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那個叫王菲的時代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10-21 08:52:50 | 文章來源: 新浪娛樂

 那個叫王菲的時代

王菲2010復出巡演海報

劉陽子/文

張亞東在一次採訪裏這樣説:“以前我給王菲錄音的時候,好多歌都是一遍唱完就走了,根本就不要接,不要補,不要修。……現在很多歌手往往一首歌要錄20遍,然後我要去把音調準,一個字一個字地拼出最好的效果,這簡直就是折磨。”

十幾年來,錄音技術突飛猛進,歌手的準入門檻一再降低,但即使在做職業歌手是要坐上天賦和運氣鑄就的通天梯的時代,王菲的能力也是一個標桿。2003年出版最後一張錄音室專輯《將愛》隨後退役的王菲,代表了90年代華語流行樂歌手的最高職業水準。她的嗓音音色極美,亮麗飽滿,唱法上既學到了歐美另類流行歌手的高超技巧,又並無誇張邀功,時時帶著自然而然的天賦異稟。

1998年春節聯歡晚會上,王菲和那英合唱的《相約98》,讓當時的很多中年人驚呼“王菲唱的真好”。他們對流行音樂無感,對人聲的聽覺標準來自郭蘭英和李谷一,卻驚訝地發現,“港臺歌手”王菲的歌唱水準不在她們之下。

其時,王菲正在準備她即將發佈的專輯《唱遊》,同年10月,臉部一抹曬傷粧的王菲鋪滿大街小巷,這一正面頭像成為王菲最為人所知的logo級標誌。銷量和評論界的雙豐收,也讓王菲從此登上“天后”地位。

王菲何以成為“天后”?是因為她具有超乎時代的獨特之處。要描述她的獨特,則需要以時代作為參照物。

1、王菲出現之時

王菲出道時的藝名是王靖雯,與此對應的英文名是Shirley,“大陸妹”王菲被取了一套附庸風雅的藝名,是為了盡力接近香港聽眾的趣味。“Shirley”也是當時大姐大之一關淑怡的名字,1989年的香港聽眾,心中最愛是關淑怡、周慧敏、林憶蓮。

關、周等人是香港女歌手的翹楚,如今借助MP3,我們不用去淘弄舊唱片,也可以立即聽到關淑怡溫醇綿厚的聲音。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香港主流流行樂,尤其是女聲流行樂,在製作時,會把人聲的地位置於音樂性之前。王菲前三張唱片《王靖雯》、《Everything》和《You’re the only one》的目標,就是讓擁有一副好嗓子的王菲,在聲音表現上儘量接近關、周的水準,在審美習慣上討好主流聽眾,以期得到聽眾的承認。

王菲的唱功得到了部分香港觀眾的好評,但“大陸妹”的標簽成為她被港人接受的阻礙。儘管《無奈那天》、《仍是舊句子》放在今天仍然耳熟能詳,《You’re the only one》等曲目也表現了她的爆發力,但很少有港人願意直陳,自己喜歡一個粵語發音還不準確的北京小妹。

1992年,已出版三張專輯的王菲決定暫別歌壇,去美國讀書,一個主要原因是新上任的新藝寶唱片公司老闆是一個與其性格完全不和的印度人。“唱得不開心我就不唱了”,她説。

在美國,王菲蕩滌了逢迎香港聽眾而帶給她的污濁之氣,聽了很多西方流行音樂,也找回了自信。在此期間,她發表了粵語專輯《Coming Home》,其中《容易受傷的女人》獲得強烈反響,一舉獲得港人承認。1993年,王菲回港,併發表了《十萬個為什麼?》,雖然封面署名還是“王靖雯”,但她已經越來越多地以“王菲”本名面對媒體,也會以本名出現在詞曲作者中。“雙軌”運作的混亂模式,被認為是她有意“挖掘自己”,主動褪去虛假的商業音樂幻象的表現。當然,這是倒敘手法,當時的原因,也可能僅僅是王菲式的“就是好玩兒”。

2、向另類女歌手的蛻變

借助《十萬個為什麼?》,王菲在唱片製作中掌握了更大的選擇權,專輯名稱就帶著強烈的大陸文化背景,香港聽眾實際上並不知道這六個字還有弦外之音(大陸家喻戶曉的科普叢書)。她首先翻唱了另類女歌手Tori Amos的《Silent All These Years》,中文版名為《冷戰》,由林夕再填詞,成為了一首90年代流行樂傑作。王菲的演繹為原曲添上了更細密的東方女性氣質,微妙的喘息之機成為加分留白。王菲的名字上,開始有了“另類”的光環籠罩。

從這張專輯開始,王菲專輯的音樂性有了越來越多的可書之處,每一張專輯都帶著令大眾聞所未聞的流行樂表現方式,每張專輯都有提高她唱片界地位的作品,每張專輯都成為了她走上天后之位的一級臺階。

《胡思亂想》帶有很明顯的英倫音樂風味,其中王菲翻唱了愛爾蘭樂隊The Cranberries的《Dream》,中文名《夢中人》。儘管氣息吞吐實際上與該樂隊主唱Dolores幾乎毫無二致,但這種獨特新鮮的發音方式令華語聽眾目瞪口呆。同張專輯中,還有竇唯創作的帶有內地新音樂風格的流行曲《誓言》,流暢清麗,也明顯體現了當時竇唯受到的英倫音樂的影響。另外,《夢遊》亦為佳作。

《天空》淋漓盡致地表現了王菲嗓音的空靈感,《天空》、《眷戀》、《矜持》等歌曲純真得無以復加,“吟唱”這一形容詞在王菲的推動下,被樂評人和聽眾重新發現。黃舒駿的《天使》,和再次出現的竇唯《誓言》,為專輯的節奏加入了些許變化。

《討好自己》有一個討巧的專輯名,説唱《出路》折射了當時香港的97心態,《為非作歹》、《飄》等樂隊編曲的作品深具現代氣息,與傳統港樂明顯區別開,尤其前者的邪氣、可愛與無奈並存的氣質,也在一定程度上豐滿了王菲的公眾形象。這一形象與眾不同,又在大眾娛樂的體系之中。本張專輯中同時亦有《愛與痛的邊緣》、《平凡最浪漫》這樣的傳統流行曲目。《平凡最浪漫》的推出當時沒有什麼反響,但多年後這首歌的普通話版《最浪漫的事》突然流行,證明了其二流作品亦有流行潛力。

隨後推出的《Di-Dar》,和《天空》一樣都採取了兩字歌名。《Di-Dar》同樣擁有邪氣,《迷路》、《曖昧》和劉以達的《流星》都成為了談論香港流行樂繞不開的作品。在1994到1995年的兩年間,王菲推出的專輯不少於7張,其中曲目或有重復,但其高産和高質卻無可否認。那時王菲的精力特別充沛,在北京、香港的幾個創作團隊間遊走,與不同風格同時進行合作,而又遊刃有餘,也為歌迷出産了一張張精彩作品。

1996年,王菲發表了距離主流流行樂壇最遠的一張專輯《浮躁》,這張傳奇作品由竇唯和張亞東團隊製作,受竇唯《艷陽天》時期的影響,極度淡化歌詞,強調碎片式意識。《分裂》、《想像》帶著4AD仙樂後朋代表Cocteau Twins的基因,《浮躁》、《野三坡》是“北京式英倫樂”的延續,王菲自己詞曲的《無常》是Cult版的《又見炊煙》,《墮落》、《末日》、《掃興》更超出了主流流行樂的想像邊界,一個個脆弱、神經質又邪惡的音符將無望串起,末世狂歡,眾生顛倒,王菲在這裡變得不像一個歌手,更像是夢境中出現的畫外音。

《浮躁》是一張不屬於香港流行樂序列的唱片,自然遭到了銷量慘敗,卻收穫了評論界的高度讚揚。王菲對於香港樂壇的創新也到此為止,她將90年代初興起的另類女聲,和個人偏好的Brit Pop及部分Dream Pop元素成功地植入了自己作品並取得成功,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香港流行樂的秩序。《浮躁》之後,王菲轉投百代公司,其後的幾張專輯雖然更成熟、精緻、動聽,雖然她的演唱已臻化境,但從此開始,王菲的赤子之心卻難以得覓,與此做出交換的,是得到了三張(或四張)主流流行樂壇的經典之作。

3、精緻成熟的天后

1997年,發表同名專輯《王菲》,其中擁有一首家喻戶曉的名曲(名標題?)《你快樂(所以我快樂)》,一首英式搖滾流行曲《悶》,歌詞中折射的態度成為世紀末女性主義的代言與研究樣本。專輯中還有《人間》、《我也不想這樣》等瑯瑯上口的打榜金曲。

1998年的《唱遊》中編曲極富層次,《感情生活》、《色誡》有著既詭異又動聽的曲調,《醒不來》、《你》、《飛》等一系列民謠小品增添了情趣,專輯的整體氛圍既溫暖又夢幻,其中最熱的單曲是《紅豆》。這首纏綿情歌中的一句詞“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有政治不正確嫌疑,在中央電視臺現場演唱播出時字幕被改掉。

同期,王菲舉行了“唱遊”系列演唱會,這一系列的演唱會上,王菲處於她的巔峰狀態,從歌曲儲備到樂隊支援,王菲擁有的資源在華語音樂圈最為星光熠熠,令人嘖然。同期出版的王菲“唱遊大世界”演唱會錄音,是王菲最好的現場錄音版本。

1999年的《只愛陌生人》,封面是王菲最為性感的一次,粉底下著黑色皮衣的王菲欲拒還迎。世紀末歐陸電子樂熱潮正方興未艾,《精彩》即為王菲團隊的一次電子樂嘗試。在這張專輯裏,王菲繼續同時進行著與北京與香港製作人的合作,專輯中既有指南針樂隊吉他手郭亮的作品《催眠》,張亞東的作品《只愛陌生人》,也有香港方面C.Y.Kong的《開到荼蘼》、《百年孤寂》和Adrian Chan的《蝴蝶》,多種流行曲式糅為一體。當時的王菲正經歷竇唯婚變,媒體對其私生活的關注,多於對其音樂的關注。

2000年的《寓言》本應分成兩張專輯,前五首三字歌曲是一部張亞東製作的流行愛情史詩五部曲,這五首作品本應單獨成集,但勢必會成為《浮躁》二世,因此,五部曲後話鋒一轉,後半部分專輯又成了港式流行的延續。其中《再見螢火蟲》為音樂性佳作,《不愛我的我不愛》、《你喜歡不如我喜歡》等歌名再次成為話題。

這四張專輯構成了王菲居天后之位時的專輯基調,即京港兩地雜糅的品質流行樂,一首K歌金曲,再結合話題性歌曲。此時王菲的唱腔極其成熟,難有同行可望其項背,王菲作品的音樂品位挑戰大眾的聽覺習慣,又並不過火地冒犯,成就了複雜而迷人的氣質。但這時王菲的專輯整體感已經無法與《天空》、《浮躁》時相比,儘管在商業上取得了更大成就,但在音樂思路的先鋒性上已經大有退步。

後來的《王菲》(2001)與引退前的《將愛》已無可大書特書之處,不過不失的兩次例行作業而已。從1989年赴港到2003年引退,走過14年職業歌手生涯的王菲,從對鄧麗君的模倣、對關淑怡的靠近開始,走出了一條在個人趣味和大眾趣味中間的平衡之路,最終成就了個人獨特的偶像地位。王菲的創新並不徹底,不會令有識之士拍案驚奇,她的成功既包括音樂的成功,也包括市場操作的成功,也包括其複雜的個人氣質作用,但歸根結底,都來自她超出大眾趣味的那恰到好處的一點點。

4、王菲留下了什麼

説王菲結束了一個時代並不過分,她的引退與港臺流行唱片界的衰敗恰好契合。她退出之後,港臺音樂界的好年景不再,台灣的創作歌手周傑倫獨力支撐,香港方面唱將只有陳奕迅能兼收票房與評論界的讚揚,女歌手方面則一片慘不忍睹。王菲似乎成為了一個長達14年的特例,因為她留下的東西再沒人拾起。

曾經的主流流行樂有一部分能夠包容一定程度上的另類音樂,但近年間,主流流行樂已經沒有在音樂性上與小眾音樂、獨立/另類音樂分庭抗禮的能力。王菲敢於大膽將歐美樂壇中與自身契合(但可能與預期的聽眾背道而馳)的部分為我所用的勇氣,似乎再沒有出現在主流流行樂界,隨著2004年以後獨立樂隊的盛行,這種分野變得更加清晰。由於唱片業營利能力的下滑,唱片業更少將錢投在有風險的音樂項目上,主流樂壇一再退卻,變得無比保守,對新人的挖掘能力也每況愈下,流行樂品質一再降低,如今連一個唱功僅僅及格的新人都會受到大家矚目,也就出現了文章開頭張亞東所説“一個字一個字拼效果”的情況。樂壇逐漸蕭條,明星數量大不如前。

王菲留下的,是一個“個性歌星稱王”的傳説,這一結果符合多數人的願望,但並不符合普遍的商業規律。王菲留下的,是十余張大碟與無數巧立名目的精選集,與她簽約過的所有唱片公司都因此獲利頗豐。王菲留下的,是香港流行樂黃金時代的最後背影,她代表了流行樂製作的最高水準,代表了歌手最高水準的歌唱表現,也代表了娛樂行業的話題巔峰。

流行樂壇的黃金時代結束在90年代,在新世紀初茍延殘喘,隨後死去。好在錄音製品可以留存,可以橫跨時代,好作品更是歷久彌新,儘管今天的流行樂聽眾距離90年代的喧囂熱鬧已遠,但塵埃落定時,更能有心緒仔細品鑒來自舊日的洪鍾大呂,自然也能在寒冬中盼望著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