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紹武在古典詩詞的造詣

時間:2009-06-15 10:10:54 | 來源:星島環球網

具有詩人氣質的錢紹武先生,對中國古典詩詞有著很深的造詣。隨口而出的詩詞名句,旁徵博引的論道口才——深厚的文學底蘊使他的藝術創造不僅別具才情,而且充滿了詩意。錢紹武先生為許多詩人、文人塑過像。這些詩人肖像中融會著錢紹武先生對詩人的命運、身世及社會背景和詩作的獨特理解和切身感悟。他動用了材料、體量、造型等一切技術手段來表達他的這種理解,他所塑造的人物無不顯示著獨具神韻的精神內涵。

1980年的青銅雕塑《杜甫像》,是錢紹武在“文革”結束之後的第一個作品,“杜甫”與“大路歌”表現出來的那種掙扎和向上的力量,以及強調造型的藝術手法有著明顯的不同。這裡顯示了作者對生活感受的一種變化。經歷了“文革”,當他再去讀這位古人的作品時,就更能夠體會到“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那種感覺了。杜甫的雙眼很茫然,睜得很大,滿是恐怖,表情憂鬱,這是知識分子在這種情況下的一種心態,某種程度上,也是作者自己的心態。1986年他用不銹鋼為李白紀念碑立像,刻畫出了投河自殺前絕望的李白。1986年他用紅色大理石創作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像》,使人一下子就想到了聞一多先生的“紅燭”精神。1993年創作的《張繼·楓橋夜泊》中將寒山寺旁詩人張繼的憂鬱的意態表露無遺;在北京的大觀園內收藏了很多知名畫家描繪的曹雪芹,但是1995年錢紹武先生的雕刻卻與眾不同,一塊渾然一體的大石頭,所有地方都是模糊的,是含混的,只有眼睛裏的一點點淚光透露了欲哭無淚的滄桑之感。1999年他創作的《冰心像》,參照的是冰心早年留學美國時的一幅照片,漢白玉的質地,顯示出冰心清秀高雅的儀態和冰清玉潔的氣質。

在錢紹武先生眾多的雕塑作品中,瞎子阿炳是他自己最喜歡的作品之一。錢紹武曾與阿炳有過一段特殊機緣。錢紹武從1歲到7歲與阿炳同住在一個大院,錢紹武的祖母是眼科大夫,阿炳是個窮叫花子,好心的祖母經常免費給他治眼睛。錢紹武看見過阿炳的眼睛。正因為見過,所以塑造起來就很難。他方方的臉特別瘦,那眼睛完全腐爛了。1991年前,錢紹武曾經做過一個阿炳像,但是他始終覺得沒有抓住阿炳的靈魂。兩年後,他對阿炳像做了修改,阿炳的背影成為塑像的正面,阿炳的面部也變得非常模糊。

為了著力表現出一個受磨難的音樂家的感覺,錢先生乾脆不刻畫他的臉,而用他那種受盡折磨,在淒風苦雨中沿著大街小巷拉琴的姿態,發出對悽慘命運的控訴。阿炳在小衚同裏邊走邊拉琴。因為眼瞎他必須要貼著墻走。這墻又是無錫特有的那種小街小巷裏腐蝕得很厲害的破舊墻壁,還有那種石板路,把時代的氛圍、窄小且具有壓迫感的空間強調了出來。頭頂上一盞昏暗的路燈照下來,一個影子貼在墻上走,那是非常失意的一個背影。藝術家的創作源自真正的印象,作品的表達也非常傳神。

錢紹武對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的理解。1991年他為唐山市的大釗公園雕刻李大釗像,當時他接到的設計方案是雕塑一個手持書卷的3米高的李大釗坐像,但是錢紹武最後完成的作品,僅頭部就3米多高,整個雕塑是由兩塊巨大的花崗岩組成。他所以這樣做,是從照片中發現,李大釗的臉特別的方正,所有的照片很少有側面的,都是正襟危坐,髮型都理成平頭。他又讀了大釗先生的《守常文集》,特別是看到魯迅先生對大釗先生的形容,一個純樸、穩重的形象構思基本上就形成了。於是推翻了手持書卷的那種方案,特別強調他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氣勢,他的肩膀被誇張了,並且那寬闊的鐵肩凝固成了永恒的瞬間。借鑒了天安門城樓的樣式,一橫一豎的兩塊大石頭,象徵著李大釗先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基石。胸像背後襯著綠色的油松,視覺效果非常強烈。

錢紹武先生認為塑像是不斷咀嚼別人的靈魂,然後通過對別人人生的感悟、體會和同情,來把這個人一生最重要的一瞬間給表現出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