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外表看去,袁運甫留給我的印像是那樣溫和、儒雅,但當我真正走入他內心世界時,才發現他其實是一個特立獨行的人,從國立藝專、中央美院、中央工藝美院到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一路走來,特殊的人生旅程和藝術經歷,使他看上去比同輩藝術家更加厚重而深邃,即便是在70多歲以後,他的藝術追求依舊那樣執著,情感世界依舊那樣豐富,社會責任感依舊那樣強烈,在創作上有鮮明的個性追求,對於民族藝術的傳承與創新,更是有著自己獨到的觀點和主張,他依舊在為自己的藝術夢想奔波忙碌著。
30年後再次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複製《祖國大地》
今年春天,中央辦公廳和毛主席紀念堂的有關領導找到袁運甫,安排他為毛主席紀念堂創作複製大型藝術挂毯《祖國大地》。73歲的袁運甫沒有任何猶豫,一口答應了下來。在袁運甫的心中,這是一項很光榮也很神聖的任務。
袁運甫第一次接受這項任務是在30年前,當時有關方面安排他和劉秉江等人為即將動工修建的毛主席紀念堂創作一件大型藝術作品,創作地點設在北京王府井北大街的考古研究所。袁運甫有自己的創作習慣,他每次都是先在家中把藝術構思畫成小稿,然後帶到辦公室去放大,那段時間他們前前後後創作設計了很多題材,經過篩選上報,準備取意毛主席詩詞《咏梅》進行創作,但這個方案最終未被採納,後來是按照毛澤東詩句“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進行藝術構思,寓意毛主席與大地同在,永垂不朽。經過幾個月的艱苦創作,袁運甫等人終於完成了送審稿,為把毛澤東坐像襯托得雄偉高大,他們採用了民族傳統的畫法:大山小畫,以小見大,江河、樹木和遠方群山都用朦朧的畫法來處理,使畫面顯得更加深遠,把人們帶入遼闊深遠的意境。在此期間,他們根據毛主席紀念堂美術組和中央有關領導的意見,多次對作品進行嚴謹細緻的修改,最終完成了高6米、寬2米的油畫作品《祖國大地》。這件巨幅油畫無論從藝術上還是政治上説,都堪稱精品,畫面上是東方欲曉的神州大地,近處山巒起伏,飛泉流瀉,長江黃河千回百轉,歸向大海,遠處雪山滄海,依稀可見。整個畫面大氣磅薄、基調明快,使人心潮澎湃,胸襟開闊。
這幅畫由山東煙臺絨繡廠負責繡制絨繡畫,袁運甫對女工的創作進行具體的藝術指導。
1977年毛主席逝世一週年前夕,毛主席紀念堂落成,這件羊毛挂毯就佈置在巨大的毛澤東坐像背後。遠遠望去,毛澤東就像端坐在這群山之巔、大地懷中,好似在巡視祖國大地的途中小憩。這幅藝術珍品從此深深留在了無數人的記憶之中,也成為毛主席紀念堂裏最珍貴的藝術品。
30年過去了,作品的顏色開始有些變化,毛主席紀念堂要求他對這幅作品進行複製。袁先生原本以為這件事並不複雜,但接手以後,才知道事情並不像想像的那樣簡單。原來的畫稿找不到了,需要重新進行創作複製。原來的創作集體早已不存在了,創作任務落在了他一個人頭上。他推掉了其他的一切應酬和活動,全力以赴地投入創作。歷時數月,一幅同原稿一模一樣的油畫作品擺在了有關方面眼前。順利通過審查後,他又開始馬不停蹄地對繡制單位進行考察。經過全面論證衡量,他和有關單位一起確定了由清華大學纖維研究所負責進行編織。袁運甫説:“清華大學纖維研究所把最新的奈米技術應用到創作中,使作品在色彩上更生動,品質上不變質、不變色、更長久。”袁先生對這件作品的創作格外用心,經常到所裏進行創作指導,在品質上把關。
不久,這件新的藝術挂毯就會佈置到毛主席紀念堂,而原來的那件作品將作為珍貴文物被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