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耳順之年的回顧史

時間:2011-09-14 10:35:54 | 來源:雅昌藝術網

羅中立因為兩院院長而被人著名,四川美術學院院長和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當代藝術院院長,因為《父親》而被人熟知,當然不能否定的還有他給川美帶來了一個新時代,屬於川美油畫的時代。巴蜀之爭相當厲害的那段時間,有人傳“四川美術學院”將更名“西南美術學院”或“重慶美術學院”,據説是羅中立的強硬反對下這一提案才被否決,如今也就僅僅是一介笑談。

見到過羅中立的人知道他兩眼明澈、健談,當然更是精力充沛。真正執著于藝術的藝術家都有著常人難以比擬的激起,韓美林是,蔡國強也是。

匯聚羅中立三十年藝術歷程的個展--《語言的軌跡》在坦克庫重慶當代藝術中心的1號、2號展廳裏亮相。《語言的軌跡》是羅中立15年來的首次個展,也是在重慶的首次個展。1號廳是20幅大畫作和10余件小作,以時間為軌跡。2號廳則全部是雕塑作品,材質多為玻璃鋼。

策展人是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范館長一直致力於中國當代藝術的引導和通識推廣,更多的是關注大眾對於藝術的理解和藝術家本身訴求的表達。他説:“近十年來,他為自己樹立了新的藝術目標,不斷地超越自己,不斷地超越藝術上已有的成果。這既可以稱為文獻藝術展,也可以稱為一個全新的羅中立藝術展,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全新的羅中立世界。”

我則認為,隨著川美油畫時代的到來,這也將迎來的是一個嶄新的羅中立時代。

羅中立被世人熟知的重要作品是《父親》,一個廣義的父親含義一直體現的是他對農民的關注,在這個幅員遼闊的大國上的絕大多數者。他在接受訪談時曾説,畫農民是我一生的願望。

另外一位著名藝術家蔡國強則在上海黃浦江邊為外灘美術館策劃了開館展《農民讓生活更美好》,蔡先生和羅院長都關注農民,羅院長是關注樸實,蔡先生則是關注農民話語權和創造力,他説他要用藝術家的特權為農民説一句話。

距離羅中立《父親》已經有10餘年時光了,這次《語言的軌跡》上看到的基本都是羅中立的油畫新作,在藝術語言上完全超越了過去寫實的具象造型,而更多采用象徵和表現新手法,姑且不考慮這個漫長的變革過程,僅看結果應該是耳目一新,畢竟羅中立已經開始從平面轉向立體的做出嘗試。不管這麼變革,羅中立依舊對農民這一主體抱有相當豐厚的興趣,在坦克庫的2號展廳,展示著羅中立創作的14件玻璃鋼雕塑作品,這些雕塑仍是以大巴山的農民為主角,作品中的人物,有的正在田間播種,有的拿著芭蕉葉躲雨。這也是業界內外首次看到羅中立在平面到立體的轉型,歷時三年的創作在《語言的軌跡》首次亮相。

羅中立在出任當代藝術研究院院長時,據官方消息是要和蔡國強、方力鈞、張曉剛、曾梵志、汪建偉、王廣義、徐冰、許江、韋爾申等20多位藝術家帶領當代藝術回歸主流,從從一直不被業界認同的“胡潤當代藝術榜”來看也確是如此。2009胡潤當代藝術榜羅中立以5964萬人民幣的拍賣額排名14,蔡國強則排名16。

2010胡潤當代藝術榜羅中立以僅2579萬人民幣的拍賣額下降到16位,蔡國強則僅為27位。羅院長是回歸主流了,能否帶領中國當代藝術回歸主流就得看這些特立獨行的當代藝術家是否願意為“傍上”中國當代藝術研究院這一主流藝術而放棄收藏和拍賣市場的高額利益。

作為巴渝東道主,羅中立的《語言的軌跡》是坦克庫組織策劃的大型學術活動“實驗報告:關於中國當代藝術的視覺檔案”的首場展覽。此次學術活動計劃在一年的時間裏邀請張曉剛、王廣義、方力鈞、何多苓、葉永青等中國當代藝術的10位藝術家在坦克庫相繼舉辦個展。

關於《語言的軌跡》後續范迪安説,這些年來他一直希望能在中國美術館再舉辦一次羅中立的個展。而這次坦克庫的首展,相當於這個展覽到北京和世界其他地方展出的一次預演。“他代表了中國當代美術的典型,他的作品具有非常典型的中國文化內涵和中國的藝術氣象,這是面向世界交流特別需要的中國藝術楷模。”所以在7月16日,《語言的軌跡》在坦克庫重慶當代藝術中心結束後,部分作品會在中國美術館與首都觀眾見面。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