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者張仃

時間:2011-03-22 10:38:14 | 來源:《裝飾》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口述:梁任生(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裝飾》雜誌創刊和復刊時期主要的負責人之一)

記錄整理:田君

94 歲高齡的張仃先生辭世,我非常悲痛。我 1952 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實用美術系,上世紀 60 年代初是張仃先生的研究生,跟隨先生學習裝飾藝術。張仃、張光宇、王遜、鄭可等八九位先生栽培了我,我的成長深受他們的影響。

1950 年,當時擔任實用美術系主任的張仃先生找我談話,希望我學實用美術。這是我第一次跟張仃先生接觸。張先生很樸素,説話很有鼓動性。他説社會很需要實用美術,在國外直接跟衣食住行用有關的實用美術的設計師比畫畫的多得多 ;實用美術的目的一是宣傳黨的政策,鞏固政權,二是要改進人民的衣食住行。談話很懇切,我於是決定學實用美術。我看他穿著灰布衣服,拿著藍花布的包袱包幾本書,拿白手絹包幾個燒餅做午飯,我覺得這种老師太少了,讓我很自然地有種親和感。

沒過多久,張光宇先 生來了。我跟張光宇先生第一次接觸是在學生跟老師的聯歡會上。張仃先生把張光宇先生請來,成立工作室,請進泥人張、面人湯、皮影路,他們的想法是一致的。張仃先生囑咐我跟張光宇、鄭可先生多學習,作為學生要學著做他們的助手。我學習了室內設計,同時學做畫報編輯,跟張仃先生學展覽設計,國家外事活動典儀的設計,後來又奉命從事了陶瓷設計。張仃先生的社會活動較多,我基本是做他的助手。我一直尊張仃先生、張光宇先生為師,無論順境還是逆境。兩位先生跟我的談話從不涉及家常,談話內容都是藝術經歷,他們也有意讓我接觸一些默默為國家做事的人。“梁之” 就是兩位先生給我起的筆名。

張仃先生對我的教導體現在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是給了我從事藝術的頭腦。建國初期就是要做一名文藝戰士,做的事情要為鞏固政權,宣傳政策服務,設計要想到老百姓,要節約,讓百姓過現代的生活,要心胸開闊,能夠包容,沒有門戶之見。第二是給了我眼光,也就是欣賞鑒別的能力和水準。老師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都帶著我,教給我如何發現和識別美的人和事物,教給我比較開闊和深入看待事物的眼光。第三是給了我藝術修養,告訴我要多讀書,要有豐富的生活。我學室內設計,張光宇和沈從文先生要求我精讀《紅樓夢》,研究室內用品與陳設。張光宇先生帶我看戲、聽音樂,這些活動使我增加了多方面的興趣,培養了從事藝術工作的修養。第四,培養我養成樸素的生活觀和藝術觀。

對於先生個人我有這麼一些感受。一,我覺得張仃先生是典型的大陸氣質,他懷著濃郁的鄉土感情,是愛憎鮮明的愛國者,關心人民群眾的生活命運。二,他是熱愛國家民族文化,正直正義的、有思想的藝術家,是一位文藝戰士。三,是有文化藝術戰略遠見的關注現實、關心後人的藝術教育家,早期畫漫畫,文革以後畫壁畫,都是為國家為民族服務,他總是走在前面。四,他是真正探索祖國文化遺産中精華中的精華的人,同時又重視外國不同領域中領軍人物的動向的學者。先生去年還強調“傳統中精華中的精華要拿來”。五,他是關心中外文化交融,重在繁榮發展中國新文化的實踐家。六,他是在藝術領域裏多方面專業的專家,報刊上多有報道,他還設計過舞臺美術,舞臺演出服裝、木偶等,我國第一次以觀察員身份參展的服裝設計就出自張仃先生之手。上世紀 50 年代初,張 仃設計了傢具,明顯的中國風格,給宜興設計過煙具,全是摩登的。在張仃先生看來,工業設計是一條路,傳統的是一條路,民間的又是一條,商品跟藝術品也分開,渠道不同,手法就不同,北京節日街頭的標語塔是他設計的,跟故宮的建築很協調。七,他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有凝聚力的,善於團結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的好同志好朋友。八,他是一位以自己的藝術作品服務於社會的極其勤奮的勞動者,他常説 :“我是一個業餘畫家”,同時他也是一位以自己的作品影響、引領年輕的學子們的謙虛謹慎、平等待人的長輩。九,他是一個樸素的人,但他懂得華麗。所以艾青説 :“張仃到哪,摩登到哪”,華麗的時候是中國風格的華麗,很洋氣卻有中國味道,90 歲後他説話很少,最後跟我説 :“樸素才能高格”。

先生的藝術業績和成就永垂史冊,先生堅韌不拔、不斷奮進的精神值得後人敬仰和學習。希望大家能從不同歷史時期看待張仃先生的藝術活動業績。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