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琴:將民樂帶入未來的使者

時間:2010-10-15 14:14:05 | 來源:精品購物指南

資訊>生活>音樂>

 朱哲琴:將民樂帶入未來的使者

朱哲琴

 朱哲琴:將民樂帶入未來的使者

朱哲琴在西藏

編輯/鞏曉莉

她是一個使者。20年前,一首《一個真實的故事》感動國人,就在人們認為她理應收穫鮮花、掌聲與榮譽時,她卻轉身沒入西藏,放下繁華炫麗,去尋找真正想唱的音樂;15年前,一首《阿姐鼓》讓她“墻裏開花墻外香”,獲得無數國際讚譽。她的歌唱技巧仿佛擁有特異能力,真假音轉換自如,繚繞中充滿智慧。“音樂來臨時就像葉子枯黃會飄落,種子到了時間會發芽”,朱哲琴如此品評音樂之於自己。這位身軀嬌小、容貌素凈的女子,把自然界與人間最協調的樂音做了最好的詮釋。樂評人王曉松曾評價她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的意外生存”。事實上,朱哲琴不僅意外地生存著,也在以音樂影響、感動更多的人。2010年秋,她旋風般地重回公眾視野,將在四地舉行巡演,帶來一場民族音樂跨越時空的旅行,從過去,到未來。

2009年,在被聯合國任命為中國親善大使時,朱哲琴發起了“世界看見”少數民族文化保護與發展親善行動,分別前往貴州、雲南、內蒙古、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開始了一場為期4個月、行程兩萬多公里的民族音樂尋訪之旅,也正是這場尋訪,奠定了“世界聽·見·朱哲琴與民族歌樂師”2010年巡演的基礎,屆時,來自西部少數民族地區的苗族臺江飛歌傳人、蒙古族呼麥傳人、哈薩克冬不拉大師庫爾曼江等民族歌樂師將與當代樂壇的傑出鼓手荒井、古箏奇才常靜同臺演出。巡演將於10月15日、16日亮相香港新視野藝術節;10月20日登陸北京國家大劇院;10月28日在上海大劇院展開;11月3日在杭州大劇院展開。作為藝術總監和音樂的導航者,朱哲琴將帶領觀眾踏入一段跨時空的奇幻音樂之旅,誠如她所説,“希望傳承下來的民族音樂珍品裏的基因、血脈會在當代,甚至在未來時空裏面延續發展。”

未來感,是一種新的希望

記者:15年前你做《阿姐鼓》時,是從西藏吸取了靈感,融入了自己的創作,並帶到了世界音樂舞臺上,經過去年的音樂採集工作和目前的音樂再創作,和以前的作品相比,現在的創作有什麼不同?

朱哲琴:出發點完全不同。過去雖然也跟民族區域有關係,但立足點是自己,講創作人本身的感受。這次的創作有很強的少數民族文化保護的目標和背景,跟 “世界看見”推動民族文化進入當代和走向世界的目標是一致的,立足點主要在少數民族文化本身。另外,合作的對象也不一樣,過去主要是我與何訓田合作,還有八九十年代比較活躍的一批文化精英,這一次的合作是非常年輕的一代,無論是音樂創作、樂隊表演、舞臺創意甚至造型設計都是有國際視野的新的一代,他們對傳統的解讀也有新的角度,能産生新的可能性和希望。

記者:你需要推動的是傳統文化保護,為什麼這次巡演中這麼強調“未來感”?

朱哲琴:實際上是要強調一種新的希望。我們會在音樂的語境上,想像這些傳統民族音樂的基因經過時間的旅行,産生跟時間的化學反應。過去的一代人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會保有強烈的時代特徵,是一種固定格式的傳世和解讀。這次我選擇跟當代年輕的藝術家、音樂家合作,我們看待傳承的眼光會從過去的眼光裏脫離出來。我想,對民族音樂的探索已經非常多,希望能呈現出一條新的路子。這次我們的製作不是民俗或者民族元素採集的展演,而是基於人文和環境的關懷,我們相信傳承下來的民族音樂珍品裏的基因、血脈,會在當代,甚至在未來的時空裏仍然存在,它在未來是有延伸、有發展的。

演出強調根源性和未來性

記者:在演出的創意和製作上你有什麼設想嗎?

朱哲琴:我們很強調根源性,希望看到原初的東西是如何發展和生長的,這是整個製作很重要的音樂思路。我們會與民族音樂傳人一起上臺,他們是民族音樂的根源所在,另外,通過視覺和聽覺,讓這些音樂的根源和我本人以及當代的樂手進入到另一個時空,讓我們之間的化學反應延續到另一個時空。我們也強調音樂的未來性,在創作和編曲方面,與年輕的旅法蒙古族音樂人呂佳佳合作;在舞臺演出方面,邀請的都是年輕而有銳氣的一批音樂人,比如古箏演奏者常靜,她是北京2008奧運會開幕式的古箏演奏者,打擊樂手老荒(荒井壯一郎)小時候就曾經是香港青年交響樂團打擊樂首席,18歲就擔任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打擊樂手。我很期待這些年輕的音樂人與地道的民族音樂傳承人在一起的化學反應。我們讓這些聲音進入當代,讓當代的人聽到,這樣它才會有真實生長的土壤,才有生長的可能性。我們不回避所處的現代環境,也不回避所處在的這個邊緣文化被擠壓的時空,只是強烈地希望去保護、整理它們,希望把它帶入當代與未來的時空。

記者:這次演出還請來了許多地方奇人,能具體聊聊嗎?

朱哲琴:這也是考慮到根源性的原因。我們邀請黔東南臺江飛歌的苗族民歌手方少保、唐龍、邰勝恒、方康、唐翁翁,他們是我在黔東南音樂採集遇到的奇跡,他們唱飛歌的時刻永遠印在我的腦子裏面,只要想到那方山水,那樣的旋律就會出來。還有新疆樂人庫爾曼江,在去伊犁的時候,他到我們住的地方彈唱冬不拉直到半夜三點,他的演奏臻于純熟,是一個非常有自覺性的音樂家。我們也會請一些內蒙古的樂手,比如説呼麥和陶布秀爾、茅敦潮爾(蒙語音譯)的彈撥樂。

讓觀眾享受音樂最直接的吸引

記者:這次巡演的主題是 “世界聽見”,這和你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起的“世界看見”項目有什麼內在關係嗎?

朱哲琴:我擔任UNDP中國親善大使的使命是保護和發展中國多元民族文化,“世界聽見”是一個音樂行動,由此産生真正的音樂成果、産品。我們的音樂採集之旅,是先從保護開始的,在實地錄音的基礎上,發展新的作品。我們還會創造一個迴圈,比如説“1帶5傳承計劃”,重新讓這些老藝人將絕技再傳承給下一代。我們計劃用巡演和唱片製作中所獲得的部分利潤,去資助每個區域的文化傳承人,讓他們去培養身邊的年輕一代。從今年10 月份的巡演開始,包括之前廣州“奧迪音樂周”上我的個人演唱會,都會拿出票房利潤的10%進行捐贈,而且還會有更多的支援夥伴加入到“1帶5傳承計劃”中來,通過這個計劃,讓文化傳承不要斷裂。

記者:在“世界聽見”巡演中,你希望將樂迷帶入怎樣一個世界?

朱哲琴:每個時期我都希望給樂迷帶來新的東西,這也是我創作的動力。這次我還會以最新的創作為主,希望大家能夠感受到朱哲琴的藝術經過這麼多年,在這一個10年裏是不一樣的,會開創新的實踐,我也相信中國多元的民族音樂在未來10年,也會有一個新的格局。另外,我還希望聽眾能夠體會到民族音樂最直覺的部分,這種直接的感受現在已經越來越少了。這是我遊歷世界,看到那麼多不同的藝術種類後,在民間藝術裏得到的最珍貴的體驗,它讓我真正回到音樂的本質,我們不用經過某種教育、某種訓練就能去分享,享受音樂直覺的吸引,這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天賦,我希望觀眾在這次創作中能復蘇這種體驗。

記者:感覺你像一個聲音的使者,連結著時空和地域,找到少數民族音樂的基因,然後用當代可以理解的方式去進行溝通。

朱哲琴:我想我是被選中了,我慶倖自己能無時無刻不被這些珍貴的東西所選中,它們撲面而來,擊中了我,而我的耳朵能夠分辨什麼是恒久和美好的聲音。在演出中,我們也會呈現一個當代的聲音語境,比如呈現我們的音色、樂器的音色和環境的聲色,以及對聲音的解讀方式。我們採錄的這些音樂基本上是從幾百年,甚至上千年前就流傳下來的,它們鮮有機會從大山裏面走出來,即使走出來也很少與這個時空有互動。我希望通過這次巡演讓民族音樂的基因與當代的聲音産生互動,産生新的、屬於這個時代的音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