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方舟: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不是單業化的藝術家

時間:2009-06-18 14:23:21 | 來源:千龍網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劉永剛的《北薩拉的牧羊女》可以説是他的成名作,這個畫作在87年的中國油畫展上獲得了一個重要的獎項。他這個作品所以能夠獲獎跟當時整個油畫界藝術家的整體追求有一定關係,那就是文藝復興時期是從中世紀走向人性解放的階段,但是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家,他們的主要傾向是把人神化,就是表現人的一種神性,那麼同時藝術家不約而同把目光追索到文藝復興早期的藝術家身上,比如像佛蘭西斯卡這樣的藝術家。從他的作品裏吸收很多靈感,從中發展出自己的藝術來。劉永剛當時這件作品就是,你看她那個手勢啊以及那種表情就是一種無表情的表情,給人感覺好象一種凝固了的神態,都是回到那樣一種神性的狀態,這在當時來説是一個新出現的現象。

他的釘子壁畫是他在內蒙古師範大學時期給內蒙古賓館做的作品。這個作品我當時看了以後覺得很新鮮,就是他雖然表現的主題也是草原主題,也是馬群啊這一類的主題,但是他採用的材料非常獨特,他從釘廠定制了長短不同的很多釘子,他通過釘子釘到板上、墻上出現那種凹凸不平的效果來表現一種浮雕的效果,我覺得從材料的使用上是很獨特的,因為每一個釘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一群個體組合在一起的時候,那種效果是非常有意思的,這是我從來沒有見過的效果,從這個材料的使用可以反映出劉永剛他一種創造性的精神。

80年代到90年代初,他出國正是出國的潮流,當時有很多年輕藝術家走向國外,到國外尋求新的發展、尋求更多的藝術文化資源,也是當時的一個潮流,劉永剛隨著這樣一個潮流到國外去進一步深造、發展自己,這也是很正常的現象。但是就是從他整個藝術發展路途來看,我覺得他走了又有一種可惜,因為什麼呢?因為他在國內發展得非常順利,而且快,剛剛畢業第二年他就獲獎了,接著89年,第三年又獲獎了,所以他當時在國內可以説暫露頭角,可以説在畫壇已經是一個引人注目的新秀。那麼他這一走多少年杳無音信,所以就感覺到一個人消失了。可是16年之後,他又帶著這麼多作品回來了,第一個讓我感覺到的是吃驚。這麼多年他在國外,他把西方文化融會、理解、接納以後又重新將視線回轉到傳統文化上來,這樣他把兩種文化進行溝通,創造出新的作品來,他的作品所表現的力度和氣勢是出乎我的所料的,從他後來的發展來看可以證明他早期發展中引人注目的勢頭又連續上了。我所以説他是個天才型的藝術家就是因為,藝術家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有的人很有學問,可以成為很好的學者,做藝術家他需要很好的天分,這種天分是與生俱來的,不是後天能夠達到的,後天只能在技術、知識上提高,但是天生的對藝術的感悟、對生命的感悟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的,我從這個意義上認為他做藝術是具有天分的、是一個天才型的藝術家。

劉永剛的展覽以雕塑文字為主體,我給他起了一個名字叫《站立的文字》,為什麼叫站立的文字?因為我們的文字是個符號化的東西,它是語言符號化的工具,自從蒼頡造字以來,我們所有的文字實際上都是在平面上發展的,由文字的書寫發展出各種體,正、草、隸、篆,但是它是在平面上的一種演繹和發展,但是劉永剛他一開始也是正在平面上來尋找一種新的表現,慢慢地他把它發展到空間裏去,把文字立起來,它能夠成為一種立體的東西,具有雕塑感,這是我覺得是一個創造。因為中國藝術家利用文字做作品的不少,而且很多也很成功,但是像他把文字放到空間中成為一個立體化的造型,過去還從來沒有過,所以從學術的角度來看它是一種獨創,是具有學術意義的一種探索。

他的青花瓷的作品就是以破壞作為手段來建構出一種新的樣式。大家知道青化瓷是中國傳統的陶瓷,而且中國藝術以青花瓷揚名海外,外國人一提中國的古代瓷器沒有不稱道的。劉永剛做的瓷器他是把一個瓷器造型做好了然後再把它破壞了,有意識地把它打破,好象是個殘品,但是實際上這是他的一種表現手法,是很現代的表現手法,通過對原來形態的破壞讓它産生一種很特殊的一個造型,給人很特殊的感覺。我覺得他在這個方面也是不願意因循古人、因循傳統。比如他做了一些青花瓷品,做得很完整、很光潔,沒有破壞性,那麼哪有劉永剛的瓷器呢?沒有。我們看到的仍然是對傳統的沿襲,他對這種完整的瓷瓶的形狀被他擠壓、破壞、打碎、變形,産生於他的特殊的想法,他把新的造型觀念放進去了,所以我覺得它的價值在於他對傳統的延續採取了用破壞的手段來發展傳統。

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不是單業化的藝術家,比如説他就會使用一種材料,在一個媒介上做作品,比如版畫家、油畫家、水墨畫家。一個有創造性的藝術家他總是在嘗試各種材料,他對於材料非常敏感,他可能使用任何一個東西來做作品。包括後來的裝置藝術家、行為藝術家都是這樣,可能我們大家都覺得是一個垃圾、廢品的東西,他能從這裡發現他的藝術元素,從而把他拿出來變成藝術作品,比如畢加索他把一個自行車把和一個自行車座組裝變成一個牛頭,自行車把成了牛角,車座變成牛的頭型,這就是一種創造。這本來是個廢品,是廢舊掉的,他把這兩個零件一組裝就成為一件作品,這就是對材料的敏感,甚至是對現成品的一種敏感。劉永剛他嘗試了各種材料做作品,他本來是學油畫的,他的專業是油畫,他應該是一個油畫家,可是他不滿足於僅僅在畫布上用油彩做作品,同時他也用傳統的水墨在紙上做,同時也做雕塑,這就反映了藝術家他內在的創造能力,使他不把自己局限在一個領域,他可能在多種材料裏探索、在多種材料裏找到自己創造的源泉。

他給我的感受就是非常年輕氣盛、富有創造力的藝術家,他源源不斷地做作品,我到他畫室去看的時候,他一畫就是一批,一批一批地畫。就是這個藝術家有一種發揮不盡的能力,給人感覺他是非常具有創造爆發力的藝術家,同時在生活中他也是很有活力的人,非常熱情,他經常到我那裏去聊天啊、坐啊,我就覺得這樣一個藝術家確實是充滿了活力、充滿了生氣、充滿了創造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