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俊:白雪石的山水畫藝術

時間:2011-07-18 13:35:30 | 來源:《藝術家》

藝術家>白雪石>研究文章>

文/劉奇俊(新加坡)

一位美術家,要表現美的山水,美的感情,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當觀眾看到畫家的作品,會因此而産生美的感覺,並引起感情上的共鳴。

白雪石,一位今年已過70歲的畫家。可是,他的山水畫,還是充滿著青春的氣息。尤其是他近年來所畫的山水,洋溢著活潑的氣氛,這固然是與我在70年代所看到他的作品,有著不同的味道。但是,我尊重他在藝術上的大膽的變法。

我在70年代的後期,曾在新加坡和香港的畫廊.看過不少白雪石的山水畫。其中一幅用墨的掀淡米描繪艮城的景色,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他把雄偉的長城,從畫面的下端再向上端兜轉,途經高山.叢林、懸崖,形成帶有節奏感的畫,而下端的中間加上一株濃墨的松更烘托出長城的與天地共存的氣魄。我認為這幅畫之所以能引起藝術聯想,主要的原因是我喜歡那簡練的筆墨造型,卻刻畫了民族的精神和氣魄。最近,他用設色和墨畫長城,還是充滿著魅力。

80年代,我所欣賞到的白雪石山水,無論題材是黃山、泰山、桂林,他都喜歡運用翠綠、石綠和嫩綠等顏色,帶有誇張性地畫出綠水青山的明潔模樣。他1984年所畫的《家家都在畫屏中》,並不著重或誇張漓江的水,而是畫在迷蒙霧氣中的陽朔,飄渺存在神奇的桂林的青翠山巒,岸上的茂林修竹,還有山嶺問遍長的雜樹下端,掩藏著停泊的木船,悠然自得,似是春風得意。景色的遠處的小屋,盡收眼底,誘發出景外之情。所以,我認為白老近來的畫是以境取勝,注重實景的描繪,以真實感人的空間境象構成意境。然後再將自己的感情色彩,融化存實景之中,含而小露,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漓江之春》,白雪石借著漓江水,畫出迷人的春。我們看漓江映出的青山倒影,雖形成了局部的對稱,但山于山足墨與青綠形成的,窄白之處猶如水晶,這不但誇張了景包動人之處,也強化了繪畫的感情色彩,創造了山水畫的輕鬆意境美。我認為這是畫家知道如何去塑造具體空間境象,而不單純講究筆墨和手法,才能構成這種與眾不同的意境。當然,白雪石這幾年所創作的不少的桂林山水畫,我們雖然不能指出他每一幅畫的山水是屬於漓江的任何一個地方,卻能領略到他是通過無數次到桂林的陽朔實地寫生,才能輕易描繪出陽朔山水之美。

然而,畫家之所以是畫家,他必須有一雙敏銳的眼睛,觀察出大地之美,並通過藝術的過濾,出現了令人吃驚的畫面,才算是高明。他所畫的形象,雖然來源於生活,但那絕對不是生活中原來的形象的簡單攝取和再現。藝術足要求用強烈的主觀情思,去染化來自自然的形象,才能感人至深,白雪石的山水畫所以受人歡迎,就是他具有以上的條件,使他的山水畫意象與眾不同。

白雪石,1915年出生於北京,他並沒有經過什麼科班的訓練,只跟民間的畫師學畫而已。他有今天的成就,最主要是靠他的自修和過去臨摹古人的畫。他比較喜歡唐李將軍的金碧和青綠山水;觀他的畫,確實是消化了不少李思訓的青綠精髓。

白雪石的山水麗,曾經于1980年在東京舉行展覽,深受炊迎。他在畫展期間,更是遊歷日本各處,對這個工業先進國還能保留歷史古跡和尊重傳統的事,感慨萬分。而在1985年的4月,他又與年輕的山水畫家宋滌重遊日本,更是感到作為—位畫家,如放棄自己民族的傳統藝術.是小可能創造出令人信服的作品的。

1984年的12月中旬,在一場大雪初降的早晨,我得到宋滌的嚮導,拜訪了這位老當益壯的畫家。他足一位沉默寡言的老者,説話非常溫和,全不像一些自封為“人師”那樣的裝模作樣。在我的要求下,他將他日本東京舉行畫展所拍的照片給我們看,只見當時觀畫者人山人海,由此可知他的畫所受到歡迎的程度。在我們親切的談話中,他説出他對中國畫的看法。

“我認為中圈畫最重要的還是要表現筆墨。我所説的筆.足創造出濃、淡、幹、濕、虛、實等的豐富具象效果的筆。至丁有墨,就是要做到墨韻生動,使到畫意達到詩的意境。我之所以這樣説,並不是因為中外的繪畫理論,都注意到主觀精神在藝術中的作用,而是覺得中國畫中的意,是表現一個畫家的內涵和思想,所以我認為通過筆墨所創造出來的意,便是中國畫的靈魂!”

白老的言論,是可圈可點的。他曾經寫過小少有關畫中國山水畫的問題,可惜沒有印成單行本,所以這次見面,我希望他能在放下畫筆的時候,為畫壇寫一本更有系統的山水畫理淪。他聽了我的話,笑著説道:“我將盡力而為。”他真是一位謙虛的老畫家。

白老近年來所畫的山水,並不只局限于桂林。他也畫了不少黃山景色,以及長江三峽的險水高峰。這些壯觀的景物,都被他畫得那麼出色動人,而且是表現得各有所長。我認為他不但是懂得如何再現自然之美,更畫出了山林泉水不同的性格,並且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白雪石,他以畢生的精力,作毫不懈怠的奮鬥,終於創造出自己的山水畫獨特風格。每當我欣賞他的山水畫,總覺得散發著白然山水的芬芳,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在這兒,也讓我祝福這位老當益壯的畫家,為我們創造更多生趣盎然的山水畫藝術。

(原文出自:台北《藝術家》1986年3月號)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