們等來了一位特殊的演講老師——民謠人、微薄之鹽創辦人喬小刀。説他特殊,是因為他初二輟學後就再沒進過學校,如今卻成為了全國高校的爭相邀請的創業、勵志演講專家。去年,喬小刀全國高校勵志巡講走進近十所大學,受到大學生與高校團體的熱烈歡迎,掀起了一浪高過一浪的草根勵志熱潮。之後,北京各高校團委、學生會的邀請函便不斷發來。

“實在是太忙了”,喬小刀對記者説,“要不然我真的想每場都答應,就業壓力大,大學生面對的問題很多,文藝青年們要處理的問題更多,我想用自己的想法去幫助他們一點,雖然是微薄之力。”此言不虛,喬小刀的微薄之鹽上海店、798店在近期紛紛開張,這位音樂圈著名的雷鋒變得更忙了,每天的戰線幾乎都在幾百公里以上。

走進政法大學演講教室,黑板上寫著醒目的粉筆字“夢涵浩宇,勤築光年——走近藝術家喬小刀”,這個標題起得不錯,夢代表著喬小刀執著的理想,勤更是對喬小刀行動力的最好概括,而藝術家這個稱呼,也算是對喬小刀各種身份的一個綜合。

但喬小刀一上臺,就開始解構自己的藝術家頭銜“其實,我開始就是一個撿破爛的”,他對自己的過去毫不避諱,一點一點細細講來,講自己如何熱愛藝術,但買不起原材料,於是開始變廢為寶,利用各種廢棄的工業邊角料、樹枝、舊報紙等創作藝術品,“廚房、餐廳都是我的展廳”,他笑呵呵地説,但有一天,他真正辦了自己的畫展。那時,他開有一家名叫“喬西的店”的藝術秀吧,裏面藏了無數個妙手回春的物證。

他堅持著自己“不重復”的信條,做過藝術作品之後,他創辦了一本《月經》雜誌,以詩歌與手繪的形式記錄自己的生活與想像。做藝術作品展示了喬小刀對素材積累的獨特理解,而做雜誌《月經》則讓他又成為一位絲網印刷專家,他給出的關鍵詞是:肌理與質地,嘗試與破忌。他的新想法層出不窮,一個個印刷禁區紛紛退避,不可思議的效果讓內行人張大了嘴巴。不知有多少見過《月經》的人問喬小刀能不能收藏,但遺憾的是他的雜誌只做一份。與此同時,喬小刀因為參加創意集市連獲大獎,且總以最低的成本出奇制勝,他已成為炙手可熱的創意名人,一直到後來,他參加了北京奧運會閉幕式視效節目創意監製。

06、07年喬小刀又完成了一次蛻變,因為熱愛音樂,他決定學習吉它和古箏,出自己的唱片。他在朋友們的懷疑的目光中,把古箏搬上了大街上練習,不久,邀請他演出的機構在他的名字後面都寫上了“北京著名古箏演奏家”的標注文字。因為不識譜,他為自己發明瞭一套簡單實用的記譜方式,後來,它們中一部分在專輯《消失的光年》中變成了聲音被數萬人聽到(在豆瓣上,《消失的光年》僅評價人數已達近15000人)。星光首發成為07年最火的現場之一以外,“大喬小喬”“道具保修”還在摩登天空音樂節、迷笛音樂節上大光異彩。

但喬小刀很快決定激流勇退了,因為他還有事情要做,他已決定開一家音樂酒吧,扶持民謠新人,推動民謠音樂。他為酒吧取名“微薄之鹽”,意旨是微小的力量。與請明星相比,喬小刀更喜歡把精力放在音樂圈中的新人與弱勢群體,鐘童茜、趙雷、小猛、曹秦、晴天等等民謠人後來都成為微薄之鹽的常客與好友。喬小刀堅持的善待一切人的處世態度,也收到了效果,微薄之鹽開業一年,就迅速成為國內民謠音樂的重要據點,人氣就是力量。“在北京,聽民謠,就來微薄之鹽”已慢慢被人傳説,在2009年,微薄之鹽還被宋莊藝術促進會評為“2009最佳live house”。

喬小刀講完他的主要經歷與作品,不知不覺已過去了近三個小時,在每一段故事的結尾,喬小刀都會在PPT上打出其思想精要。比如,歸類的重要,比如,一切事情都要算成本,比如,有變化的堅持,比如,佛道舍得理論,等等等等。平實又風趣的演講風格讓現場聽眾覺得時間飛快,演講結束,喬小刀收到校方送來的現場評價:最有煽動力的講座。還有一件絕不亞於校方評價的行為評價,政治大學的學術貓居然聞訊而來,在講座中場時大搖大擺地進來聽講!

喬小刀在大學生中間受歡迎,音樂圈中人對此表示非常應該。詩人、音樂策劃人碎歲認為土哲學大行其道淵源有自:因為實在,因為易懂,因為有可操作性,因為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因為拒絕無限昇華但道在其中,因為它將工作變成了樂趣,而喬小刀,就是這樣一位土哲學家。著名詞作家、音樂人李廣平先生強推:喬小刀是個音樂行銷的高手,各種奇思怪想常常縈繞在他的腦中;重要的是,想到他就去做,做了還總結成講座,這就是他的長處了:有理想、有行動,有思想,有理論,音樂界最缺乏的就是這種人。

據悉,一個龐大的演講計劃已喬小刀的考慮之中,這一計劃值得期待。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