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曙旸在白雪石先生追思會上的講話

時間:2011-07-18 13:28:03 | 來源:藝術中國

藝術家>白雪石>紀念文章>

文/鄭曙旸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

尊敬的白雪石先生的親屬,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

4月22日,我國著名中國山水畫家,美術教育家,第七至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山水畫會會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白雪石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逝世。今天,我們相聚舉行追思會,深切緬懷這位著名的中國山水畫藝術大家和美術教育家,學習白雪石先生高尚人品和創新精神。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再次對白雪石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的哀悼!向白雪石先生的英靈致以的敬意!向白雪石先生的家人表示深切的問侯!

白雪石先生1915年6月12日生於北京一個平民家庭。1932年 就讀于北京第五中學。1933年加入當時北京著名繪畫社團“湖社”。1934年任教于北京上堂子衚同小學。1935年研習宋、元各山水大家真跡。1936年開始題署“雪石”為號作工筆花鳥、山水、人物畫,並舉辦作品聯展。1941年加入“中國畫研究會”。1943年辭教職,專門從事古代花鳥、山水等繪畫藝術的研究和製作,以畫為生。 1947年集歷年工筆山水和花鳥作品在北京中山公園舉辦個人畫展。1949年新中國成立,任北京琉璃寺小學教職。教學之餘,繼續精研傳統繪畫藝術,並參加北京文藝界組織的繪畫小組活動,開始重視繪畫寫生,學習新文藝理論,加深對藝術與生活關係的理解。在寫生基礎上進行新的創作實踐,同時在作品中注重反映現實生活。1953年任北京四十八中學美術教師。1955年為研究傳統繪畫藝術之變革,適應新的美術教育和創作的需要.同教育界畫友,去教師進修學院研習素描、水彩等西方繪畫。1956年應聘女四中做兼職美術教師。1958年調入北京藝術師範學院美術系任教,聘為山水畫導師。1960年秋被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聘任為山水科第一位專職講師。五十年代以來他的代表作品在重要的展覽會上展出,並被國家重要報刊雜誌及出版社出版,有的作品為國家所收藏,凸顯了他積極支援和投身“西洋繪畫民族化,民族繪畫現代化”的美術教育改革,開始進行傳統山水技法和現實生活結合的專業教學和藝術實踐。1964北京藝術學院因全國院係調整,調入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直至去世。

白雪石先生從1972年開始,前後13次赴桂林漓江深入生活,沿漓江兩岸徒步旅行寫生,深入研究傳統藝術表現手法與新生活的審美情趣結合。從而拉開了“漓江山水系列”的創作,特別是當時為釣魚臺國賓館所作大幅《漓江》成功運用以大筆淡墨作山水倒影,讓人耳目一新。他先後創作和發表的《黃岳之秋》《太行夕照》《長城腳下幸福渠》《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等山水畫與桂林漓江系列山水作品交相輝映。他的作品以新的藝術語言和結構形式,為中國傳統的山水畫發展注入了現代氣息和生機,影響一代畫風,顯示了一代山水畫大家繼承傳統,開拓創新的雄厚實力。改革開放時代,他進入了桂林漓江山水創作的高峰。他的繪畫形式和風格成為海內外中國現代山水畫創新的重要門派。

幾十年來,白雪石先生的作品不僅在國內多次舉辦個人展覽,還應邀數次在日本、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國家多次將他的作品作為禮品送給外國首腦。他為弘揚和傳播中華民族的文化藝術精神,為國際間文化交流和友好往來做出了貢獻。他的繪畫作品所具有的民族性、人民性,深受廣大群眾喜愛。白雪石先後應邀為中南海、人民大會堂、全國政協、中聯部、外交部、釣魚臺國賓館、北京飯店、北京火車站等國家機關及地方政府和企事業單位創作丈二巨幅山水作品百餘幅;為各種公益事業捐贈作品無數。其中巨幅山水《千峰競秀》《雲壑松聲》《千峰競秀 萬枝抒情》《雲海松濤》《古塞春暉》等都是他傑出的代表作品,在社會上具有很大的影響。特別是1986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的白雪石先生專著《中國畫技法山水分冊》,榮寶齋出版社等出版的《榮寶齋畫譜白雪石繪山水部分》、《中國現代名家畫譜白雪石》在社會上反響極大,創發行量之最,影響了幾代山水畫家。他一生忘我的藝術創新探索和無私的奉獻精神,獨創的藝術形式和風格,不僅推進了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而且為中國山水畫的繼承與創新做出了傑出貢獻.

白雪石先生堅持走生活之路,堅持研究傳統文化藝術精神,體悟中國繪畫藝術的精華,學習中西畫的長處,師古,而不拘泥于古人,師造化,而不拘泥于自然造化;他博采眾家之長,不為其所拖累;他以桂林漓江山水為主攻方向的同時,踏遍祖國南北萬水千山,為我國現當代中國畫開出了新的樣式和筆墨語言。他是現當代繼承和發揚中國傳統繪畫藝術精神的榜樣。

上世紀的八十年代,白雪石先生在藝壇和社會已有很高的聲譽,特別是1988年開始進入第七屆全國政協參政議政,他為人處事仍是低調,不擅張揚、喧嘩。他對自然和人類文化精神都有著敬畏之心,他對藝術十分虔誠,心無旁騖,癡迷于山水畫的創新,終身遨遊在中國山水畫和中國藝術精神探索之境,辛勤耕耘藝壇一生。

他一生經歷了不同的時代,但他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坦坦蕩蕩的做人,勤勤懇懇的工作,踏踏實實的作畫,大公無私的奉獻,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白雪石先生一生都沒有離開美術教育事業,他忠誠藝術教育事業,為人師表,平易近人,言傳身教,誨人不倦;他提攜新人,桃李滿天下,使無數的藝道同仁和學生受益匪淺;他淡泊、高雅、仁愛、博大、寬厚,具有高遠的人格境界。他的藝德人品,一生的創造成就以及為國家和社會做出的無私貢獻,讓我們肅然起敬。

白雪石先生把一生,獻給了中國現代山水畫的探索和創新,獻給了美術教育事業。白雪石先生的逝世,是中國美術界山水畫壇和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的重大損失。他描繪祖國山水的作品為人間留下了絢麗的瑰寶,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藝術精神財富。白雪石先生的藝術探索和創新精神永存,他的人格境界將流芳於世。

白雪石先生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2011年7月16日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