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靖憲:春雨潤物細無聲

時間:2011-07-18 13:39:32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白雪石>研究文章>

在你的而前:晨曦初逗,遠處的山峰,尚隱藏在空蒙的霧氣之中,明澈似青羅的江水,插著無數玉簪般山峰,如鏡的水面,劃著兒只欲動還靜的漁丹,這是詩一樣的境界。忽然,在你的面前,是層層疊疊的巉岩怪石,白沙似的飛瀑,從山澗傾瀉而下,分成無數的細小支流,轉過岩石,又匯成一股溪流,潺湲而去,漫山滿布火紅的丹楓,像喝了濃郁的醇酒,似乎沉醉了,你也許也染上了醉意。止在這時,眼前出現了群山千萬,各呈異態,山上清奇古怪的蒼松,山谷中雲霧瀰漫,真是變化不可仿佛。這就是白雪石先生筆底下的漓江、太行、黃山的景色。使我們駐足遐想的是,一幅幅美麗的…水,都有一種寧靜、和諧、清新幽雅,耐人尋味的意境。

清代思想家、詩人龔定庵在京城時,曾對山水畫家戴熙説:“西山有時渺然隔雲漢外,有時蒼然墮幾榻前,不關風雨晴晦也。”一個詩人或畫家,對自然美的風景.當進八景與神會的時候,在他的腦海裏可能出現不可思議的境界,這種境界往往在會心處得之,而不是人為的硬做出來的。明代山水畫家王覆漫遊華山後,想表現華山,他成天在考慮如何畫,用他自己的話説:“存乎靜室,存平行路,存乎床枕,存乎飲食,存乎外物,存乎聽音,存乎應接之隙,存乎文章之中。”可以説到了廢寢忘食的程度,可是“日燕居.聞鼓吹過門,怵然而作曰:得之矣夫”。我想這時畫家筆下的華山,不是純客觀的華…,也不是古人的華…。我曾挽著鐵鏈爬過華…,也看過王履的《華山圖冊》,總覺得《華山圖冊》是畫家心靈中的華山,“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雪石先生的山水畫是他心靈的傾注,是他飽覽名山大川後,感情的體現。

雪石先生生長在華北大地,他熟悉北國的風貌,但他抒寫江南的山川,同樣能把南國清麗、幽美的景色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常想他不僅有藝術家的熱烈感情,同時也具備雙敏銳、洞察事物的眼睛。雪石先生不喜歡在畫中題長篇大論,但在一幅《碧蓮峰遠眺》的題識,卻透露出畫家敏銳觀察事物的消息。他説:“昔遊陽朔,佇立碧蓮峰下東望,曾見雲霧由地面冉冉升起,而東嶺群峰格外層次分明,景色極佳,但頃刻問諸峰全然不見,雲退後山色更呈青翠。”在迷蒙的山巒巾,一股濕漉漉的水蒸氣,好像一條薄而輕的紗巾,蓋住了整個山峰,掀開紗巾,豁然出現在你的眼前,原來是那麼青翠碧綠的顏色。前後一對對,更增強了青翠欲滴的色彩。可見畫家感覺的敏銳。世界上沒有不美麗的山川,是要靠你的眼睛和你的手去捕捉。雪石先生那些清麗美妙的山水畫,是他那雙“慧眼”和雙手所得的藝術之趣。

記得友人曾説過,雪石先生的山水畫,有裝飾藝術之趣。這一看法小能説沒有絲毫道理,但我更覺得,這種裝飾趣味,背後蘊藏著一種東西,否則光有裝飾味,怎麼會那樣誘人呢?那麼這東兩是什麼呢?我認為這是他…水畫有一種韻律感。韻律存在十裝飾性,也存在於他的色彩、筆墨、水分,以至構圖。雪右先生的山水畫無論是水和色,…或樹,……都是那樣均衡、和諧;恰如其分,這種均衡、和諧,似在明暗、濃淡、高低、起伏,以及濃艷和淡雅中“彈奏”出來的,哪怕是水和墨、石綠和硃砂,都像音樂般的有韻律,有節奏。欣賞他的作品,恍如聽一曲幽美的旋律,使人置身於音樂的世界。

雪石先生對傳統中國繪畫有深厚的功力。他自幼喜愛繪畫,他説這一愛好並沒有什麼家學淵源,或親友熏陶,全憑自小的愛好,很小時就愛東涂兩抹。到中學時受畫家趙夢朱的教導,麗沒骨花鳥畫。他借老師的畫稿臨摹,練習用筆用墨,練習線條和各種色彩,從此對中國畫的基本功打下堅實的基礎。今天大家認為雪石先生是一位著名山水畫家,殊小知他還是造詣很深的花馬畫家。中學畢業後,他負起家庭經濟的重擔,到小學任教。但仍不忘心愛的繪畫,他一邊教學,一面又拜著名山水畫家粱樹年(現為巾央美術學院教授)為師。同時廣泛臨摹兩宋山水畫家的作品。在宋人作品中,他特別喜歡范寬、李唐的山水畫。他深愛這兩化畫家的山水,嚴整的結構和造型,同時包喜歡宋人深邃的意境。尤-北宋山水麗的巨大高聳,氣勢雄渾的構圖,淵遠深例的意境,常常為之傾倒。所以他早年的山水畫,既有范寬那樣緊密堅致的皴法,又有深邃的意境。

雪石先生將自己的山水畫創作分為兩個階段。他説解放前基本是摹倣古人技法的階段,這時期很少有新的創造:解放後,他理解到生活是創作的源泉,於是投身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他還畫了一些表現現實的人物畫。他在北京藝術師範學院任教時,到全國各地,以及名山大川去寫生,廣泛收集素材。他到過三峽、井岡山、廬山、黃山、 桂林、湘西等地,在那裏體會到祖同山川如此多嬌,這使他的山水向而貌頓為一變。小僅內容新了,技法也了。他喜歡西畫,他研究、探討水粉畫、油畫的技巧有機地運用到自己山水畫創作之中。如山水畫的用光,將古人“石分三面”的畫法,置於光影中來表現。他喜用倒影,把山光嵐影畫得那樣巧妙:他還巧妙地將中圍畫山石中的點苔,和水粉畫技巧結合起來;在水墨山水中,運川石綠和硃砂等石色,因此使輕瀅的水墨增加醒目和厚重感。雖然在他的畫中融合多種西畫技法,但他始終認為中國畫最重要的還是要表現筆墨,用筆創造出濃、淡、幹、濕. 虛、實等豐富的用筆技巧、用墨創造出水和墨的自然、生動的效果。在構圖上,他小囿于傳統山水畫的“三遠法”。他常常將畫面上的點、線交錯組合起來,使其既生動義豐富地展示自然界天工造物的奇妙。他的筆墨技法從不拖泥帶水,而是筆筆層次分明。他講求山水畫的意境,他説要使畫意達到詩意,認為中國畫中的意,是表現一個畫家的內涵和思想,通過筆墨所創造出來的意,是中國畫的靈魂。所以他每幅面,都意境、韻味濃厚,他就是這樣在山水畫創新的園地上,默默地耕耘著。

我與雪石先生神交已久,非常喜歡他的山水畫,但一直未有機會以荊,得識先生卻是不久之前的市。他氣質內含,寡丁辭言,待人誠懇,對創作卻孜孜小倦,極勤於探究,初次相談不禁為之仰慕小已。當我們交談和觀賞他作品的時候,使我聯想起他在一幅山水畫的題句:春雨潤物細無聲。的確,人對待創作如春雨潤物一樣,他用他的心靈、感情,將墨、水,以及色彩像春雨潤澤著大地,默默地,無聲地,出神入化地,將中華山川的美,奉獻給廣大群眾。雪石先生生於1915年,現在已屆佔稀之年,他還竭盡精力將他的山水畫,往更新的高峰推進,從他最近創作的闊筆山水中可以意識到這種寶刀不老的精神。

1991年l1月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