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運甫:談“中國傳統元素”在設計中的應用

時間:2009-06-17 11:09:13 | 來源:博寶網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記者:您從九屆美展開始就主持設計展的評獎,參與組織工作,又提出 “和而不同”這個觀念,我想就這次美展來説,您是最有發言權的,能通過這屆美展談一下您對藝術設計這個領域包括本次展覽的一些觀點和看法嗎?

袁運甫:我想就這次展覽簡單談一下我的一些認識。這次展覽非常有包容性,集中了方方面面的作品,而且直接展現了現代手工藝發展中那些大規模的作品的設計,使我們對藝術的認識通過過這次展覽得到了更深刻的洗禮,或者更有自信。

昨天晚上,上海市的領導在參觀的時候,看了我們很多環境藝術作品,提到了一個問題,我們過去對於裝飾藝術的理解具有它的片面性,你們藝術設計裏麵包容了非常濃重的宣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大型裝飾藝術,非常好。所以藝術不在於形式,而在於內容,它的思想的深度,我聽了以後也覺得是很有見解的。所以我們東西不能看大小,一件很小的東西,或很大的東西,都有它的精神內涵,所以這次展覽不管大大小小,方方面面,我們都給它一種同樣的地位,使藝術家的思想在這個藝術的殿堂裏呈現給觀眾。

這次展覽能夠反映這個時代的特點,能夠幫我們把藝術設計推向一個新的層次。大家都會認同我們這個時代所給予我們的精神鼓勵,藝術會使每一個人得到享受。在上海舉辦這次設計展,做得非常完美,確實反映了我們國家改革開放進程的一個閃亮點。昨天的開幕式以及展覽能夠真正打動我們的觀眾並且留下很好的印象,這是一種對藝術家勞動成果的補償,一種鼓舞,也是對我們設計藝術的一個鼓舞。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很多作品的作者都非常年輕,就是剛剛提到的那位年輕的作者,為了做出更好的展示效果都急哭了,我非常感動。藝術家這種對自己藝術勞動的真摯的感情,完全流露出來。她希望整個作品完整地、美好地呈現給觀眾。

同時我也非常同意很多評委在這次展覽上提到的我們在理論建設方面的重要性,這是我們在藝術設計界需要加強的,理論研究、理論交流在這一方面能夠得到加強,能建立我們藝術批評家的隊伍,這是我們這個展覽會的需要加強的部分。因為理論不加強,我們交流的深度不夠,我們推動整個中國設計藝術發展就會受到影響。我想通過這次上海展,我們在藝術設計的理論工作方面能夠得以進一步的開展。因為我們不僅是一個設計者,同時也是一個藝術設計理論研究者,這是一種發展的必要。沒有理論的支援,我們的發展也會受到影響。

記者:在我們設計界,您一直主張呼籲“大美術”觀念,那麼這個“大美術”究竟指的什麼,在現代藝術發展中有什麼突出意義嗎?

袁運甫:文革之前,中國工藝美術界的一些老前輩,他們始終主張一種思想——“大美術”,所謂的大美術,就是藝術家不僅是個畫家,藝術的才華應當為整個社會服務,這種服務方面非常廣泛。而我們這次設計作品有建築、服裝、規劃、環境廣告包括我們陶瓷以及玻璃,包容面相當寬泛,我們集中了一個思想,藝術家能夠反映這個時代的精神,能夠與廣大人民共同分享藝術的美感及理想追求,在這一點上我們是共同的。

我看到會議廳裏一個題字“藝術殿堂”,所以我們把每一件作品放在這裡,它所放射的光彩也説明我們的一種思想——希望能夠服務於社會。我覺得這個廣義非常重要。看到這個展覽後我得到很多啟示。

五年內,設計發展非常快,這裡面不僅是藝術設計家圈子裏面的事情,而且參與到藝術設計的人越來越多了,有很多人是對文化本身的興趣,像俞孔堅先生從園林走向景觀,這是個新的發展,是一個新的觀念對我們的補充。過去我們講藝術設計只是院校的事情,現在已經是全社會的事情,我們隊伍在壯大。昨天有的領導提到這個社會性會廣泛引起老百姓的興趣,會對我們展覽産生需要,這些方面也是對我們藝術設計工作的鼓勵。通過這屆工作本身,自己也學到很多東西,你比如説我看到咱們的動畫,都非常精彩,假如利用電視臺放映出來效果可能更好。設計藝術主要應該實用,但也不否認具有美觀的欣賞作用,這也是一種需要,這可能也是一個發展補充,這有利於我們表現手段的豐富化,總結起來還是這句話:“和而不同——設計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

記者:據了解,在這次藝術設計展中,山東地區送交作品數相比較于全國來講還是比較多的,能就您所了解的情況談談您的看法嗎?

袁運甫:山東地區這幾年在設計方面發展還是比較快的,尤其是在這次藝術設計展中,有不少獲獎提名作品,在這其中山東工藝美術學院做了很大努力,組織工作很有力度。而且,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的領導專門發動了大批師生來到上海參觀展覽,這是非常難得,也非常可貴,可見對這次展覽的重視和參與的熱情。我想這也是必然的,我覺得這次全國美展藝術設計的成果可能要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幾筆,開拓我們中國藝術設計的新紀元。

1  2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