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頁 > 資訊 > 生活 > 音樂

星銳音樂節總策劃馬東:城市需要高品質音樂節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6-04 16:28:42 | 文章來源: 網易娛樂

 星銳音樂節總策劃馬東:城市需要高品質音樂節

音樂節市場調查。

2000年,迷笛音樂學校在北京舉辦了第一屆迷笛音樂節。金黃、碧綠的頭髮,熾熱的目光,滿頭大汗跑來跑去的窮小子和姑娘,啤酒管夠,樂隊夠勁,台下的的人瘋狂呼喊、嚎叫、搖擺……迷笛音樂節的創始人張帆説:“有很多音樂節的國家,才是一個有人味的國家”。

果真,中國的音樂節這幾年是越來越多了,迷笛、草莓、熱波、張北、賀蘭山,都是一屆比一屆火熱,現在,應該再加上由馬東策劃的“享樂派”城市星銳音樂節了。

馬東、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現為浙江某集團公司副總裁。學生時代一盤崔健的磁帶將他引上了搖滾樂的不歸路,大學期間任樂隊主唱與吉他手。因英語的精通程度與母語相當,熟知歐美搖滾音樂,七八十年代的搖滾樂隊與經典曲目尤甚。1998年在合肥明珠廣場組織了3場搖滾演唱會,3天吸引約2萬名觀眾。如今,馬東舊夢重溫,策劃操辦“享樂派”城市星銳音樂節,在全新的起點上,開始了自己的音樂之旅。

隔了十幾年,馬東再次要做起一個音樂節,國內音樂環境已經是大不一樣。“我們做音樂節並不是跟風而動,相反,是試圖回避國內音樂節存在弊病的一種嘗試。”確實,目前國內一些音樂節過於注重形式和包裝的東西,而忽略了音樂本身這種重要的因素。“反正,我作為資深的搖滾樂迷,你要讓我呆在這些音樂節的現場,我可以告訴你,我一個小時都呆不了。我只想揪住主辦方大聲質問:請問,你能不能告訴我,音樂在哪?”馬東如是説。

在馬東看來,音樂節的核心是音樂,如果音樂糟爛無比,只看到一群所謂的“玩樂人”在臺上亂蹦亂跳瞎胡鬧,簡直是折磨觀眾的視覺神經與聽覺神經。“我曾看過一個大型音樂節的樂隊演出,主唱説為了紀念MJ,特翻唱一首MJ的歌曲以示懷念,結果歌曲唱得不堪入耳,無論是配器還是英文發音均一塌糊塗,台下罵聲一片,MJ若在天有靈,都得氣活過來……”這種現象在每一個音樂節上都會發生,也反映出國內合格的原創樂隊實在少之又少。“既然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主辦方更應該精挑細選,而不是一把米一把糠地煮成一鍋亂粥。你不能老拿這種音樂去忽悠你的顧客。我們最原始樸素的想法是,基於對音樂現場的理解,我們覺得應該呈現出什麼樣的音樂給顧客,我們就往這個方向努力。”

現國內音樂節的另一“發展趨勢”是形式上盲目追求規模,動輒搭多個舞臺上百隻樂隊,雖然規模是大型音樂節的一個特色,但是不能盲目攀比甚至暗中比拼。你有4個舞臺,我就設6個舞臺,你請100支樂隊,我就請120組藝人。2010年的草莓音樂節,謝天笑的臺子與旁邊重金屬臺挨得太近,重金屬一起來,就直接蓋過了他的音樂,歌迷與樂手的情緒都受到了影響。記得09年一個音樂節號稱國內最長的音樂節,跨度一個多月,像這些和市場脫節的“之最”都沒有太多意義。

另外,目前國內音樂節同質化嚴重,至少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差異化競爭的格局。很多音樂節出現的就是哪些熟面孔。你閉著眼睛到了一個音樂節,睜開眼睛看,你不知道是在草莓,還是迷笛。不過,今年情況已經有所變化,因為如果你睜開眼睛看到了超女,那便是草莓了。

“享樂派”的舉辦,是馬東針對目前音樂節現狀摒棄其弊端的一次大膽嘗試。“享樂派”要真正做到讓觀眾享受音樂,定位在不跟風、有自己音樂主見的觀眾。其他音樂節注重寬度,“享樂派”注重的是深度,這種深度體現在不僅對樂隊進行深度挖掘,而且對曲目進行深度挖掘,從而找到適合市場需求的樂隊和曲目。

“享樂派”有自己鮮明的主題。比如6月份的合肥站,6月是邁克爾·傑克遜去世一週年,特設了“向MJ致敬”環節,樂隊會回顧MJ的代表曲目。此外,還設置了經典回顧環節,對過去50年搖滾音樂的代表作品進行回顧。“我們有2支樂隊非常專業的樂隊將詮釋這些經典作品,這並非很多樂隊都能做到的。”

一場好的音樂節能夠健康的運營下去,主辦方不僅要對樂隊有所要求,也要善待活動的利益相關者,包括顧客、贊助商、供應商、社區、樂手。只有形成多贏的局面,音樂節才能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不管怎麼説,馬東認為:一個城市需要有自己高品質的音樂節,一個有音樂節的城市,才是一個有文化、有活力的城市。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留言須知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