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羅丹 談漢人——錢紹武先生

時間:2009-06-15 10:22:12 | 來源:新浪網 作者: 趙翼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鐘靈毓秀的太湖山水,孕育和造就了無錫歷代才賢輩出,人文薈萃。且尤多書畫名家。如東晉的顧愷之,元末明初的倪雲林,明代的王紱,以至當代正蜚聲畫壇的華君武、錢紹武、董欣賓等。歷史上,僅明清兩代,無錫出名的畫家就有一百餘人。難怪有人説,無錫真是個出畫家的地方。

這裡要介紹的,是以雕塑著名,且兼擅國畫、素描、書法藝術的著名雕塑家錢紹武教授。自應聘在錢紹武藝術教育研究所工作以後,我和他的接觸更多了。不僅較多地了解了他的今天,也勾起了我對他少年時代的美好回憶。如今,中等身材的錢紹武,仍不失年青時的那種瀟灑英姿。他那顯得稍禿的寬寬的前額,似乎蘊涵著藝術家所特有的睿智;他那顯得爽朗的笑聲和風趣的談吐,充滿著平易寬厚和幽默;他那口未改的鄉音,洋溢著對家鄉真誠的情愫;那一副深度的近視眼鏡,則記載著他在藝術上付出的心力和取得的成就。英國康橋大學出版的世界名人錄多次收錄他的名字,美國、日本、新加坡和東歐一些國家以及香港等地區先後邀請他去講學,並有不少國家和地區的報刊,對他的藝術成就作了報導,那就決不是偶然的了。

家學淵源,少年英才

1928年4月,錢紹武出生在無錫縣新瀆橋鎮上,那是當地最有名望的一家書香門第。他的高祖錢勖,字揆初,是咸豐五年舉人,早年頗有才名,後以內閣中書受聘于李鴻章幕下。祖父錢六箴,為無錫早期日本留學生,頗善詩文。與錢基博、錢孫卿並稱“三錢”,同有“江南才子”之譽。父親錢學熙,為北大著名英語教授。曾參與朝鮮戰爭停戰談判的工作,是首席英語翻譯,談判文稿把關人之一。家學淵源,錢紹武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薰陶。1939年,還只有11歲的錢紹武,就去上海找到在租界上教英語的父親,開始學習英語。1942年,即師從無錫著名畫家秦古柳學習國畫,並兼學書法和詩詞。因他排行第三,家人親熱地稱呼他“三囡”,我們小同伴則叫他“三哥”。對於我們幾個家境貧寒的少年同伴,他從未顯示過名門望族的那種“富貴相”,倒是很能夠同大家打成一片的。由於他聰明好學,知識明顯地高於周圍的同齡人。而且,他往往玩得都比別人聰明。少年時,他就常喜歡用泥巴捏出些什麼東西來。鎮上的少年夥伴們,是沒有一個不佩服他的。

1946年,錢紹武隨父親去北平,一度曾拜師于董希文門下學畫,深得師門教益。並在北平藝專旁聽,繪畫極有長進。這時,他一心想當個畫家的願望,更加熾烈。翌年,適逢北平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招生。但錢紹武苦於沒有文憑,因他自幼以自學和家庭指導為主,並沒有正式上過中學。怎麼辦?強烈的求學志趣,促使他略施小技,畫了一張假文憑報名應試。結果,“出洋相”是必然的了,數理化三門都交了白卷。在這裡,你也許會聯想起,當代著名學者、教授、作家錢鐘書,在1929年報考清華大學時,數學只考了15分的故事。幸好,錢紹武的素描、國文、英文都考得十分出色。國文和英文已達到大學一、二年級的水準。而素描成績,則一枝獨秀,當時,任藝專校長的徐悲鴻,驚喜于發現這樣的人才。於是,力排眾議,以全校第二名的資格,正式錄取他入學。從此,錢紹武踏上了專攻繪畫雕塑藝術之路。在校時,得到了王臨乙、滑田友等先生的諄諄教導。他不僅學習成績優異,且思想進步,積極參加反饑餓反內戰運動,成為學校學生會骨幹。1948年,他參加了地下黨。

留蘇畢業創作——大路歌

1951年,錢紹武于藝專雕塑係畢業後,即留校工作。1952年,新中國為培養自己的高級藝術人才,決定選派一批人去蘇聯深造。於是,錢紹武考取留蘇,在留蘇預備部學習俄語。1953年,他和李天祥(後曾任上海美院院長)等人,肩負祖國的重托,去蘇聯列寧格勒列賓美術學院雕塑係學習。這原是舊俄彼得堡皇家美術學院,富有美術藏品和較強的師資力量。從此,錢紹武開始系統學習西方繪畫雕塑理論和藝術技巧。由於錢紹武學習刻苦認真,學習成績在全班一直名列前茅。經過整整六年的學習,1959年,以全優的成績畢業。他傾注了全部心血,完成了畢業雕塑創作——大路歌。這一力和美和諧結合的群雕,反映了錢紹武巧妙的藝術構思和成熟的藝術技巧,引起了蘇聯美術界的重視,得到了很高的評價。當時,蘇聯《藝術家》雜誌和《共青團真理報》,破天荒地為一個外國留學生——錢紹武的藝術作品作了詳細介紹。雕塑作品《大路歌》,現陳列于中國革命博物館,成為五六十年代新中國藝術作品的代表作之一。1959年,錢紹武學成歸國後,一直在中央美院雕塑係任教(後任雕塑系主任),孜孜以求,獻身於新中國的藝術教育事業。

“文革”下放素描豐收

“文革”期間,同許多知識分子一樣,錢紹武也沒有能倖免于被“鬥批”。在下放石家莊勞動期間,在工人農民中生活的特殊魅力,誘發了藝術家的繪畫靈感。錢紹武不管勞動得有多累,只要有時間,就為工人農民畫像,樂此不疲。有時,幾乎是整天沒完沒了地畫。用錢紹武自己的話講:“我們雕塑家,實在不開人體。”無論是天真的少女,憨厚的老人,還是純樸的農婦,結實的漢子,在他的筆下,無不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有的只寥寥數筆,寫形傳神,獨具風采。而工人農民,對這位揮灑一支畫筆的“臭老九”,倒也頗有好感。且給予了應有的評價,誇獎他“畫得像”、“畫得真棒”。錢紹武自己也説過:“我在農村的時候,幾乎整天為他們畫像,畫我對他們的理解,對他們的尊敬,對他們的同情,對他們的真實的愛”。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錢紹武的藝術創作和藝術教育,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素描與隨想》《錢紹武人體素描選》等著作相繼出版,受到國內外美術界的關注和好評。不少素描作品,進入了日本和港臺等地,我就親眼目睹了北京一家刊物的美術編輯,喜形於色地匆匆走進錢紹武的工作室,請求作者為他好不容易才購買到的《錢紹武人體素描選》親筆簽名留念。

聽寫成像

中國的藝術家,往往是多才多藝的。這也許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特色之一吧。如梅蘭芳,不僅是一代表演藝術大師,且亦擅于丹青,繪畫書法造詣非淺。歷史上,詩書畫三絕的名家,代不乏人。何況又是“書畫同源”。錢紹武的書法作品,同樣很受人青睞。他曾舉辦過個人書法展覽。一些作品早為許多美術館、博物館和國內外著名人士所收藏。他的書法作品,兼融各家之長,形成了自己的風格和特色。行草尤其豪放瀟灑,飄逸如行雲流水。很具有結構美和寫意美。尤其是他為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廳書寫的巨型橫幅,備受好評。那是他友人美學家楊辛的一首登泰山詩。錢紹武為其改寫了後兩句,渾然一體,不著痕跡,使詩意昇華,氣勢更磅薄,內涵更豐富。詩云:“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現在,全國很多地方都留有他的墨跡。如為黃河碑林寫的“奔騰”,高懸邢臺市城端的“臥牛城”,無錫居民住宅示範區的“沁園新村”等等。觀賞錢紹武的書法作品,實在是一種難得的藝術享受。

新代表作李大釗像

改革開放,給神州大地帶來了無限生機,全國的城市雕塑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他走南闖北,可以説忙得其所。不少名人雕塑作品應運而生。他先後創作的《杜甫》《李白》《魯迅》《聞一多》《江豐》等作品,都受到好評。其中《江豐》像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銀獎。

1990年,為迎接第十一屆亞運會在我國舉辦,錢紹武為秦皇島市創作了大型雕塑《揚帆》,六片大小不一(高者12米)的白帆,錯落有致地展開,象徵著千帆競發的雄姿,蔚為壯觀。加上底座上12幅不同內容的浮雕,既反映了秦皇島的歷史,也謳歌了秦皇島的今天。

為紀念李大釗誕生一百週年而創作的大型雕塑李大釗像,于1989年10月25日在唐山市大釗公園落成,成為錢紹武近期雕塑創作新的代表作。榮獲“二十世紀中國”大展的學院金獎。像高4。5米,寬7。5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半身人像雕塑。錢紹武通過研究李大釗的生平,查閱了李大釗現存的大量照片,選擇了以“方正、渾厚、質樸、沉穩”為基調,採用了漢魏傳統“方多於圓”的藝術風格,使整座雕像(肩部以上)拔地而起,氣勢磅薄,儼然如一座“天安門城樓”,猶似一段凝重雄偉的“長城”。充分顯示了李大釗這位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方正、穩重、剛直而又儒雅、謙和、質樸的“北方文士”的氣質和品格。面對這位無私無畏的“鐵肩擔道義”的戰士形象,人們無不肅然起敬。李大釗像的成功,無疑首先在於塑造人物形象的準確性,其次,在於堅持了傳統的民族形式,造型藝術的獨創性。這是錢紹武多年探索現代雕塑民族形式的一次成功的實踐。越是真正民族化的東西,就越具有世界性。李大釗像,在國外美術界,同樣也引起了強烈的反響,人們發現,它的造型風格和藝術手段,明顯地不同於埃及、希臘、法國和印度等國家的作品,這是真正中國氣派中國風格的雕塑。

近年來,錢紹武又相繼完成了“炎帝”、“曹操”、“張繼”“顧憲成”和“瞎子阿炳”等雕像的創作,而且,新的任務還接連不斷。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