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中國搖滾教父崔健:有了他就不再“一無所有”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9-13 11:34:39 | 文章來源: 環球人物雜誌

雜誌封面

崔健(資料圖)

樂迷高舉崔健大旗

崔健執導電影北京開機

2010年8月27日晚 10時許,“怒放——搖滾英雄演唱會”的前12組歌手已全部登臺,壓軸的時刻到了。萬眾沸騰的北京工人體育場,忽然間多了一絲躁動。大家都知道,除了“中國搖滾教父”崔健,沒人能把今晚的演唱會推向最高潮。

此刻,一直在後臺追蹤採訪的環球人物雜誌記者看了一眼身邊的崔健,他正屏息凝神。依舊是一身黑衣,依舊是那頂洗得破了邊的白色紅星棒球帽,崔健仰頭凝視著天空,不再與任何人交流。“崔健老師,加油!”聽到記者的話,他點點頭,目光充滿自信。他躬身彎腰、活動手腳、拉伸肌肉……一連串熱身之後,向臺前走去。

頃刻間,歡呼的聲浪震耳欲聾,幾乎要把整個舞臺掀翻。第一首歌曲《不再掩飾》唱完後,崔健激動地説:“從24年前的那天開始,中國搖滾就不再掩飾了!”接著,他請現場十幾位姑娘跟他同臺跳舞,唱起了第二首歌。現場氣氛“瘋”到了頂點,演唱會變成了一個大聯歡。

兩首歌之後,崔健一聲“再見”,立刻轉身回到後臺。這出乎觀眾意料,也讓記者十分驚訝。人們原以為,在這場盛會上,他一定會演唱24年前震撼中國樂壇的那首《一無所有》。然而,個性十足的他卻給大家留下了這個遺憾。20分鐘後,在送崔健上車離去之後,記者發現很多觀眾的臉上還淌著熱淚。一位中年男士對記者説:“24年前,有了他,我們就不再‘一無所有’。‘崔健’兩個字,對我們來説,就是青春,就是時代符號。”

24年前一炮而紅

24年前,1986年5月9日晚,就在隔壁的工人體育館內,為“世界和平年”而舉行的“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開始了。25歲的崔健走上臺,他穿著一身舊軍裝,褲腳一高一低,露出一雙不合腳的大皮鞋。台下一陣騷動:“看這吊兒郎當的模樣!”話音沒落,身材瘦小的崔健就迸發出狂野的聲音:“我曾經問個不休,你何時跟我走,可你卻總是笑我,一無所有……”

現場轟動了。演出結束後,北京一家報紙的大字標題就是:“崔健唱了《一無所有》,中國音樂市場從此不再‘一無所有’!”全國觀眾紛紛打聽:崔健是誰?

1961年,崔健出生在北京一個朝鮮族家庭,父親是專業的小號演奏者,母親是朝鮮族舞蹈團的成員。在家庭的藝術熏陶下,崔健14歲就開始學習吹小號。上中學時,崔健的語文成績很好,老師對他爸爸説:“別讓這孩子學音樂了,在文學上發展吧。”但崔健還是選擇了子承父業。1981年,20歲的崔健成為北京歌舞團的小號演奏員。

在大多數人的記憶中,上世紀80年代初的北京就像一張色彩單調的老照片。但在崔健等人的記憶中,“那是一個文學與詩歌的年代”,“十分好玩,非常精彩,是再也無法復原的黃金時代”。

當時,改革開放已經進行了好幾年,世界上的一些潮流漸漸進入中國的各個領域。觸覺敏銳的年輕人,最早感知到了這股暖意,一大批“文學青年”應運而生。他們談論詩歌,研讀黑格爾和尼采,費盡週折地找來歐美的音樂錄影帶(MTV),又滿北京城地尋找能看錄影帶的設備,聚集在一起觀看。

崔健也是其中的一員。從那些音樂錄影帶中,他看到了80年代最流行的商業化搖滾表演。“槍炮玫瑰樂隊”、“U2樂隊”、麥當娜、邁克爾·傑克遜……這些優秀的搖滾歌手,造型前衛、歌詞囂張、旋律狂野。“看完了,震撼之餘,自己組一支搖滾樂隊的念頭也開始蠢蠢欲動。”

崔健從此“不務正業”,迷上了吉他和寫歌。1984年,他與幾位志趣相投的同事成立了“七合板樂隊”。1985年,他創作出第一首搖滾歌曲《不是我不明白》,並帶著這首歌參加了一個歌唱比賽。“二十多年來我好像只學會了忍耐,難怪姑娘們總是説我不實實在在,我強打起精神,從睡夢中醒來,可醒來才知這個世界變化真叫快……”另類的歌詞和強烈的旋律,令包括著名歌唱家王昆、李雙江在內的幾位評委大跌眼鏡。崔健當然未能進入復賽。但這次嘗試,使崔健受到了很多關注。因此,當第二年北京要舉辦“讓世界充滿愛——百名歌星演唱會”時,主辦方想到了他。

可主辦方沒有料到,崔健的《一無所有》會如此轟動,成為中國社會的一個標誌性事件。那時候,經濟改革和社會轉型使許多人感到迷茫,“社會變化太快,靈魂卻跟不上身體”是年輕人的共同感受。崔健的歌聲猛然刺中了社會的痛處,喊出了人們的心聲。人們開始反思:我們為何一無所有?開始追問:我們還能去向何方?“崔健的歌把我們帶進了另一番天地。”在“怒放”演唱會的現場,許多四五十歲的人毫不諱言,是崔健影響了他們的人生。

拒絕個人崇拜

1988年1月,崔健攜“ADO樂隊”在北京中山音樂堂成功舉辦了自己的首場個人演唱會。演唱會現場,激動萬分的觀眾打出了“崔健你好”的橫幅。從1989年開始,崔健連續推出3張專輯《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解決》和《紅旗下的蛋》。它們被稱作“紅色三部曲”,搖滾音樂得到了中國社會的廣泛承認。崔健成了“中國搖滾教父”。

在“怒放”演唱會的現場,一位40多歲的歌迷向記者回憶起20年前的另一場演唱會:“1990年1月,崔健從英、法旅行回來,就在這裡開了一場個人演唱會。演出結束後,我們幾千個年輕人像遊行一樣,從工人體育場走到地鐵站,一路合唱《新長征路上的搖滾》、《花房姑娘》。好多人淚流滿面,聲音都顫了,還扯著嗓子唱……那時候就覺得怎麼那麼痛快啊!什麼害羞啊,含蓄啊,都不想了,心裏那些説不清的東西全都讓崔健説出來了,就覺得什麼都可以這樣展現出來!”

上世紀90年代,崔健在國際上獲得關注。1992年,他的歌曲《快讓我在雪地上撒點野》的音樂錄影帶,在美國獲得“國際MTV大獎”。同年,崔健第一次在東京演出。1995年,他到美國巡迴演出,獲得了《紐約時報》、《新聞週刊》、《時代》、《滾石》、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等媒體的廣泛好評。

如今,回想起當時的火熱,崔健很冷靜。他提到了一件事,當年,在他的全國個人巡迴演唱會開始之前,他拒絕了英國廣播公司(BBC)的跟拍:“你們又不了解我,怎麼拍?”面對瘋狂的歌迷,他推開他們的手:“我拒絕個人崇拜!”

1998年,崔健發行了第四張專輯《無能的力量》,這張專輯採用了前衛的數位搖滾風格,許多歌迷不能適應他的轉變。但崔健滿不在乎,他不願迎合歌迷的口味:“歌迷與音樂人之間,就像戀人關係。倘若戀人要對方放棄個性的話,這種關係不會持久。一個人只有真正關注一個戀人的發展,希望他有更大的自由空間,期待著更多新鮮不斷出現,這才是真正優質的戀人關係。”

崔健的“求新求變”,也有深層的考慮。“我希望原來有人聽我的歌,現在有人聽,10年後還照樣有人聽。我希望我的音樂屬於每個時代的人,而不僅僅屬於80年代開始聽我的歌、如今四五十歲的這一撥人。我希望‘90後’,甚至是本世紀出生的人,現在、未來都會願意聽我的歌。”

然而,進入本世紀後,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中國搖滾不復上世紀80年代的輝煌。2005年,崔健的新專輯《給你一點顏色》推出後,反響平平。有人批評他“放棄旋律、脫離群眾、江郎才盡”,有媒體説“大眾和他的關係變得疏遠起來”。

觸類旁通愛上電影

搖滾沒落了,崔健在做什麼?

崔健的經紀人尤尤告訴環球人物雜誌記者:“這兩年,崔健老師的生活非常簡單,搞音樂、看電影和鍛鍊身體。他沒有那些雜七雜八的愛好。以前,崔健用搖滾音樂來表達自己、認識社會。20年過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愛上了電影。”

崔健自己則説:“有種説法叫觸類旁通。拍電影是因為我除了做音樂外還有剩餘時間,我只是想讓我的生活更充實。”早在1993年,崔健就和第六代導演張元合作拍攝了實驗性影片《北京雜種》。影片中崔健出演了一位北京搖滾音樂人。2004年,他在電影《我的兄弟姐妹》中出色地塑造了一位當音樂教師的父親的形象。如今,崔健正忙於一部新電影的拍攝。

談到中國搖滾的未來,崔健充滿期待,因為他看到了層出不窮的新人。“他們每週用5天時間去排練,每次排練四五個小時……我用幾個數字表達,每年的樂器銷售以10%的速度遞增,而且檔次越來越高,玩音樂的人越來越多,這就是一個希望;在我們周圍,音樂人的生活水準日漸提高,儘管他們的演出場所很小,但他們可以靠做音樂買房、買車,他們沒有被商業發展大潮徹底遺棄,這也是希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