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藝術司司長馮遠談全國美展

時間:2009-06-12 11:14:04 | 來源:博寶網

ID為15685的組件出現問題!

為歷史造像為時代立碑

記者:建國以來,全國美展已經成為新中國最重要的美術活動,對當代中國美術發展起著一定的引導作用。您作為主辦者之一國家文化部藝術司的司長,能否談談全國美展的功能定位、文化使命及歷史作用?

馮遠: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是我們國家最具影響、規模最大、整體水準最高的一項展覽。它五年舉辦一屆,基本上跟國家五年一小慶、十年一大慶的慶典方式同步。這種特殊形式決定了它是我們國家最重要、最具權威的美術展覽。建國五十多年來,已經舉辦了9次全國美展,不僅對全國美術創作活動起到引導、推動作用,還繁榮、普及了美術創作。回顧歷屆全國美展,可以看到,它的功能定位首先表現在對每五年的美術創作進行階段性回顧總結,展示這五年間的美術創作成果,推出新作品,推出新的美術人才,同時體現藝術家的新創造。改革開放後,全國美展更加關注各種社會主題,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將於今年下半年舉辦的第十屆全國美展,還是要堅持這個大方向,鼓勵多樣化,要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縱向來看,全國美展反映出中國傳統美術向近現代轉型的變化過程,體現出多樣化的面貌;橫向來看,即從世界文化格局來看,全國美展要體現中華民族的藝術形象,而且這個形象應該是當代的、中國的、民族的。對今天的全國美展來説,它既要求面貌形式、技術語言,包括創作內容、觀念、題材都要多樣化,同時也要提升作品的技術水準、文化含量及當代意義,所有這些都要與我們這樣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國家的文化形象相符合。

每一屆全國美展都是階段性的小結,都是在為中國當代美術史的發展演變提供一個注腳。它同時也提示了今後五年美術的發展路向,因為藝術作品或明朗或象徵性地反映出某種變化傾向,反映出藝術觀、藝術審美價值的變遷。

記者:全國美展的評判標準,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價值觀,也反映了國家在不同時期的文化意志。那麼,目前全國美展在體現國家意志方面有什麼表現?

馮遠:由於是以國家名義舉辦展覽,因此它必然在一定程式上體現著國家的文化主張,反映著國家的文化方針政策,反映政府提倡的“主旋律”與“多樣化”共同發展的文藝政策。多年以來,我們的各類美展一直都在倡導和關注著主題性的、關注當代生活的、積極健康向上的、面貌多樣、藝術語言精緻、能夠流傳久遠的好作品問世。

記者:您對過去已舉辦的九次全國美展的歷史功過如何評價?怎樣看待以往全國美展入選及評獎的標準?

馮遠:不同的歷史時期,政府對於文藝發展的方針是有所不同的。比如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國家面臨著各項事業的建設,當時的美術主要是表現勞動人民投身於建設事業的熱情和熱潮,美術創作要體現革除舊弊、樹立新風的特點。上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國經歷了嚴重的自然災害,同時國際風雲變幻莫測,國家提倡艱苦奮鬥的精神,這在美術創作上體現革命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為人民大眾所喜聞樂見的特點。“文革”期間,美術辦在批判“封資修”的同時又提倡“三突出”的創作原則,要求表現“革命英雄形象”。這些都在當時各類大型美展中表現得很鮮明。這些現象與特定的政治文化背景密不可分。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美術創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繼承傳統,相容並蓄,努力學習和吸收世界各國的藝術精華,注重對藝術技法、形式和風格的研究,關注平凡的人和平凡的事,反映了社會大發展時期人們的精神面貌。我覺得這些現象本身就反映了文藝創作的基本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和對歷史潮流的順應。改革開放後,打破了繪畫的“一元論”,創作中提倡多元探索發展和多樣化的繪畫樣式,提倡多種形式面貌並存,讓每一種樣式都有其發展的天地。這是建國以來文藝創作、美術創作最好的時期。

記者:那麼,在藝術多樣化的道路上,現實主義美術的地位如何?

馮遠:雖然具體的藝術問題可以通過藝術家、理論家的研究探索來解決,但宏觀的指導思想是一以貫之的。今天,黨和政府仍提倡現實主義藝術,提倡關注現實生活。這一點既是由中國的國情決定的,也是在世界範圍內體現民族文化藝術特色、發展中國當代藝術的需要。這就要求藝術家要有使命意識、責任意識、為歷史造像,為時代立碑。

記者:我想,“為歷史造像,為時代立碑”就是您希望全國美展能達到的理想狀態。第十屆全國美展正在緊鑼密鼓地籌辦,這項活動吸引了社會關注的目光,也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您怎樣看待這些現象?

馮遠:儘管有人質疑,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變的今天,全國美展的模式還能否適應現實發展的要求,但是沒有人否認歷屆全國美展所具有的巨大的推動作用。全國美展確實受到各種批評,但是美術家卻仍然踴躍參加展覽,這是現實。除了一批已經:“功成名就”的藝術家外,其他大部分中青年美術家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在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上接受社會的檢閱和評價。全國美展由全國各級文化藝術機構協調行動,層層選拔和推薦作品,這似乎帶有計劃經濟時代的影子,你可以對它的運作方式提出不同意見,但你無法否認它巨大的影響力。其他任何一個由策展人發起的展覽,都難以取得如此的效果,因為他不可能把全國的力量、各級美術家協會的力量組織起來。全國美展參加人數多,評價標準不同,在評判某件作品時往往眾口難調,因此,在評獎等具體環節上有時會出現一些不盡如人意之處,引發了對展覽的“非議”。但“非議”歸“非議”,大家並不能否認展覽本身的作用,只是希望改進展覽機制,使展覽做得更好。只要全國美展還體現著應有的價值,就應該認真地研究如何不斷完善改進這項大型展覽的運作機制。遺憾的是,雖然提出了一些問題,但我們一直沒有認真地坐下來討論一下。應該説大家對五年一屆展覽的方式是認可的,但若是仍沿用老辦法,那麼,一些老問題將會繼續出現。

記者:能否具體談談展覽存在的問題?

馮遠:這麼多年來,全國美展對繪畫作品的分類一直是按畫種來區分的,即國畫、油畫、版面、壁畫等等。而我覺得,現當代藝術發展十分快捷,許多藝術邊界模糊,形式交叉,原有的分科模式已不能概括它們,新的東西又層出不窮,出現了許多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用高新技術手段製作的作品越來越多,難以用傳統的範疇去界定它們。因此,我覺得可以對藝術作品重新分類。藝術設計是個非常大的門類,它關係到現當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未來發展的邊界在哪,還難以預料。從某種意義上説,它超出了今天“美術”這個概念的範疇。所以,我覺得將來可以按照繪畫、雕塑、設計以及綜合藝術等幾個方面來分類。作品的選拔機制也要“與時俱進”,評委會中要有在不同藝術門類中各有所長的專家,要有不同年齡的專家,不光要有技術類的專家,還要有理論家和藝術市場專家。可以由不同種類的專家組推薦作品,最後提交大專家組終選。至於將來是否還是由各省市美協發動、組織作品的送選工作,我覺得可以根據各地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手段來進行,比如可以改變評獎機制,給專家以推薦作品的權力,但作品入選和獲獎要有一定數量的專家認可,獲得金獎、銀獎、銅獎的作品,可由專家寫出評語,進行公示,讓大家知道該作品為什麼獲獎。這樣,既體現了政府的文藝方針,又體現了專家評委所鼓勵的東西,即學術上的要求和導向,同時也反映了技術層面上所推崇的東西。大家很在乎五年一屆的全國美展,我認為不要以年展的方式代替大展,而是要將這五年的優秀成果推薦出來,展示出來。

凡註明 “藝術中國”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於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
“藝術中國” 浮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註明來源藝術中國,否則本網站將依據《資訊網路傳播權保護條例》
維護網路智慧財産權。

相關文章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 京公網安備110108006329號 京網文[2011]0252-085號
Copyright © China Internet Information Center. All

資訊|觀點|視頻|沙龍