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氣派”與“國家形象”

時間:2009-06-16 08:59:00 | 來源:美術報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中國美協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終於解開了人事的謎團。業內對於人事的安排比較敏感,因為它關係到很多方面,既有個人的,也有團體的,更有事業的。任何一種安排都會有一個合理的説法,因此,從整體上來看,張三、李四並不重要,而持續了幾個月的猜測和議論,實際上就是三天的時間即見分曉,儘管其背後有一段時間的斟酌和膠著。美協的關鍵問題是中國美術事業的發展問題,當然,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訴求和不同的目標,本次全國代表大會以“熔鑄中國氣派”,“塑造國家形象”為核心內容,並以此作為推進中國美術事業的大發展大繁榮的目標,顯然這是針對五年來中國美術的發展現狀和未來的趨勢而提出的。

過去在談論民族化問題的時候,曾經將“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作為民族化的主要體現,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那批畫家為此作出了許多有益的嘗試,併為20世紀美術史貢獻了一批具有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代表性作品。吳長江在本次會議上所做的題為《熔鑄中國氣派 塑造國家形象 進一步推動中國美術事業的繁榮發展》的工作報告中所談的“中國氣派”,已經脫離了民族化的具體指向,而是將“中國氣派”演化為“國家形象”的一個重要指標,這是與社會發展相應的理論貢獻。近年來,因為國家的強大,提高國家軟實力的呼聲日益高漲。人們重視和關注“國家形象”,就是在提高軟實力這一時代訴求的核心內容中尋求具體的目標。沒有一個健全而崇高、豐富而精彩的“國家形象”,就沒有文化和審美的感染力,也缺少意識形態和政治價值觀的吸引力,更失去處理國家間關係時的親和力,也就談不上對國際規範、國際標準和國際機制的控制能力。因此,“國家形象”在國際間的認可程度,則是軟實力的集中表現。那麼,當代中國美術的“國家形象”應該是怎樣,又該如何去塑造,則是一個首先要思考的問題。無疑,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系統工程,尤其是在當下大美術、大社會的實際狀況下,完成這一時代的使命僅僅依靠美協是不夠的,而全社會如何在共識和協同中前行,又是另外一個社會化的問題。

面對現實的狀況,問題的提出有可能是基於“國家形象”的不明晰,或者是“國家形象”的不完善;也有可能是基於“國家形象”的不正確。因為近年來國際上流行的中國當代藝術所反映的“國家形象”,除了與國家政治制度相關的經濟上的吸引力之外,其文化價值的感召力以及國民形象的親和力,都存在著嚴重的問題。雖然很多作品運用了中國元素,並把中國元素作為一個重要的賣點,卻根本談不上中國氣派。相反,通過扭曲的“國家形象”,使藝術成為國際間為外國人控制的一種超級的雷曼股票,實在也是一種嘲諷。

“國家形象”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對於具體的美術作品來談抽象的“國家形象”是很困難的。只有樹立起一個與時代發展相應的新的價值觀體系,才有可能將中國氣派作為時代的驕傲。只有梳理出一個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文化主流,才有可能將“國家形象”作為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那麼,這一“國家形象”所依靠國家政治制度建立起來的審美體系的吸引力,文化價值的感召力和國民形象的親和力,才有可能釋放出無形的影響力。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