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特別是周總理提出“黃河可以畫,長江為什麼不能畫呢?”於是,北京市領導萬里同志撥專款,命我組織創作小組即日啟程南下,這就是以後長江百日寫生行。
1973年秋,我與吳冠中、黃永玉、祝大年一起,南下沿長江寫生一百天。
南通,是長江之尾的江東第一城。在這裡,我們畫了許多畫,天寧寺、寺街……我們畫過同一個對象,或各畫不同的對象,在作品與被寫生的對象的差異間,彼此比較,更深入理解各個人的著眼點與不同情思。
在我的老家,永玉兄為我母親以白描造像,冠中先生很欣賞其線條的洗練剛勁,並在畫面上題了一段記實文字。我特地把它抄錄下來。
“七三年國慶後,老袁、老祝、老黃、老吳四人背畫具,走江湖,于長江有緣。來到南通,訪得老袁老家,良機難得。在黃山玉屏樓,遇上海七十歲湯公,健步登山,老黃為之寫像,鐵劃銀鉤,曲盡健態。今在老袁家,喜值袁太夫人七十生辰,老吳建議老黃為之寫像,燈下帳前,當即研墨鋪紙,落筆為春蠶吐絲,造型樸素洗練,兼備賀爾拜因意趣,畫未及半,老袁三歲侄兒一見大呼:‘這畫的是奶奶!’滿堂大樂。
吳冠中謹記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八日。”
藝術要積極服務社會
記者:我們都知道,這麼多年,雖然您身在異鄉,卻無時無刻不關心著家鄉的發展,在您的牽線搭橋下,各路名家先後來到南通,特別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張仃等教授的支援下,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享譽全國。據説,很多人都説當時的中央美院成了南通民間工藝的“第二研究所”?
袁運甫:南通這幾年的經濟社會發展成就,令人矚目。南通市領導對文化建設的獨到見解,也讓人印象深刻。
從我個人來講,從小受到南通教育,年少時充滿藝術的生活,給人以審美的傳承和文明的熏染,這次畫展,也可以説是向家鄉的彙報,向家鄉父母姐妹們的彙報。
後來家鄉出來的一批批青年人,只要可能,我都盡力提供方便,像吳元新、金蕾蕾等等。他們的成功既有方方面面的鼓勵和幫助,跟他們自己的刻苦努力也是分不開的。
南通工藝美術研究所曾經培養了很多的人才,事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有許多歷史的經驗,應該好好總結。如今這批優秀人才都還在,而且都已經發展成為方方面面的大家,南通發展工藝美術各方面的條件過去更成熟了,應該能取得比以前更大的成就。
記者:“藝術為社會服務”是您大美術觀的核心,您始終認為,藝術服務社會是時代賦予藝術家的歷史使命,能不能對此做一些具體解釋?
袁運甫:生活在城市裏的人,每天都會接觸到相關的視覺藝術形象,走到街上就會與它們不期而遇。用一個準確的詞來講,就叫“公共藝術”。公共藝術,直接關係到中國城市化發展水準與品質。
南通社會經濟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程度,對城市建築和公用設施的建設以及家家戶戶的生活環境就要有更多的考慮。城市化的發展也是人們的修養、教育、健康、智慧的發展,只有各行各業都為建設一個完整、完美、完善的理想城市盡了自己的力量,才能建設一個真正優秀的現代文明城市,才能得到持續全面的發展。
南通是江蘇省經濟發展較快的代表城市之一,在這方面,也應該有新的發展成果。尤其是南通培養了這麼多人才,要有服務於社會的意識。我們不主張只在書齋裏做學問,而主張藝術要積極地去面對社會、反映社會、服務社會,著力提高大眾的審美能力,發展公共文化藝術方面,藝術更需要喚醒觀眾,而不僅僅是喚起觀眾的美感。
南通市中心美術館,雖然是一家民營美術館,但它從開業以來,辦了這麼多高水準的展覽和論壇,讓南通市民得到了美的享受,它對市民的審美教育有一種潛移默化的作用。它的展覽及各方面的工作都非常認真、嚴謹、細緻,我在許多國家和城市辦過畫展,我可以説,中心美術館的水準是一流的。
通籍藝術大師袁運甫專訪
時間:2010-12-20 13:34:51 | 來源:南通網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